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贪污十万也算贪?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贪污十万也算贪?,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唯唯而川,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果说在隆庆帝眼中,高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老师。</p>
那么对于这时的万历来说,那么张居正是比亲爹还有亲爹。</p>
但或许是嘉靖这一系血脉里天生就隐藏着放荡不羁的基因,张居正终究是没能将万历教育成他心中理想的圣君。</p>
相反,差距还挺大。</p>
万历五年九月十三日,张居正遇到了从政以来最大的危机。</p>
他的父亲去世了。</p>
按照明代朱元璋定下的祖制,官员双亲去世,必须回家丁忧守孝三年,这涉及到了为人子的孝道,是不能违背的铁律。</p>
尽管皇帝可以下旨“夺情”,要求某重臣继续留下来干活。但这种情况极少,而被夺情的官员,也往往会背负不孝的骂名。</p>
对于张居正来说,这时他的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内外阻力极大,全靠他个人的铁腕在强行推进。</p>
回家三年,即便能再回来,那也得一切作废从头再来。</p>
于是,在他的安排下,万历皇帝下达了夺情令。</p>
但让张居正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别说那些因为改革利益受损的人在借机找事,就连他手下的几个学生和心腹都上书要求张居正回家。</p>
这时候的张居正和一个人很像,是的,你没有猜错,正是大清世宗皇帝雍正,他们此时都陷入了同一种境界之中,为了推行改革,推行新政,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世人无法理解他们,难道维持原样不好吗?</p>
世人无法看见潜藏于帝国深处的危机,那是能将一个兴盛的帝国即刻撕碎堕入深渊的危机。</p>
安史之乱为何爆发之后,唐朝再难复兴?只能苟延残喘,新政难以继续。</p>
正是因为唐玄宗看到了唐朝潜藏的危机而不知改革,选择了摆烂,直到大唐积压了百年的危机最终一次性爆发。</p>
张居正看到了,雍正看到了,他们都去做了,去改变了,纵然这一条路不为世人所理解,纵然这一条路要触动整个社会几乎全部阶级的人们,他们依然去做了。】</p>
“唐玄宗既然是后期昏庸的皇帝,只能说是如晋武帝一般缔造大业之后便胸无大志,安心享受了。”李世民对这个后代也是既欣慰又痛恨。</p>
“看到了大唐的危机却岿然不动,他这是老了吗?”</p>
“朕看他就是没有一点责任心了,多年的玩乐让他没有了皇帝的样子!”</p>
二凤忽然觉得:“朕要将皇帝的责任也写在《帝范》里,让后代子孙不能因此而懈怠。”</p>
“克明,你们尚书省把总结的唐玄宗事迹给朕抄录一份,朕要把这个李隆基写成经典案例!”</p>
杜如晦称是。</p>
“朕若能得张居正这样的心腹之臣,改革将会顺畅些许啊!”戴着小眼镜的雍正皇帝心中苦涩。</p>
旗人不理解他,认为他坏了老祖宗的规矩,没有旗人的样子。</p>
汉人也不理解他,这天下几百年几千年来都是这个样子,凭什么你一个旗人就认为天下出错了?</p>
“后人理解朕,后人认可朕,朕就知足了!”</p>
【但已经没有回头路的张居正,只能强行镇压住所有的反对声音,这也让他在孤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p>
他在去世前,已经觉察到了自己死后可能下场不妙。</p>
于是曾要求,退休回家养老,但是李太后认为现在的大明因为有了张居正这个主心骨的改革,才有了帝国的样子,朝廷的财政也富裕了,流民也减少了,东南倭寇的侵扰和边患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这一切难道不是中兴气象吗?</p>
越是觉得自己选对了人的李太后好不容易过上了几天安心日子,大明在自己儿子登基以后天天变好,怎么可能让张居正这个大功臣走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