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拥有相似命运的她们,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汤汤哩哩啦啦,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说起邓丽君,许多人就会想起她那让无数人迷醉倾倒的“靡靡之音”。因此,有人就认为邓丽君是首唱“靡靡之音”的女艺人。</p>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晚唐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靡靡之音”了,而让这“靡靡之音”走红大江南北的是当时的一位名叫刘采春的流行歌手。</p>

刘采春,祖籍淮安,后随丈夫周季崇组成家庭戏班到江南越州一带演出,声名远播。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赏识,曾写诗赞她“言辞雅绰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p>

晚唐时期,刘采春以靡靡之音,红遍江南。当时吴越一带,只要刘采春上台唱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其流行程度。犹如二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邓丽君,大街小巷只要《甜蜜蜜》响起,就有人跟着哼唱。当时刘采春擅长参军戏,就是唐代盛行的一种滑稽戏,有点类似于今日的相声,最开始由两人搭档,一人揶揄戏耍另一人,如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后来演变成多人合演,也有了女演员的参与。刘采春三人组成一个家庭戏班,四处走穴。</p>

除了善长参军戏外,刘采春歌唱得尤其好。据说她有夜莺般的嗓子,“歌声彻云”,或许果真绕梁三日而不绝。元稹说她“选词能唱《望夫歌》”。</p>

《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据方以智《通雅·乐曲》中说:“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这个《曲》是她的代表歌曲,相当于“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可见是抒发离愁的感伤之歌。《全唐诗》收录了六首《曲》:</p>

其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p>

其二:“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自无枝叶分,莫怨太阳偏。”</p>

其三:“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p>

其四:“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p>

其五:“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p>

其六:“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p>

据说这些当时的流行歌曲辞意真切,声调凄苦,用啰唝曲演唱的《望夫歌》,尤其适合商人口味,在商业发达、商人聚居的江浙一带风靡一时。这些歌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商人长年在外奔波的辛劳,更倾诉了那些在家留守的商人妇的无限离愁别恨。因此,刘采春的表演很能感动市民观众,每当她唱起《望夫歌》,妇女与商旅莫不凄然下泪。因此元稹在《赠刘采春》一诗中说她,“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只可惜这歌声无法流传下来。</p>

如果要与邓丽君的歌做比较的话,那些流行歌曲应该相当于《何日君再来》、《江水悠悠泪长留》或是《三年》等。</p>

“想得我肠儿寸断,望得我眼儿欲穿。好容易盼到了你回来,算算已三年。想不到才相见,别离又在明天”,从邓丽君甜丝丝又凄切切的歌声中,或许能想象出几分当年刘采春那哀怨委婉的悲歌。不难想见,刘采春和邓丽君一样,以女性歌迷居多,尤其以闺妇为最。那时,刘采春几乎已成为商人妇,也就是那些有钱有闲但空虚度日的太太们的心声代言人。据说,当时商人妇的婚姻生活,已成了当时的一个社会问题。大批商人长期在外不归,大量夫妻异地分居,怨妇成群,生活不和谐,已是一种普遍现象。</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无敌的徒儿,请下山去复仇吧!

直上九万里

闪婚冷艳女总,我的身份藏不住了

老邪

欺我弟子,你真以为我只会教书?

余老九

豪门戏婚

锦夜

他一个网红竟然是国际巨星

大叔看书有点挑

完蛋!我的一夜情缘竟是豪门太子爷!

陈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