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秦一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章 燕相栗腹,祖龙赤蛇,楚秦一鹤,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邯郸的位置距离各国的都城都不太远:距离齐都临淄、燕下都武阳和楚都巨阳都是千里左右,距离同为三晋的韩、魏都在五六百里左右,只有咸阳距离最远,在一千五百里以上。平原君去世后,赵王向各国同时派出使者报丧,到大梁、郑国通常只需要十天左右,到武阳、临淄约需二十天,而到咸阳则需要一个月。</p>
小道消息比正式消息先到邯郸,但是确实的。使者回来后证实,燕王的确将派丞相栗腹前来祭吊,并聘问赵王。得到使者的报告,赵国君臣都很兴奋,纷纷询问燕国为何改了性?使者回答道:趁火打劫的是燕国先孝王,孝王薨后,今王后是赵王女,因为这层关系,燕王把太子丹派到邯郸为质,有意与赵结好;另一方面也可以腾出手来,全力对付齐国。毕竟,齐国才是与燕国有亡国之恨的国家,过去几十年间,两国相互灭了对方一次。</p>
使者的说法合情入理,无论是赵王还是当政的公卿都认为没有问题。大家决定,好好招待燕王的使臣,让他满意而归。赵王道:”燕太子丹犹在邯郸,可令其归燕矣!“</p>
平阳君道:”王言是也。秦公子正亦在邯郸,可随之而归!“</p>
廉颇道:”姑待秦使至,乃议焉!“</p>
赵使到燕都已经一个来回了,赵使是否到达咸阳,秦王是何态度,现在都还没有消息传来。咸阳太远了……</p>
进入夏天,离得最近的大梁使者已经到了,他们代表魏王向赵王赠送賵赙,也代表魏王向平原君献祭。</p>
魏王使者到达后不久,韩国使者也到了。他们同样向赵王赠送賵赙,代表韩王向平原君献祭。</p>
韩、魏、赵是三晋兄弟之国,韩魏的使者是代表各自君王来献祭的,祭祀的礼节又有不同。献祭后,两国使者离开了。</p>
韩魏两国的使者离开后,出使咸阳的使者才回来,他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秦王重病,恐不久矣!秦王将不另派使者前来,就命公子正代为献祭。与使者同行的,是给公子正送赏赐的车队。他们将向公子正传达秦王的教令。</p>
而这时,燕相栗腹从燕都出发,即将南下。此前几天,齐王派出的使臣也已经上路。</p>
从赵国来说,齐国和燕国都是姻亲:现赵王的母亲是齐女,而他的姐姐是现燕王后。但这两家目前偏偏是死敌,赵王要求,要想办法不让这两国使者见面,免得惹出什么不愉快来。</p>
齐国的使者从黄河乘船过来,而燕国的使者乘车走陆路,所以齐使到得早得多。完成了例行的祭礼后,齐国使者已经回去了,燕使才刚刚进入赵地。</p>
从燕下都到邯郸,当时被黄河紧紧地封锁着;太行与黄河之间的低洼之处,当时都是湖泊沼泽之地;不下雨还好,进入雨季,完全无法通行,只能沿着太行山麓,其实并不好走。燕使栗腹又是燕国的丞相,随从既多,又不可能要求他冒雨而行,走得慢,完全可以理解。栗腹走了大半个月才到达赵国的边境城池元氏和鄗城一线。</p>
赵国的地盘像个哑铃型,两个大头一个是邯郸,一个是太原。中间由太行山少数几处山口相连,这些山口被称为“陉”。从上党出来的一条山道正对滏水源头,被称为滏口陉,出来之后就是武安、邯郸。从太原往北还有一条山路,由于四面高山,如同井底,被称为井陉。出井陉后,赵国在山下修了一座城池元氏,作为守卫井陉的要隘。鄗城就在元氏旁边,是一座很早就有人居住的大型聚邑。鄗城旁边有槐水和泜水,现鄗汇聚后形成泜泽,流入黄河。再往后就是著名的大鹿泽。鄗城依山背水,是一片好耕地。</p>
元氏是赵公子的封地,也是一处重要的关隘。鄗城虽说是赵地,但却被封给了信陵君,当地的官员全是信陵君的门客。这两处都得到赵王的教令,一定要隆重地接待燕国的贵客,元氏领主是赵公子,信陵君则是天下闻名的贤公子,两人自然不敢怠慢,一面热情款待栗腹,一面飞报邯郸。</p>
赵王得到栗腹已经到达鄗城的消息后,即请信陵君和一名赵公子,带着一支一千人的队伍前往迎接。到了鄗城才知道,栗腹竟然也带了五百人的庞大队伍随行。——这可比其他诸侯的使者阔气多了,排场多了!——其他诸侯能有十乘就已经算是很有排场的了,而栗腹,各种车乘加在一起,不下百乘。</p>
迎接的大队到达边境时,栗腹已经在元氏、鄗城住了十天。他每天都与元氏公子和代信陵君主管鄗城的张辄四出游山玩水,明里暗里询问两地的风土人情。两人都以为栗腹只是无话找话,以示亲近,就把两地的居民情况如实相告。栗腹很敏锐地注意到在田亩里耕作的有很多是妇女,而男子也有许多肢体残疾。他满怀同情地指着那些身体残疾的男子道:“边民之艰,一如是也!”</p>
元氏公子道:“但得性命,所幸多矣。邯郸周围,男少女多,欲得一病男子而不可。”</p>
栗腹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