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的表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6章 白雪歌送李郡王归长安,终宋,怪诞的表哥,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已是十二月了,凉州城外风貌正是“瀚海阑干百丈冰”。

“吁!”

一队骑兵涌向城门,李曾伯翻身下马,寒风一吹,身子一颤很快便感到僵硬。

随着一声“吁”,嘴里冒出一口白气,胡须上也结满了风霜。

适应不了这凉州天气。

前两年李曾伯还在广西,今年却已到了凉州,十分不耐这大西北的冷冽……

凉州城原本只剩下城墙,这一个月间在东北隅搭了座箭楼。

城中到处都是忙着筑城的民壮,正来来回回搬运木石。

李瑕从箭楼下来,迎了李曾伯往里走,进了堂便拿出一件大氅给他披上。

李曾伯只觉鼻子要被冻掉了,嘶着冷气,感慨道:“这天气,风雪如刀啊。”

便是往常开口就谈正事的人,也忍不住先抱怨几句。

“把火盆支起来。”

“郡王方才在屋中竟不支火盆?”

“与李公交接了军务,马上便走……说到这个,善甫兄已从巩昌支运了物资,棉衣、火炭、武器都有,到时食物若不够,把缴获的牛羊宰了吧。”

“到时?”

千头万绪,李瑕也不知从哪里开始说,走到箭垛处望着城外,烦恼地皱了皱眉。

寒风吹来,李瑕想到李曾伯怕冷,又把窗子关上。

“到时围城日久,食物总是不够的。”

李曾伯一听这话,便知是蒙军要来了。

但谈话还是要有个节奏,他开口道:“老夫正要取兴庆府,却是被招回来了啊。”

“我得到消息,忽必烈已遣东、西两路大军来攻……李公若继续攻兴庆府,只怕要与蒙古西路军迎头赶上,对方兵力至少在五万以上。”

李曾伯这次奇袭兴庆府只带一万人,一听这兵力对比,便没了脾气,坐在火盆边来回抚着膝。

李瑕则是把得到的消息详细说了,包括合必赤、史天泽所领的东路十万兵力。

虽诧异于这情报来得如此之快还如此详细,但李曾伯并不多问。

李瑕谍探出身,情报方面还是让人信得过的。

许久,李曾伯把当前的局势了解清楚了,喟然长叹。

“打了一辈子的仗,守了一辈子的城。这才收复了几座城池,又要守城了啊。”

“李公也莫太贪心。攻与防都是兵家常事,总不能一直都是由你进攻。”李瑕微带着调侃的语气道,“收复两座城池,守一守,来年继续收复,这是该有的节奏。”

李曾伯反应很慢,看着火盆出神了一会,才慢吞吞地开口,沉吟道:“不打算退回汉中吗?”

说要收复河西走廊时,他很热切,但当局势有了变化,他也能保持理智。

枯瘦的手在空中虚按了一下,他示意李瑕先听他说。

“此番,我们预料错了。本以为汗位之争不死不休,推算忽必烈除掉李璮之后该尽快发兵到阿里不哥的兀……兀……”

“兀鲁思。”

“我小瞧了忽必烈。”李曾伯道:“我以为胡虏一定会想着‘草原上的地盘不能丢,至于汉地,何时来取都是一样的’,我以为胡虏没有雄才大略,目光会先落在老家的一亩三分地上。”

李瑕应道:“结果忽必烈确实有长远眼光,看出我们才是心腹大患。”

这句话李曾伯没有答应,因为分不清李瑕这个“我们”和大宋之间的关系。

他继续道:“我们预料错了,那就认输吧,不必因为收复了河西而觉得亏硬抗。该退就退。”

“我懂李公的意思。我不想退并非是因为意气用事,或者觉得好不容易收复了河西现在退那之前的就白忙了。”

李曾伯道:“我只怕你太年轻,硬抗着。”

“我是认为忽必烈抗不过我们,故而敢跟他打这一仗。”

“若倚秦岭之险、蜀道之难,汉中或可守,而关陇,则不易守……你做这决定,干系很大,真的很大。”

李曾伯没有先问李瑕的依据,而是如此提醒了一句。

“之前判断忽必烈会先北上,已经错了。这次的判断若是再错了……经不起一场大败。”

“确实经不起一场大败。”李瑕道:“但关陇若是丢了,就再也夺不回来了。”

他也不坐下,在堂中踱着步,显得思虑重重。

“以蒙古的实力,我们要胜它,一共也只有寥寥三次机会,蒙哥之死、李璮之叛、阿里不哥。

借着蒙哥之死,我们收复汉中、关陇,这是第一个机会。李璮叛乱,这是第二个机会,我们并未把握得很好,没能拿下河南,但收复了河西走廊。

现在是第三个机会,趁着阿里不哥还没被彻底打败,我们得要守住这些战略要地,否则再也不会有机会重新收复了。”

思虑重重的李瑕说着这些,眼神中却有某种坚决。

他两世为人,有一个经验之谈,人有时得做些看似很艰难的选择。

打个比方,就像在冬日的清晨,再困再倦也得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走进冰冷的空气,把美梦和困意惊醒,才能在繁忙的一天完成所有要做的事。

机会、时间,这些都是一去就不复返的东西。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有确切的消息,阿里不哥很快就要反攻哈拉和林,所以认为忽必烈抗不住我们。”

李曾伯还是没有问李瑕的消息渠道,先是提醒道:“不可将期望寄托在旁人身上,阿里不哥未必靠得住。”

“我明白,但我的意思是,眼下会是往后几年中忽必烈最弱的时候,明年,他的实力会更强。”

“我们可以先撤回,若明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大战,我们再反攻……”

“这才是将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李瑕道,“等到明年,阿里不哥只怕也是一触即溃。所以我才说,他的作用,反而是在他真正与忽必烈交手之前的这段时间……他的声势,比他本人更有威慑作用。”

李曾伯没听懂这句话,想了想,依旧觉得这情形很微妙。

他终于问道:“是何情报,能让郡王做出这样的判断?”

“阿里不哥安排的傀儡、继承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如今已征集了十五万大军……”

当李瑕仔细说完了天山以西的形势,李曾伯这才有些明白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