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七章 驻足不前,汉天子,六道,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更始旧臣,纷纷跑到荆州,建立自己的割据势力,这就已经够乱的了,可荆州的地方豪强,又时不时的揭竿而起,占地为王。
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百里之地,常常并存着三、四股不同的割据势力,互相敌对,但又相互制衡。
刘秀没去荆州,但只听他二人的讲述,就觉得头大。
邓晔和于匡投奔刘秀没过几天,刘秀于洛阳南郊,建造社稷坛,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刘秀正式明确,汉主火德,崇尚赤色。
也就在刘秀于洛阳建造社稷坛的同一个月,霸占长安的赤眉军终于坚持不住了。
主要是赤眉军早已断粮。原本赤眉军的势力,遍布青州、徐州、兖州、豫州,粮食从来都不是问题。
可赤眉军为了攻占长安,倾巢而出,导致他们在青州、徐州、兖州、豫州的大部分势力都土崩瓦解。
就算还有忠于赤眉军的势力存在,也很难把粮食运送到长安,毕竟中间还隔着刘永势力、刘秀势力。
数十万的大军在长安,每日的粮食消耗都是天文数字。为了筹集粮食,赤眉军把三辅地区都不知道搜过了多少遍,三辅百姓,尸殍遍野。
百姓们活不下去,就只能跑。这时候,邓禹已率军占领夏阳,也就是现在陕西省的韩城,距离长安,差不多有四百里左右。
人们听说邓禹治军严谨,军纪严明,爱护百姓,三辅的百姓便纷纷向夏阳那边跑,前去投靠邓禹。
邓禹军接收的百姓,多的时候一天能达到数千人之众。邓禹和刘秀是同窗,他二人的性格的确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对待百姓,邓禹十分体恤,率军每到一地,都要亲自去视察当地的民情,看到有挨饿的百姓,便拿出军粮,分于百姓。
邓禹善待百姓,自然是深得百姓们的爱戴。邓禹的车架,四周经常会聚集起好多白发苍苍的老叟,以及牙牙学语的孩童。
就连远在洛阳的刘秀,都听说了邓禹这边的情况,好特意给他写了好几封的表扬信。
三辅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渐渐的,当年繁华无比的三辅地区,现在都快变成了一处死地。
数十万的赤眉军,在长安是真的熬不下去了。底下饿极了的兵卒,甚至都在长安城内,四处搜捕百姓,将其杀死,分而食之。赤眉军的几名首领,樊崇、徐宣、逢安、谢禄、陌鄢等人凑到一起一商议,一致认为长安是不能再继续待了,他们必须得率军撤走,不然的话,全军将士,就得被活活饿
死在长安城内。
不过己方该往哪里撤,现在成了一个问题。樊崇、徐宣、逢安、谢禄等人意见相左,各持己见,争执不下。
按照徐宣、逢安、谢禄等人的意见,己方得向东撤退,青、徐、兖、豫四州皆在东边,那里可是己方的根基所在,要撤退,己方理应往东撤。
可樊崇不同意他们的主张,确切的说,是陌鄢认为现在向东撤退,已不现实,无论是刘秀还是刘永,都不可能放过他们。
唯一的出路,是向西撤退。樊崇认同陌鄢的分析,所以在会议中,他一直都主张率军西去。
赤眉军的内部出现分歧,邓禹那边,也同样出现了分歧。目前邓禹军已经接近长安,麾下的将领们纷纷主张入关,一鼓作气,拿下长安。不过邓禹没有接受部下们的意见,在邓禹看来,己方人数虽多,但其中多为前来投奔的百姓,并没有战斗力,己方真正的可战之兵,与赤眉军的兵力相差悬殊,现在己方
实在不宜与赤眉军正面交锋。
邓禹迟迟不肯向长安进军,下面的将领们急,洛阳那边的刘秀也急。
洛阳。
刘秀和阴丽华一同吃晚饭的时候,接到西线传来的战报,邓禹率军攻克北地。
看到这份战报,刘秀眉头紧锁,把手中的筷子拍在桌子上。阴丽华见刘秀脸色不佳,好奇地问道:“陛下,怎么了?可是邓公出事了?”
刘秀随手把战报递给了阴丽华。后者接过来一瞧,笑了,说道:“邓公攻克北地,这是捷报啊!”
北地是什么地方,那里是现代的甘肃省。邓禹与长安,原本已近在咫尺,可他没有率兵打长安,却率兵往西去了。
刘秀想了想,也就明白邓禹的心思。长安有数十万众的赤眉军,邓禹不愿率军与之力敌。
他轻轻叹息一声,摇头说道:“仲华太过谨慎啊!”刘秀沉吟片刻,叫来内侍,给邓禹写了一封书信。
“镇抚西京(长安),司徒是尧,赤眉贼军是桀。西京百姓,惶惶不可依归,司徒应掌握时机,进讨贼军,以维系百姓之心。”
写完这封书信,刘秀将其交给张昆,让他派内侍,送往邓禹所在的北地。等张昆退下后,刘秀苦笑道:“希望,仲华能听进我的忠告。”
刘秀和邓禹的关系太熟了,别看邓禹平日里为人柔和,实际上,他脾气执拗的很,他认准了的事,别人很难去改变。阴丽华握住刘秀的手,含笑说道:“邓公一向稳重,陛下也不必太过忧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