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大唐不良人,庚新,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且狡猾如狐。

一击不中,便远遁千里。

唐军要想取胜,并不容易。

昔年李靖灭西突厥,大唐可是倾国之兵,名将尽出,最后还有强大的情报支撑。

可这次有什么?

两个折冲府,五万人,就这么点人手,想灭西突厥?

不会有那么容易的。

千万不能冒进,万一浪掉了本钱,唐军死伤太多,等回长安,只怕还要被陛下怪罪。

临老了在军旅生涯中添上一笔污点,却又何必?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程知节心下打定主意,带着威凛的目光在帐中一扫,那些嗡嗡议论之声立刻沉寂下来。

“我意已决,就以……”

果然来了。

苏大为冷眼看着一切,心中暗想。

他记得上一世看过的史书里记过这段,说王文度进谗言,所以唐军每日骑马,披甲结阵,因此战马大多瘦死,士卒疲劳,没有战斗意志。

苏定方心急如焚,对程知节说:“天子下诏征讨敌人,如今却只是防守,马饿兵疲,遇上敌人就会失败。怯懦成这个样子,如何能立功呢?

再说您是大将,然而领军在外打仗的事都不能自己做主,要看副将的眼色才能决断,何至于此?

我建议把王文度关起来,迅速表奏朝廷,等待天子的命令。”

结果人家程知节根本没鸟他。

该听王文度,还是听王文度的。

大军磨磨蹭蹭到了恒笃城,有胡人部落归附,王文度又说:“这些胡人现在投降,等我军撤回后还会复叛,不如杀光他们,取他们的财物以壮军中士气。”

苏定方则说:“如果这样处置,那便是自己当贼,又怎能说讨伐叛逆?”

结果程知节和王文度还是不听,最后分财物时,只有苏定方一点没拿。

这些,都是史书上所记载的。

但是做为穿越者,亲身经历这一切后,苏大为觉得,史书只怕是在YY了。

王文度是否是李治的人,是否怀有密旨?

答案是肯定的。

否则程知节疯了,做大总管的处处忍让听从王文度的意见。

从事后结果也看出来,王文度称自己有皇帝密旨,李治也只是暂时除去他的职务,没多久又起复。

这答案很明显了。

那么王文度是李治的人,是不是吃错药了故意想让唐军失败?

以苏大为看,绝不可能。

王文度此人用兵如何不清楚,但绝不是蠢才,不然也无法取得李治的信任了。

他提出的几点,能得程知节的认可,就说明有一定的道理。

程知节再糊涂,也不至于拿唐军的生死去开玩笑。

丧师辱国这种事,程老魔就算得了帕金森也是不会干的。

他疯了,要作这种死?

实在是突厥玩的这手突袭,打在唐军软肋上,不但凶险,还暴露出唐军许多问题。

首先是,在情报和用间上,落在了下风。

突厥人能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唐军玩了一手突袭,数万人潜至三十里外,唐军都没有发觉。

虽然眼下没提,但这件事背后的问题大了去了。

唐军上下的情报系统都要面临重新洗牌,要自查,也要清除可能存在的“老鼠”。

还要重新建立对敌的情报系统,绝不能让类似的事发生。

在此以前,唐军高度备战,以防再被突厥人偷袭,也是应该的。

至于说到达恒笃城杀投降的胡人,也不是突然神经错乱。

而是此次大战中,大唐仆从军中,有不少草原来投靠的部落,居然趁火打劫。

趁着唐军于突厥人大战时,暗下手脚,想要搅乱唐军建制。

这也是程知节迟迟无法增援苏海政的原因。

唐军大部份力量被这些反水的仆水给拖住了,平定叛乱,找回唐军建制,着实花了一番功夫。

纠枉必然过正。

有了这次的经历,唐军上下,从王文度到程知节,对胡人投靠的态度自然越发谨慎。

在恒笃城接受当地胡人投靠不要紧,可是谁能保证这些人的忠诚?

若是唐军与突厥人作战,这些人在后方放一把火,或是断了唐军补给,那就是地狱级难度。

唐军弄个全军覆没也不稀奇。

兵凶战危,不得不小心从事。

这些史书上看起来寥寥几笔,把某人写成十足坏蛋的方式,实在太过浅薄,也太小看古人了。

对于这些,现在身处局中的苏大为,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和合理性。

但你要问他支不支持程知节和王文度的战略。

那肯定是不支持。

打定主意后,苏大为目光扫过全场,在脸色铁青的苏定方身上停留片刻,他站出来,向程知节叉手道:“大总管,请听我一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