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结党也算清流吗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3章 结党也算清流吗,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唯唯而川,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嘉靖时期的严党?隆庆时期的徐党?还有那牢什子的什么东林党?”</p>
“这是在干什么?把咱大明的朝廷当成自己的后花园了吗?”</p>
“过分!可杀!”</p>
天幕上说李林甫之罪行早就于天下人尽可知了,又举例大明的一串子党派。</p>
自古以来,党争都是朝廷大祸根!</p>
所有臣子只能以皇帝为效忠目标,一旦开始拉帮结派,就会有党争的发生,就会影响朝廷处政的效率,将风气搞得乌烟瘴气的!</p>
“严嵩?徐阶?”</p>
“有意思,有意思啊!”朱厚熜嘴角挂着一丝莫名的笑容。</p>
清流也要结党?</p>
结党也叫清流?</p>
【在内部矛盾上,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p>
这些招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p>
到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p>
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p>
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p>
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等得以取得权力,东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的一支部队。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p>
李隆基虽然重用宦官,但是他身边的大宦官却是一位千古名宦,与历史上明朝嘉靖时期的李芳、成化时期的怀恩、永乐时期的郑和、汉朝的蔡伦等都是留有不错名声的。</p>
而这位被称为千古贤宦的就是高力士。</p>
因此当李隆基对高力士说:“朕现在是老了,干不动了,也不想干了。</p>
于是将朝政都托付给宰相,他是大唐的宗室,自己人是可以信赖的。</p>
边境分而将权给予诸将,他们都是大唐的功臣啊!</p>
做完这些,朕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p>
高力士听完皱眉,道:“边将拥兵太重,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p>
而后,他又接着补充说:“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p>
然而,玄宗并没有听从高力士的劝言。</p>
加之,此时大唐第一名将、唐朝军方的潜在第一人、李隆基的养子、陇右大总管都督、节制诸边塞的五镇节度使、兵部尚书、太子太师、当时官位最大战功最著断层碾压一众胡将的王忠嗣。</p>
因为看不惯朝中李林甫弄得乌烟瘴气,也眼见自己的养父一直摆烂不作为,而自己经常巡视民间,亲眼所见各种潜在威胁矛盾的发生,就苦口婆心的劝李隆基:</p>
“陛下啊,臣是您养大的啊,对您可没有异心的,我说实话......”</p>
于是,未来皇帝的辅政大臣、忠义无双、国朝天柱般的王忠嗣被开除了。</p>
笑话,晚年的李隆基,自己的亲儿子都不信赖,有点风吹草动都要杀个儿子开心一下,你一个养子,立功再多又如何?</p>
王忠嗣最终被贬到湖南、又贬江西、再贬湖北,最后一代镇国名将路上暴病而死。</p>
王忠嗣对于当时朝廷的地位就相当于明朝的张辅,宋朝的孟珙,只不过他的地位和能力更高,又好用又忠诚。</p>
自己儿子总想着“篡位”,自己养子又是“不听话”。</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