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一年二月有余,然扬名
斩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1章:一年二月有余,然扬名,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斩悬,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青州府,莒州。</p>
莒州官员,各县县令如今矗立官衙。</p>
有官员还在匆匆指点其余衙役陈设拜访,喜气洋洋。</p>
泰新县令林巽之鬓边白发整齐,目光复杂。</p>
自鞑子屡次南下,近年许久不曾这般热闹。</p>
这一切都是为了赞颂——蒙阴新知县魏昶君。</p>
“制曰,奉公守正,人臣以尽职,唯忠立身扬名......”</p>
蓝灰衣袍上绣金线,在场官员无不低眉。</p>
赫然正是当今皇帝崇祯身边传旨太监,袁德善!</p>
“今赐金百两,牌匾一副,擢蒙阴魏昶君为蒙阴知县......”</p>
赏赐宣读,魏昶君长身而立,背脊笔挺,携周愈才,洛水老道,王旗几人拱手。</p>
“臣魏昶君,必尽忠职守,庇护一方以谢君恩。”</p>
青衫招摇,渊停岳峙。</p>
来县知县黄荃行眼底划过惊艳。</p>
若是寻常小族子弟,一朝得见天恩,无不感激涕零。</p>
此人气度,当真不凡。</p>
泰新知县林巽之抚须,心内复杂。</p>
不卑不亢,更能以蒙阴小县力斩鞑子,蒙阴小县,怕是出了天骄。</p>
“不错,文韬武略,俱是上佳。”</p>
“当真英雄出少年。”</p>
宣旨赏赐毕,魏昶君跨马,携二十鞑子首级从容游城。</p>
人群中,几名百姓惊叹看着,不由挥手。</p>
“魏知县威武!”</p>
“是鞑子首级,大明威武,魏知县威武!”</p>
牌匾老旧,却干净整洁,此地是昔日诸多读书人参加科举之地。</p>
榜上有名客栈。</p>
南成梁苍老目光随马上青年而行,内心慨叹。</p>
昔日此人不过是前来科考的升斗小民。</p>
纵然惊艳,也不过是才华。</p>
如今看来,治国驱敌手段,竟也如此渊深难测。</p>
“那小城,倒是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p>
游城示威并未持续太久,鞑子首级在魏昶君翻身下马后,便被宣旨太监袁德善带走。</p>
魏昶君并未多说。</p>
大明需要胜利,而他需要名望,以获得踏入乱世自保资格。</p>
他要让崇祯看到,要让京师看到。</p>
官道上,马蹄起落,溅起尘埃。</p>
来时魏昶君不过是蒙阴下品县一县丞,再踏归途,如今已携崇祯钦命。</p>
不仅成为蒙阴知县,真正掌控一地军政,更遥领莒州通判之职。</p>
如今莒州官场,掌管军政一体的,便是知州杨圣文,同知张寅,同知陈衷,掌地方盐、粮、刑名、江河水利以及抚绥民夷,清理军籍等事务。</p>
除了此三人,自己所任通判,有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权,并带有皇帝监察之职。</p>
虽然目前并没有什么权力,但至少已有名声。</p>
马背上,魏昶君回首,望着阴郁莒州,荒芜弥漫,默默思索。</p>
此地必须拿下。</p>
在崇祯三年,拿下莒州,并周边各县,还有东昌府,青州府,济南府,随时可攻!</p>
返回蒙阴县的魏昶君迎来首次百姓热烈欢呼,但摆在魏昶君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出现。</p>
塑造军体,政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