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之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7章 论“学”,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立身之本,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学洲侃侃而谈:“大家显然都认为是这个意思,我则认为这句话讲的不是这个意思。”</p>

“不可能!”</p>

窗外有学子激动地站起身质疑:“如果大人认为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何意?”</p>

“圣人并不是以求‘知’为第一重要的人,相对于‘道问学’来说,圣人更重视‘尊德性’。圣人周游列国也不是为了去求‘道’的,圣人对于什么是‘道’心里很清楚,他周游列国是去推广自己的‘道’,要君王们接受他的道。”</p>

“因此,这里的‘闻’不能理解为‘知’,应当理解为‘达’。《论语·颜渊》篇里面,子张有问过圣人: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是闻也,非达也····’,这里面子张认为闻和达是一个意思,但圣人认为,闻和达不同,因此这句话在当时应该是临时措意,而非一般义。”</p>

“在一般的意义上,闻和达是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所以子张以‘闻’释‘达’。‘朝问道,夕死可也’,即‘朝达道,夕死可也’。圣人说的不是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可以去死了,而是说达到、实现了理想,晚上就可以死了。”</p>

“圣人周游列国,不是为了求‘道’、知‘道’,而是为了达‘道’,推行他的治国之道,实现圣人的治国愿望。”</p>

别说一群学子听得被震住了,就连县学的教谕也都有些不可思议。</p>

这个理论和解释十分新鲜,甚至闻所未闻,简直推翻了他们之前对《论语》的理解。</p>

他们从未没想过,这句话还能这样理解。</p>

“大人这样说,岂不是有揣测圣人自私自利,只为达到自己目的之嫌?而且,这种说法,实在是匪夷所思!”</p>

有人是坚决的圣人拥护者,听到王学洲的话虽然无法反驳,却又心中不舒服,立即起身质疑。</p>

这话说的十分严重,一群人都盯着王学洲看他如何解释。</p>

王学洲淡定一笑:“所以说,有句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我对它的理解。我的论点,有出处,有论证,诸位如果想要反驳,也可以拿出论点依据来。”</p>

屋内的学子面面相觑,质问的人憋红了脸,不知道该如何反驳。</p>

他们最高的学问也就是个秀才,对方是个状元啊!</p>

他的论点有佐证,有出处,有落脚点,他们怎么反驳?</p>

王学洲看他们不说话,这才说道:</p>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所以我读书时,每次只会抱着一个目标去读书,就比如《汉书》,我读第一遍,是在看里面的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里面的用兵之法,第三遍是研究里面的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对这本书就已经熟知了。”</p>

“这是适合我的学习方法,取其精华,掌握本质,去繁就简,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死读书,死记硬背,拾人牙慧。读书应当认真钻研吸收书中的精华,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如此,方算是有效努力。”</p>

提问的人大受震撼,“所以,这就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p>

王学洲笑道:“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取长补短,多和人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读书中找到乐趣,觉得有意思,学的进去,这才是该为之努力的方向。”</p>

“希望兄台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越学越轻松,将学习当成一件感兴趣的事情来做,或许这样有意外收获呢?”</p>

对方若有所思,有种豁然开朗之感:“多谢大人指教。”</p>

(/14242/14242834/14354175.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惹她?她SSSSS级异端真祖宗

摘桃子的人

邪道法器?明明是镇族至宝!

法号真水

穿书七零嫁糙汉,日日宠得心肝颤

盛夏星光

镜子通古代,我用超市娇养了女帝

秋水似火

抗战:向着元帅目标前进的李云龙

努力码字早晚能成功

女帝说我功高盖主,那我只好造反

云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