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诗词歌赋,终是小道!,退位让贤,姜阿山小树,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去岁冬日,我有友人自北方寄信而至,言及长城边上,大雪茫茫,蔚为壮观。”</p>
“两位皇孙虽自幼在南方长大,未曾去过北方,却也都见过雪景。”</p>
“便以这长城之雪为题,作诗或词一首,以一柱香的时间为限,看谁能写得更好吧。”</p>
黄子澄说完,嘴角边掠过一抹笑意。</p>
一般而言,命题作诗大多都是即景即情即事。</p>
他怕朱允熥早做了准备,偏要反其道而行之。</p>
出的题目,离此十万八千里。</p>
如此一来,就算朱允熥有备而来,也完全用不上。</p>
更重要的是,黄子澄此前教导过朱允炆功课,刚才就写过咏雪的诗。</p>
此时正好拿来用。</p>
他出完题,深深地看了朱允炆一眼。</p>
朱允炆立时会意过来。</p>
当即故意做出沉思状。</p>
朱允熥却是轻轻摇头,问道:“二哥莫非想好了?”</p>
朱允炆愣了一下。</p>
不是一柱香的时间吗?</p>
怎么才刚刚开始,就在问了呢?</p>
难道这小子,真有诗才不成?</p>
若是让他抢在前面,那就不好了。</p>
一念及此,朱允炆微微笑道:“却是有一两句,只恐登不得大雅之堂。不过,既然三弟相问,那二哥便献丑了。”</p>
朝堂上顿时一阵阵窃窍私语。</p>
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传为千秋美谈。</p>
想不到二皇孙竟也有如此本事。</p>
才刚刚出题,这么快就想好了?</p>
不过,也有人看了看黄子澄,立即就明白过来。</p>
毕竟,黄子澄是东宫的人,曾在朱标手下办事。</p>
听闻素来与朱允炆的关系不错。</p>
此时故意出此题,想来是之前朱允炆早就写过的。</p>
由此看来,朱允熥多半要输!</p>
此子狂勃,不知天高地厚,也该给他一个教训。</p>
……</p>
很快,太监拿来纸笔。</p>
朱允炆当即挥毫写道:</p>
长城雪后更巍峨,一片银装映日多。</p>
古道蜿蜒铺白练,雄关静默裹银波。</p>
寒风吹动旌旗猎,冷气袭来剑戟磨。</p>
此景此情堪入画,千秋万代任人歌。</p>
“好!”</p>
“好诗!”</p>
“二皇孙有才啊!”</p>
朱允炆的诗写完,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赞赏声。</p>
这首诗要说多好,倒也谈不上。</p>
只能说是中规中矩。</p>
但命题作诗,根本无瑕思虑,挥笔而就。</p>
再加上朱允炆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有如此才华,当真值得称赞。</p>
至于是不是事先早就写好,大家纵然心知肚明,也不会有人去揭穿的,都只当是临场发挥了。</p>
太监将诗作呈到老朱案前,朱元璋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p>
朱允炆极尽孝道,好儒学诗文,正是非常适合的守成之君。</p>
朱元璋虽然只识过两年字,但他十分好学。</p>
即使在战争中,也勤读不倦。</p>
论真识学问,老朱当然不是只读两年书的半文盲。</p>
单论文学造诣和修养,老朱看过的史书和诗词歌赋,可是要远远超过后世大学生的。</p>
他望向朱允炆的脸色,露出几分笑意。</p>
自古马上打天下,文才治天下。</p>
朱允炆的特质,很符合老朱对未来江山继承人的期许。</p>
……</p>
“古有曹子建七步吟诗,今有二皇孙挥笔成文,当为千秋美谈啊!”</p>
“二皇孙之才,当世同辈之人,无人能及,可笑还有人说他无才?”</p>
“夏虫不可语冰,有些人见识浅薄,无礼狂妄,不知天高地厚,还以为自己有才呢。”</p>
“他如何能与二皇孙相比?”</p>
……</p>
一众文臣议论纷纷。</p>
朱允炆,乃是吕氏之后。</p>
吕氏一族又是文官中人。</p>
他们自然乐意看到朱允炆上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