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五章、仁心,全才医王,佚名,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药王派两人的方剂出于同源,益气祛寒,虽没有抢眼之处,却也稳扎稳打。”接着穆承业便侧身对相火派绿裙女人王书彤道:“书彤的方剂可谓最为恰当,温中健脾、滋阴降火,也正是相火派的特点。”</p>
“还有一点我要指出。”</p>
穆承业的目光落在陈翊身上,开口问道:“陈翊,你开的方剂我们都已经看过,想要问问你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张方剂。当然,我不是说你开的方剂并不恰当,只是有些疑惑。”</p>
反观三派方剂,其中不乏人参之类的名贵药材,而陈翊开出的却是一剂以桂枝为君药的药材,差别委实有些太大。</p>
“这位患者久病初愈,所以我想她的家庭或许也有些困难。”陈翊答道。“价格便宜一些,效果更为恰当的药材,相对来说会更适合她。”</p>
此言一出,场上忽然出现了片刻的宁静。</p>
作为一名中医,大多数人在开药的时候,所想的都是患者的症状会更适合什么药材。至于价格方面,除非患者有要求,否则众人都会下意识的忽略掉这个问题。</p>
而陈翊却能首先以这个因素来衡量,委实算是有些特立独行。</p>
卢明哲皱眉看了眼陈翊,随即便闭上也眼睛,不知道在思考什么问题。</p>
“大家可能对这副方剂有些疑惑,我可以公布出来。”穆承业缓缓点头,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之意,出声道:“碳制桂枝三两,去皮艾草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黄芪一两……”</p>
顿了顿,穆承业又接着道:“大枣十二枚。”</p>
场下顿时响起了一阵议论声,众人望向陈翊的目光也与起初的疑惑有所不同,纷纷点头赞赏。</p>
王书彤看着站在身侧不远处的陈翊,心里默默的将方剂记了下来。</p>
这张方剂朴实无华,有些类似与金匮中的黄芪建中汤,但效果却要更胜一筹,或者说更为对症一些。场上众人几乎都是行家,自然一眼就能看出。</p>
……</p>
临近比试现场的一间厢房内,一位手持烟枪的老人吸了口旱烟,对坐在身侧,一位身着道袍的白发道士道:“老道士,你觉得这张方剂怎么样?”</p>
“你也知道,我的医术并不怎么样,当然不能评断好坏。”老道士笑着摇头,回答道:“不过对于这个出发点还是很赞同的。”</p>
“已经很久都没有出现医王了,是时候出现一位了。”</p>
老人再次吸了口烟,缓缓道:“他们都以为医王需要的是一身可以起死回生的医术,但实际上,需要的仅仅是一颗仁心。”</p>
“……”</p>
……</p>
“接下来就是第二场,经方!”</p>
王书瑶再次开口道:“参赛者写出一副由自己调整过,或者整理出来的经方,经过评委判断优劣,然后现场提问。”</p>
简单来讲,方剂按照时代的划分,大体可认为宋前的方剂为经方,也就是经典方剂。而宋以后的方剂,则都可以认为是时方。</p>
狭义点说,凡是《伤寒杂病论》中的处方,皆可认为是经方。其余的,则全都是时方。</p>
经方法度精严,其实恢宏,其中五味药的方剂占到了一大半。比如说,同样的甘草,张仲景配上桂枝,治疗的是心病,配上芍药,则治到了腹痛。</p>
而时方则完全不同,大多数时方方药杂乱,其中药材或有效或无效,与经方不可同日语。</p>
当然,这也不可一概而论,也有顶尖的医术大家,开出的时方虽然繁杂,但也是药到病除,缺一不可。</p>
这一轮比试实际上考校的是众人对于药理的理解,考核之余,还有相互学习的目的。</p>
(/21462/21462445/11824113.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