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国策,定计!,退位让贤,姜阿山小树,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之前去了殿下的书房,本想翻阅一些朝廷内的资料。”</p>
“毕竟我此前未在朝内做官,许多情况都不了解。”</p>
“在殿下的书桌上,我看到了殿下写的条陈。”</p>
杨士奇很诚恳的交待。</p>
朱允熥脸上的神色,顿时变得有些古怪而尴尬。</p>
他之前一直想着大明的种种制度弊端,以及改进的措施与方法。</p>
为防止老朱哪天问起来的时候,有所遗漏,便稍稍记录了一下。</p>
没想到,竟然被杨士奇看到了。</p>
说起来,这也是他自己行事不密。</p>
没有谨慎保存好。</p>
也幸亏是杨士奇发现,若是换了一个人,说不定就能惹出不小的风波。</p>
朱允熥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以后绝不可如此粗心大意。</p>
“殿下虽然年少,却有着非凡的眼光和见识,对许多问题皆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关键所在。”</p>
“殿下所建议的解决方案,更是天空行空,令人意想不到,又恰到好处,有若神来之笔。”</p>
“若非亲眼所见,我实在难以想象,世间竟有殿下这般“神人”。”</p>
“如此大才,纵圣人再世,亦恐不及!”</p>
这一记马屁,拍得朱允熥都有些不好意思。</p>
毕竟,这些并不是他自己的见识,而是未来几百年人类智慧的结晶。</p>
“但理论是一回事,实践又是另一回事。”</p>
“任何一项政策的采纳与施行,并非仅仅考量其合理性与可行性。”</p>
“一项大家都知道好的政策,朝廷并不一定会采纳并推行。”</p>
“一项大家普遍都认为不好的政策,却可能偏偏要推行。”</p>
“政策的推行,更多的是朝堂争斗的结果,是各方利益的平衡。”</p>
“至于政策本身的好与坏,往往是最无关轻重的事!”</p>
杨士奇的声音很轻,落入朱允熥的耳中,却有若寒风刺骨,骤然令人清醒。</p>
是啊!</p>
就算是前世那个现代文明的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p>
政策并不能简单的用好与坏来衡量。</p>
路线之争,国策之争,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呢?</p>
最后选择实行哪项政策,</p>
在任何一个国家,皆是如此。</p>
而任何一项既定的政策,不管它有多么糟糕,它一旦推行,便必定有一大批从这项政策中获利的既得利益群体。</p>
利益之争从来就没有对错,只有输赢。</p>
朝堂上的大佬都是何等聪明的人,又岂有不清楚不知道的道理?</p>
可却没有人去改。</p>
为什么呢?</p>
因为谁都不愿意去得罪人。</p>
谁都知道改革的难度!</p>
“殿下还不是储君,在这个关键时刻,可千万不要奢言改革朝政弊端。”</p>
杨士奇表情严肃:“若殿下成为了储君,倒是可以试着改一些。”</p>
“但也只可以小改,不可大改。”</p>
“陛下是一个很固执的人,陛下认定的东西,不会轻易改变。”</p>
“更别说,任何改变,都将触及无数人的利益。”</p>
“等!殿下一定等,等有朝一日,殿下登临大位。到那时候,才是大刀阔斧改革之时。”</p>
朱允熥微微皱眉。</p>
他当然知道,杨士奇说的都是实情,也是最佳策略。</p>
当初便宜父亲朱标在世的时候,老朱对他的宠爱和信任,放眼整个华夏历史,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p>
太子素来最容易遭皇帝的猜忌,但这在朱标身上,却根本不成立。</p>
老朱对朱标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信任。</p>
朱标活着的时候,就是名副其实的常务副皇帝。</p>
老朱甚至特意交待,朝中所有的奏折,都必须先给朱标过目,然后再转呈自己。</p>
手把手教朱标怎么处理朝政,怎么当皇帝。</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