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盗墓笔记??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一章盗墓笔记??,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唯唯而川,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想来想去,李世民心里好受了许多,对于后人想挖开他的陵寝的行为,虽说还是不能太接受,但也理解了。</p>
越想越有理的李世民还振振有词的道:“既然如此,那朕更应该将《兰亭帖》带入昭陵了,不然岂不是让后人失望了?”</p>
“还有要将贞观实录等我大唐风闻面貌之作带入其中,让后人能更好的了解贞观大唐!”</p>
杜如晦有些无语,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p>
大明</p>
洪武时期</p>
“《洪武大典》?这名字朕觉得甚好啊!”朱元璋一脸的理所应当道。</p>
直把殿下的朱棣看的目瞪口呆,“爹,您老人家还要脸不?”</p>
朱元璋一个飞鞋就是扔了过去。</p>
“臭小子,我看你是皮又痒了吧?”</p>
马皇后捂嘴轻笑,摇头道:“重八啊重八,你怎么还贪图上了棣儿的功绩了?”</p>
“什么话?老四这个畜生只知道干劳民伤财的事,好不容易编了一本书还让遗失了,遗失了不说还让后世人只能慕其名不能感受我大明的盛世之治,又让夷人抢夺。”</p>
“要是让咱来修,一定多摹副本,珍藏于天下各处,天下读书人皆可观之,绝不束之高阁。”</p>
一改往日脾气的朱元璋此时大度的让人感到惊讶,他越如此大度,越显得天幕里的那个朱棣小家子气。</p>
“爹,不带你这么玩的啊......”</p>
小朱棣的挣扎是无效的。</p>
“既然父皇有意,那儿臣择日就将这件事提个章程,号召天下献书,聚我大明才子于一堂来编书。”朱标也是笑着说道。</p>
“大哥,你......”只有朱棣在欲哭无泪。</p>
殿内其余百官呢?</p>
例如李善长,他自觉没有宋濂文化水平高,但觉得自己去混个监事还是可以的。</p>
例如宋濂,他虽然早已辞官三年,只有每年天寿节才进京为皇帝庆生。但他自觉这天下也没几人能有他文名满天下了,这主编一职也不是不能一争。</p>
而其他文人自然也是如此想法,自古编史著书都是青史留名的好差事,谁不想插一手呢?</p>
只有朱棣受伤的洪武世界达成了。</p>
永乐时期</p>
作为朱棣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几件功绩之一的大典,自然是要在驾崩后带入坟墓的。</p>
但现在的朱棣并没有被天幕夸赞文治武功而感到开心。</p>
后人干什么不好?为何非要挖老夫的坟?</p>
撅祖宗的坟很光荣吗?</p>
朱棣自然理解后世为了寻求遗失的古籍而掘开古墓的心思,但这并不代表他能接受有人挖他的坟。</p>
“让解大绅带人多抄写几份永乐大典,他不是很闲吗?整天这逛那悠的,让他在短时间内必须把永乐大典给朕多临摹几份!”</p>
“还有,老大,朕给你下令,于天下各省府治建立藏书楼,每个省的这个钱让藩王来掏,允其留名于捐善人。嗯,各省必须要有至少一份永乐大典,且好好保护维缮,出了什么差错,拿他们是问!”</p>
“还有,准许所有读书人进楼观书,允所有举人以上功名者临摹!”</p>
朱棣也不管什么藏私于官了,他现在只想让自己的永乐大典好好的、永远的留存于世,后人将来可别再有什么想法掘开他的坟了,不然他死了都不安生啊!</p>
“还有,朕要下祖训!”</p>
“所有大明皇帝死后,必须陪葬一部永乐大典!”</p>
我拉所有人下水,看在我盛世明君的身份上,总不能挖我的了吧?</p>
唯有朱高炽和朱瞻基二人瞠目结舌。</p>
爹。</p>
皇爷爷。</p>
不带你这么玩的啊?</p>
大清</p>
康熙:永乐大典确实是古今第一奇书啊,朕每每阅读都能受益良多,确是那永乐皇帝为数不多的利于千秋的好事啊。</p>
只是这永乐大典被我大清珍藏良好,居然还能在后世遗失?</p>
这些番邦夷人是不是太过分了?</p>
朕就不该给那罗刹国好脸色!</p>
雍正:永乐大典全本收藏在翰林院。</p>
乾隆:“珅珅,为什么天幕上不提朕的《四库全书》?朕的四库全书无论字数还是内容都要比这永乐大典还要多啊?”</p>
“朕的四库全书才是最大的百科全书!”</p>
“陛下,可能凡事讲个先来后到,所以天幕才先讲的永乐典,后面就会讲到您了......”</p>
【明太宗朱棣还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为后来明朝的内阁制度奠定了基础。】</p>
(/57194/57194218/16147510.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