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功率电台
武修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功率电台,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武修文,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些事情,在民国时期,基本上都已经算是摆在台面上的事情了,很多普通百姓都知晓一二。</p>
也有很多人参与了进去。</p>
别的不说,就叶少鸿知道的,特务处内部就有很多人在暗中参与走私活动。</p>
郑耀先的手里也掌握着两条药品走私渠道。</p>
叶少鸿在沪上时,他也在暗中谋划布局,试图开展走私业务。</p>
那叶少鸿为什么会盯上许衡呢?</p>
原因很简单。</p>
这许衡他走私的货品种类,带有明显的东洋痕迹。</p>
这其实也没什么。</p>
从满清末期开始,八旗子弟们,还有乡绅阶层,就开始逐渐兴起了留洋运动。</p>
那段时间里,从华夏走出去的学子们,首选的留洋国家就是东洋。</p>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华夏去往东洋留学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十几万人。</p>
光头委座就是其中之一。</p>
他在东洋留学期间,还和他的结拜兄弟一起享用过一个东洋艺伎。</p>
那个东洋艺伎,更是给光头委座的结拜兄弟生下了一个儿子。</p>
国父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前往东洋。</p>
他们当时打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想着学习东洋人明治维新的思路,学习其中的经验,回国改变华夏落后的一面。</p>
单纯从思想上来说,也无法判断他们这种方法是对是错。</p>
在某个时期,东洋也确实对我们有些帮助。</p>
就拿黄埔军校来说吧。</p>
黄埔军校开设之初,很多教官都是东洋人,而武器来自毛熊。</p>
资金来自海外华侨。</p>
三方合力之下,才构建出了黄埔军校的雏形。</p>
所以,民国时期,很多商人私下走私东洋商品进入国内,其实也算不上多特别的事情。</p>
可这许衡不同。</p>
他在被抓捕的时候,江城警察局的职员们,在他的家里,居然还发现了大功率电台。</p>
当时许衡给出的理由,是为了跨洋联络卖家。</p>
这也有一定的可能性。</p>
根据档案所述,在抓捕到许衡的时候,他的书房里面,还有很多未曾销毁的过往电文底稿。</p>
这些底稿,里面所说的内容,也都是跨洋交易商品,约定运输渠道的信息。</p>
所以这个案子,在告破之时,江城警察局也没有将其移交到特务处江城站,他们走完程序以后,很快就宣布结案了。</p>
但这一切,在叶少鸿翻阅完许衡案的档案信息后,他却是敏锐地从中发现了一丝隐藏起来的错漏之处。</p>
那就是许衡他投入这么多,可他走私的货品他少了。</p>
许衡他在江城前后经营了三年时间,私下运输的东洋货物,仅仅只有两万多美元。</p>
换算成大洋的话,还不到八万。</p>
这个数额,在警察局那些普通警员眼里,足以让他们感到心惊。</p>
可叶少鸿不同啊。</p>
他是谍报行业出身,很清楚地知道,这种能够跨洋电讯联络的大功率电台的实际价值。</p>
还有它的珍惜程度。</p>
能够跨洋联络东洋本土的大功率电台,每一部都价值近万大洋。</p>
这还是它的明面价值呢。</p>
最为难得的,是这样的大功率电台,一般人根本就无法获取弄到,哪怕是我党,这样大功率的电台也极其少有。</p>
绝对不会超过一掌之数。</p>
金陵特务处总部内,戴玉农耗费了数年心力,多方谋划筹措出来的电讯室内,像这样可以跨洋使用的大功率电台也才十几部。</p>
许衡他一个小商人,他何德何能,又有什么渠道,能够弄到这样的稀缺物资呢?</p>
更为让人惊奇的是,他弄来了这样稀缺的军事物资,他在江城辛苦筹划多年,只走私了几万美元的货品,这可能吗?</p>
说不通啊。</p>
一想到这里,叶少鸿立刻就做下了决断。</p>
他马上安排人手,去监狱里面,将许衡押解了过来……。</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