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小郎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章:新的赛道,山村少年的逆袭路,摸鱼小郎君,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从身体恢复后,李成林总觉得自己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p>
酸野厂的发展蒸蒸日上,苏小婉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李青青也把短视频账号经营得有声有色,村里其他人纷纷找到了自己的角色。</p>
唯独他,除了日常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没能找到那个真正让自己燃起热情的目标。</p>
一天晚上,李成林刷短视频,无意间点进了一个账号。</p>
视频里,一个年轻人在河边“抓鳝鱼”。</p>
画面看着倒是热闹,视频里还配了夸张的解说:“各位老铁,这条鳝鱼真大,今天又是一锅好菜!”</p>
李成林却皱起了眉头。</p>
“这抓得也太假了吧?鳝鱼从水里拿出来这么干净,怕不是刚从超市买的吧?”他自言自语,随手点进了评论区。</p>
“这视频太有意思了,快教教我们抓鳝鱼!”</p>
“主播真厉害,每天都能抓到这么多!”</p>
“鳝鱼王,果然名不虚传!”</p>
李成林越看越觉得别扭。</p>
他虽然喜欢抓鳝鱼,但从来没想过它能和“流量”扯上关系。</p>
可事实摆在眼前,这个号居然有十几万粉丝,每条视频都有上万点赞。</p>
李成林心里开始盘算:“要是我来拍视频,那肯定比这真实!真正抓鳝鱼的人,讲究的是技巧和耐心,哪能像他们这样把假鱼当真鱼,误导观众?”</p>
想到这,他就有些按捺不住。</p>
第二天一大早,他拿了条旧手机,带上抓鳝鱼的工具,就兴冲冲地往村后的稻田走去。</p>
他想,自己的第一条视频,就拍最拿手的田埂抓鳝鱼。</p>
摄像的难度远比李成林想象中要大。</p>
稻田边,手机被他简单地绑在一根竹竿上,但总是拍不到重点。</p>
鳝鱼窜进泥里时,他的手势刚好挡住了镜头;自己追着鳝鱼扑到水里,结果镜头却摇晃得让人头晕。</p>
但这丝毫没有打消他的热情。</p>
他干脆把手机绑在额头上,搞了个“第一视角”的画面。</p>
抓到鳝鱼的一瞬间,他兴奋地对着镜头喊:“各位老铁,看到了没?这才是真正的抓鳝鱼!”</p>
回到家后,李成林迫不及待地剪辑视频。</p>
可他一打开手机,发现录下来的素材画质模糊,声音还被风吹得吱吱响。</p>
虽然效果很差,但他依然认真剪辑了两个小时,硬是把抓鳝鱼的过程拼成了一条两分钟的视频。</p>
上传到平台后,他满怀期待地等着观众的反馈。</p>
结果,24小时过去了,视频的播放量只有可怜的23次,点赞更是一个也没有。</p>
“难道是真抓鳝鱼没人看?”李成林心里开始打鼓。</p>
直到第二天,视频下终于冒出了一条评论:“这视频真糙,看得人头晕。”</p>
李成林一阵苦笑。</p>
他自嘲地说:“看来真得好好学学怎么拍视频了。”</p>
失败并没有让李成林气馁。</p>
相反,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展现抓鳝鱼技术,又能和外界联系起来的事情。</p>
接下来的几天,李成林开始认真研究拍摄和剪辑。</p>
白天,他拿着工具继续去田间抓鳝鱼;晚上,他躲在房间里学习如何调整镜头角度、优化画面光线、加字幕配音。</p>
“原来拍视频也有这么多门道。”他一边学一边感慨,“看来抓鳝鱼不难,拍抓鳝鱼才是真功夫!”</p>
几天后,李成林上传了第二条视频。</p>
这次,他特意用村里的稻田作为背景,讲解了抓鳝鱼的技巧,还加入了几个有趣的小插曲,比如自己一头栽进水里的场面。</p>
他还试着加了一段配音,用朴实的语气对观众说:“鳝鱼爱钻泥,找鳝鱼要靠耐心,不急不躁才抓得住。”</p>
这条视频虽然依旧没有爆火,但比起第一次有了显著的进步,播放量突破了500,甚至还有几条鼓励的评论:</p>
“这鳝鱼抓得真不错,原来是这样找到的!”</p>
“这视频看得舒服,接地气!”</p>
李成林高兴得直拍大腿:“这就对了!观众喜欢真实的东西,咱就得实实在在做!”</p>
虽然李成林的兴趣高涨,但苏小婉对他的举动却有些担心。</p>
一天晚上,苏小婉忍不住问道:“成林,你是不是有点太沉迷这个了?白天抓鳝鱼,晚上剪视频,你身体才刚好,可别累坏了。”</p>
李成林摇摇头,认真地说:“小婉,我是真的喜欢抓鳝鱼。这么多年,我靠这个养活了自己,现在也想靠这个证明点什么。你放心,我会注意身体的。”</p>
苏小婉看着他眼里的执着,只能叹了口气:“好吧,你喜欢就去做,但有些事别太急,慢慢来。”</p>
几天后,李成林的第三条视频意外迎来了一个转折。</p>
一个专门拍摄乡村题材的短视频博主在评论区留言:</p>
“老哥的抓鳝鱼手艺不错,有没有兴趣合作拍一条更精致的视频?可以让更多人看到真正的手艺!”</p>
李成林盯着这条评论,心情复杂。</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