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8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唯唯而川,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堂内众人也是跟着笑了起来,还得是翼德将军,总能粗中有细的抓住重点!</p>
【时间往后走两百年,经过三家归晋,司马氏篡位而一统天下,九品中正制到达顶峰,世家林立,寒门庶民无立锥之地,宗王夺权、军阀割据、霸府丛生,五胡乱华,汉民几乎亡族,晋室南渡,五胡内斗,鲜卑拓跋氏起于云中,而后来到了统一北方的北魏。</p>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面对不可调和的民族和集团矛盾,孝文帝实行了著名的“孝文帝变法”,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带有民族融合制度的改革,一个为后世无数王朝提供模版的改革。</p>
孝文帝成功了,也失败了。</p>
成功在他的改革让北魏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北方实力逐渐恢复。</p>
北魏政权逐渐封建化、系统化,走上正轨,鲜卑贵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也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p>
这三点是最大的成功,但也有不少的隐患。</p>
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p>
但从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p>
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p>
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p>
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p>
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p>
然而,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鲜卑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在孝文帝的坚决镇压下,才保证了汉化政策的推行,巩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见孝文帝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改革眼光。</p>
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了。</p>
一般而言,人们认为孝文帝改革的负面影响有四点:</p>
忽视了鲜卑旧贵族的诉求。</p>
理想化的移植了汉制的门阀制度于鲜卑族,导致北魏也陷入了和南朝一样的门阀不休的情况,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好事变成了坏事。</p>
改革的思想内容和指导思想是恢复礼乐,这被后世学者认为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要知道,孔夫子提了一生的恢复礼乐,列国也没有采取。</p>
后来的大汉等王朝也没有采取。</p>
并不是说孔夫子的礼乐不好,而是不合时代了,时代在进步,礼乐也该进步。</p>
还是那句话,恢复古制的举动永远都是在逆历史潮流。</p>
最重要的自然还是,洛阳贵族和大同贵族的心里落差、实际落差埋了雷。</p>
大家都是打天下同出一族的鲜卑人,凭什么你们跟着皇帝去了中原享受生活去了,我们只能在大同吃风沙、镇守边疆?</p>
你们换上了崭新美丽的中原服饰,有着礼乐助兴的酒宴、有着美丽的中原女子在身旁,住着豪华的、新建的房子。</p>
而我们只能在边镇过着吃一顿饿一顿,军饷迟发甚至被克扣的日子,凭什么?</p>
进了洛阳城就不认穷亲戚了?</p>
于是鲜卑旧贵族在孝文帝去世后三十多年后,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反,席卷北魏长达数十年之久,直接让蒸蒸日上的北魏王朝一朝落到谷底,最后亡国被取代。</p>
其实,这个点还是我们说的,孝文帝带着人去了洛阳后,大修宫室、强占良田,新贵族们享受着以前汉人大地主、世家们的生活,奢靡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斗志,而学来的门阀制度又让他们陷入了和南朝一样的局面,谁还顾得上苦守边疆的穷亲戚?</p>
由于迁都洛阳按照改革中的学习礼乐,结果造成了财政上的巨大亏空,这个亏空一直到北魏灭亡都未能解决。</p>
可能当时冯太后只教会了孝文帝礼乐的好处,没有跟他讲汉文化里那些落后的糟粕吧!</p>
最后,北魏的皇帝们也因此失去了对朝政的把控,从六镇起义开始,北魏就进入了权臣时期,北方地区也有诸侯割据的迹象,到后来的河阴之变,拓跋皇族彻底成了傀儡。】</p>
(/57194/57194218/14287832.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