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战略调整
江南说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5章 战略调整,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江南说书人,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富贵不知道的是,就是自己这样一句随口胡扯,让赵杏贞真的相信了,而且深信不疑。
这导致日后鞑宋高层彻底梦回两晋南北朝。
不仅仅大搞种姓制度、封建门阀,还笃信玄学,食丹服散,甚至上行下效,进一步影响到了印度其他种姓。
印度人本来就酷爱辩经,喜欢空谈,与其老实发展,努力进步,更愿意坐而论道,寻求“思想”上的超然。
这种民族习性在鞑宋阶层的影响下,变得愈发突出了。
这正所谓,印度鞑宋化,鞑宋神仙化,总之,就是不可能工业化。
当然了,魏晋风流,文人风骨嘛……
小布尔乔亚和酸臭文人最喜欢魏晋南北朝那一套了,整天宣扬那才是最好的时代,是最开放的时代。
毕竟他们看不见动乱与战争,看不见如同猪狗的百姓和被异族摧残的河山,他们眼里只有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只有王谢世家的锦绣书法,只有五姓七望的肆意风流。
这也导致了,在数十年后,西方居然出现了一些所谓“文艺青年”和“吟游诗人”,他们吹捧鞑宋,说鞑靼人是能歌善舞,乐观开朗的民族,眼睛里充满和平、善良,以及纯真。
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
事实证明,李老太监确实没事,甚至还久久回味,说“大白象”被活剐太可惜了,他做的鸡汤真的特别好喝,自己这辈子都没有喝过这么鲜美的汤。
对此朱富贵无话可说。
都是河豚是天下第一鲜。
人家只敢吃鱼肉,你特么直接吃最肥美的鱼皮鱼肝,味道能不鲜吗?
虽然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但朱富贵也不敢让李老太监以后没事就拿着河豚整鱼的鱼干当零食啃着玩。
一次两次没事,吃多了,谁知道有没有事?
这个险可不能冒。
·
另外关于“大白象”究竟是如何潜伏进鞑宋王宫里的,锦衣卫也调查清楚了。
这事还真不好怪鞑宋的侍卫和粘杆处不给力。
“大白象”原名郑邛,是当代暹罗王拉拉玛五世-抽拉朗公-郑隆的叔叔。
早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他就跟随暹罗王国的朝贡队伍前往过北京,并且在北京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期间英、法两国正好加大对中南半岛的入侵,于是抽拉朗公的父亲拉玛四世便毫不犹豫地停止向中原天子朝贡,转而派遣使者前往巴黎和伦敦,觐见拿破仑三世与维多利亚。
当时英国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没有如预想中完全打开中国的国门,他们认为满清政府诚意严重不足,正准备组织第二次在远东的惩戒行动。
暹罗王室成员本身长相就比较接近中国人,而郑邛又会说流利的中文,因此被选拔作为渗透清帝国,搜集情报的特工。
后来的事实证明,英国人实在是多虑了。
他们打满清真用不到什么特工。
除了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在八里桥打出了一定的气势之外,满清的军队几乎都是一触即溃。
于是郑邛便一直没有暴露,甚至还阴差阳错的长期潜伏下来了。
至于说他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狠,要净身入宫,倒不是因为他对英国主子有那么高的忠诚度。
这其实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
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大明,就是朱富贵!
话说当年大明空投杏贞娃娃在北京城带起了一股杏贞热潮。
一大批人靠着出租杏贞娃娃一夜暴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