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前生篇番外:初相识
甜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1章 前生篇番外:初相识,孕妻娇媚,战神将军放肆宠,甜一,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不言七八岁上,便被送去寒山寺暂住,一住就是九年,直到十七岁时才回到东都,至东都不过半年,又被他父亲英国公李绎送到军中历练。</p>
十九岁时,随杨师道将军南征南汉,最近才班师回朝。</p>
说起来,李不言在家中待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幼时短短七八载,家中兄弟姊妹六人,只有他不是在爹娘身侧长大的。</p>
他内心深处,总是多希望在东都长住。</p>
李槐指间敲了敲桌子,望着哥哥的侧脸道:“哥,自满使人退后,谦虚使人进步,为人得要谦虚。”</p>
李不言深以为然,但他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我一直很谦虚。”</p>
李槐,“……”</p>
李槐暗中腹诽,不是你经常教训说我为人要谦逊,不可骄傲自满。</p>
别人夸你,你不谦虚就算了,你还喘上了?!</p>
我这自信又自恋的哥唉。</p>
柜台处,拂云小声道:“爹爹的诗太没水准了。杜叔父科举出身,岂会写出这种没水平笑掉大牙的诗?爹爹也真是的,说什么不好,非得让杜叔父说这杂诗烂句,那不是损了杜叔父的名声么。”</p>
她敢肯定这杂诗烂句绝对不是杜尚书叔父做的,定然是她爹做的!</p>
草儿道:“姑娘,我们主君的才学不逊于杜尚书,这只是有些韵不足罢了!而且,我们主君说也不错,那李家五郎的确是东都的佳公子,才华秀拔春兰馥。</p>
李家公子这次随杨将军南疆平乱,咱们府里的下人都说他策马飞驰,张弓搭箭,一箭便射杀南汉的一员大将,这才平定了南疆之乱。可不就是杜尚书说的白羽雕弓射天狼,飞鞍青骢破楼兰?”</p>
高台上,说书人继续道,“令郎文章由李右丞教导,武学师从高人,又随杨将军南疆平乱,飞鞍青骢,白羽雕弓,一箭射杀了南汉左路将军徐图之,这功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皆道他是少年英雄。陶家姑娘下官也见过几次,颇通诗书,事亲孝顺,通些武事,嫁与大将军将门庭,日后也好为朝廷效力。”</p>
“这老头莫不是有千里眼顺风耳?还是杜尚书附身了?那神态那说话的语调和杜尚书如出一辙,就差双小眼睛了。”</p>
李槐气愤地站起来,有种他家被人监视的感觉。</p>
李不言挥了挥手,示意弟弟坐下,免得惊扰他人。</p>
“坐下,坐下,人家老头没有些本事怎的说书?怎的养家糊口?”</p>
老头将自己当做了英国公李绎大将军,笑道:“杜尚书高看小儿了。”</p>
四下掌声连连阵阵,为那说书人高超技艺而叹服。</p>
老头笑着对座下的客人道:“大家猜猜杜大人是如何说的?”</p>
一些早就听说书人说过的客人道:“自然是夸陶家女儿如何如何的好了。”</p>
老头拿起折扇在手中晃了晃了折扇,捋着白花花胡子,摇了摇头,“非也,非也,这次的说法出乎意料,且听我细细道来。”</p>
端起那壶茶啜饮几口,将杜荀鹤说话的语气说得有模有样,叹气道:“国公爷有所不知,早在寒山寺时,陶家姑娘便情钟你家五郎,陶贤弟作为一个父亲,自然希望女儿嫁个心仪之人,才几番上门言及此事。陶贤弟爱女之心,我深受感动,故而愿做个保山,想保陶李两家一桩亲事。”</p>
“陶家虽是小宦门庭,但对儿女的教养却是十分严苛。自古娶妻娶贤,方能和睦家庭,如若能成其事倒也是美事一桩。如今陶家来说亲,那是先人就定好了的缘分,您还推辞什么。”</p>
说到此处,说书人潸然泪下,用洗得发白的袖管擦拭眼角,“陶郎中爱女心切,如珠似宝捧着自家闺女,他接着便对英国公道,国公爷,您或许不知道,早在寒山寺时,您家五郎也对我家女儿一见钟情,还留一枚荷包做信物,许诺待我儿及笄,便上门提亲。”</p>
“五哥。”李槐转向哥哥。</p>
噗——</p>
(/58446/58446108/10227884.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