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安史之变的前奏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章 安史之变的前奏,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唯唯而川,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幕又一次播放了盛世长安的繁荣气象。</p>
再次引起了各朝古人的惊叹,尤其是那些正生活于乱世之中的人们。</p>
【开元盛世,也有如同康乾盛世、武昭宣盛世、永宣盛世那样的名称,即太玄盛世。</p>
太玄盛世的转折点我们都知道是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变。</p>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河东都护府二十万边军起家,号讨逆国贼杨国忠为旗,从大唐的边镇范阳起兵造反。</p>
他率领各族骑兵、步兵十五万,半夜行军,黎明吃饭,一天前进六十里。</p>
天下太平的日子长了,人们不懂战争,听到安禄山叛乱爆发,朝廷一片动荡惧怕。宫廷警卫部队都是由集市商贩组成的,只得打开皇家仓库拿出绫罗绸缎招募兵卒。</p>
常年的内陆安定,使得大唐将精锐都布置在了边境、西域前线、险要关卡。</p>
九州之地从贞观年间,已经百年未有战争了。</p>
而安禄山所率领的叛军本就是一部忠诚于大唐、常年厮杀于前线的边防精锐。</p>
这一场战争,直接毁掉了大唐的盛世、直接打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p>
这一场战争的破坏性是极其深远的。</p>
可以说从安史之乱后,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变成了尚文,外向的大略方针逐渐转变为了内敛。</p>
向外开拓的脚步也从这里戛然而止,起自于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华夏民族,从三川之地起家,到泱泱华夏大国之路的开拓,也在此戛然而止。</p>
从此之后的历代王朝,皆是以文抑武、克武,对外以和平为主,以收复汉唐故土为主。</p>
很多人都在痛惜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丧乱、社会风气转变和历史悲剧。</p>
然而,这一场动乱却并不是能由一个人的力量所发动的。】</p>
“百年盛世毁于一旦啊!”杜如晦感慨道。</p>
“我大唐竟也如那大明一般,百年积累,一朝丧尽。”</p>
“只是,朕也没想到,我大唐之丧乱居然给后世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p>
李世民攥紧了拳头,拧着眉头道。</p>
“大家可是在自责乎?礼记中曾有言不迁于祖宗。</p>
说的便是后人自己过得差了,认为是祖宗留下的祸根这是不正确的。</p>
后人应该自强、追赶祖宗而不是抱怨!”</p>
长孙无忌真诚的安慰道。</p>
“话虽如此,但祸根终究是在大唐留下的啊!”二凤叹气,神色忧伤。</p>
“臣倒不觉得后世是在责怪我大唐。”</p>
房玄龄呵呵一笑,捻须道:“后世如若责于大唐、责于陛下,何故如此钟爱于陛下?还为陛下起了昵称?”</p>
李二想起来自己被后人叫做“二凤”的昵称,脸上有了些动容,继续听房玄龄说话。</p>
“臣觉得后世更多的是在责怪大唐之后的朝代,而非是大唐吧?</p>
不然以天幕上这位后世讲述人一直以来的态度,和后世我华夏人生活之富裕,完全不像不如我大唐之盛世啊!”</p>
房玄龄这句话也提醒了殿内众人,之前大家一直在忽略的一件事。</p>
光是天幕所展现的后世长安城,那都是几倍于大唐之繁荣啊。</p>
【李隆基一直都是一位十分争议的皇帝。</p>
他的前半生可谓是极其英睿,太宗遗风说的是他有二凤的风采,无论执政还是待人。</p>
他自幼聪明伶俐,很得武后的喜爱,在宫里自诩为“阿瞒”,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5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大周。</p>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p>
要知道这是武周时代,不是唐朝了,即使贵为皇孙,说出这等话也是会被人扣上个谋反的帽子的。</p>
所以,换作是唐中宗、唐睿宗兄弟俩的话绝对会忍气吞声,没想到唐睿宗这个儿子倒是如此“胆大包天”。</p>
或许是隔代亲吧,武则天知道此事之后不仅没像对其他大臣和几个儿子一般下狠手,反而是“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