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4章 不容拒绝,枭臣,更俗,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宁王元鉴武择吉日于八月二十六日,在江宁正式登基继位,改年号为永兴,寓志于收复失土、中兴元氏。追谥先帝为“体元显道孝愍皇帝”,依旧制设立三省六部都察院、宣政院、翰林院及九卿等中枢官署。
中枢虽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都合署于政事堂办公。
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议决国事者,不管是不是三省长官,都是参与机密事的“相”。通常都加三省长官衔,以尚书左右仆射为首辅、次相,加侍中、尚书左右丞、门下侍郎衔者又称副相。
陈西言以六十八岁高龄出任首辅;裁撤江淮都督府,岳冷秋出任次相,调原荆湖宣抚使、荆州制置使左承幕进入江宁,与程余谦、林续文、王添担任副相;张晏出领内侍省兼领盐铁支度使,余心源任左都御史,黄锦年、王学善等人分别出任工部、户部等六部尚书及九卿……陈明辙、余辟疆等人皆入朝为官;赵舒翰这趟终得林续文举荐,出任工部员外郎一职。
置官设衔最是容易,关键是拥立新帝诸多军事力量参差不一、不相统一,缺乏统一号令。哪怕是名义上的,也需要一个号令统一的中枢军事管理机构。
江宁兵部在过去存在的岁月一直给人过于孱弱的印象,不是一个好的辖管机构。
江宁在兵部之外新设了御营司,以首辅及诸相兼任御营使、御营副使,辖管承认江宁政权的所有军事力量,包括诸制置使、军领使司。
此外,还在御营司之下,设御营军都统制及御营军观军容使,以原宁王府卫营指挥使、武将谢朝忠及侍臣刘直二人分任之,统辖御营军。以御营军替代传统的京营禁军编制,将原宁王府卫营、江宁守备军及江宁水营一并编入御营军,得兵近五万人,编左右中南北五军,分别委任五军统制。
顾悟尘升任兵部尚书,但他也晓得江宁已经没有他的位置。江宁兵部本就没有多少实权,在设置御营司,又将江宁守备军及水营编入御营军之后,兵部就基本上给架空了。
顾悟尘以退为进,于二十八日、新帝登位第三天,上书请辞兵部尚书一职,请求到地方任职。
顾悟尘是江宁有数的实权大臣之一,声望也高,鲁王密诏之事也不能公布于众。
新帝登基,任大臣去职,只会影响到江宁政权的声望跟稳定。
永兴帝与诸相商议,最终同意顾悟尘以兵部尚书衔出任青州制置使;要他以大臣的身份出执掌青州,加强东线对燕胡的防御。
顾悟尘在江宁也没有耽搁几天,九月上旬就拖家携口,赶到青州赴任;杨释也辞去江宁水营的将职,随行北上。
同样的,永兴帝与江宁诸臣也无追究梁太后及鲁王的罪责。
梁太后、鲁王以逃京为由上表请罪;考虑到淮东捉磨不透的态度,永兴帝与诸臣商量,最终削去元鉴海鲁亲王爵,改封海陵郡王,由淮东军负责“保护”到崇州就藩。
宁王都正式登基了,鲁王的存在,虽说是个隐患,但作用也很有限。
随改封鲁王为海陵王的圣旨一起到峡山大营,还有晋升林缚的上谕。
林缚以拥立大,加兵部右侍郎衔,封淮东侯。
封淮东侯就一举越过郡伯、县侯两级,直接获得郡侯之封;郡侯之上,就是郡公、国公,再往上就要封王了。
对淮东的奖赏,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就是应梁太后之请,撤消虞东宫庄,置虞东县,并入海陵府。
虞东宫庄明面上每年上缴的宫庄粒子银不足三万两,但淮东对虞东宫庄的情形很清楚,宫庄庄户虽说才两万余口,但开垦田地超过三十万亩。
虞东宫庄的情况跟鹤城相似,由于近海区域都是易受海潮回灌的低淤地,实际上有效开垦的田地不多。在已经开垦的田里,宫庄对庄户的剥削又额外的沉重,也导致田地耕种效率低下,产出不足。
除了这个之外,虞东位于扬子江南岸,与海虞县隔东江,位于东海之滨,虞东撤庄置县,并入淮东,在地形能将浙东与淮东更好的衔接在一起。
梁太后为保护性命,实际上拿出了一个不容淮东拒绝的条件来。
梁太后心里也清楚:在她失势后,就算不把虞东宫庄献出来,在淮东及海虞的联合封锁下,留着虞东宫庄也没有作用;江宁以后困于财力,也会将主意打到虞东宫庄的头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