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0 高子向正言进谏,三国之最风流,赵子曰,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定陵的守军目睹了弘咨大败的过程,自是军心涣散,人无斗志。
吕布只攻了半天的城,定陵就宣告失守。
先登之将是曹性,吕布遵守承诺,大大地赏赐於他。
用十个黑底漆红的木质托盘,盛放了总计百个金饼,当众赏给了曹性。往年太平岁月时,一个金饼在民间就能换一万多钱,如今乱世,金子与钱的兑换比例更高,这一百个金饼,少说值钱百五十万,相当於一百五十个中产之家的家訾了。实在是一笔重赏。
把其余的诸将,除了高顺以外,甚至张辽,都看的无不眼热。
吕布却知诸将的心思。
要说起来,吕布对手底下的人还是挺大方的。
他大手一挥,笑与诸将说道:“你们也不用眼红。今日打下定陵,你们皆有功劳,我许你们在城中洗掠一日。只是切记,这定陵县中的杜、贾两姓,乃是豫州名族,你们万不可骚扰。”
颍川、汝南,人文荟萃,此两郡境内的每个县,或多或少,都有闻名於外的士族。
定陵县中出名的士族,便是杜、贾两家。
贾氏於桓帝年间,族有一人,名叫贾彪,是当时太学生的首领,和大名士郭泰齐名,与士人中的领袖人物李膺、陈蕃俱皆结交,共议论朝廷、褒贬人物,亦清流之一砥柱也,后因遭党锢,被禁出仕,死於家中。贾彪字伟节,其兄弟三人,以他最为出众,时人称为“贾氏三虎,伟节最怒”。贾彪的生活年代距今不是很久,其人之行迹、德行,至今仍在定陵人口相传。
杜家最有名的人,活动的时代距今稍早,主要是在六七十年前的安帝、顺帝时期,此人名叫杜根。荀贞小时候,听族中人讲过他的故事。杜根十三岁便进入太学学习,号为奇童,后来上书朝中,请求临朝的和熹邓太后让权给成年的安帝等事,倒也罢了,唯使荀贞记忆深刻的是,杜根因为上书而惹恼了邓太后,邓太后遂下令把他捕拿,装入到白袋子里,带到殿上,命人将之活活打死,却因执法之人看重杜根的名气,私下里叫行刑之人不要太用力,所以杜根没被打死。打完以后,执法的人就用车把他送出了城。邓太后大概是得知了什么,或许是有人给她报信,说邓根没死,便派人前去检查,杜根那时已经苏醒过来,於是装死,一连装了三天,直到眼中生蛆,他都一动不动,这才让邓太后相信他确已死了。由是杜根而得以活命。这个“眼中生蛆”的故事,着实是让荀贞听过之后,就没法忘记,当时就不觉感慨,杜根真是太能忍了。后人谭嗣同那首著名的“我自横刀向天笑”之绝命诗中,头两句是“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诗句中的此杜根,即是这个杜根。
且不必多说,总而言之,定陵县中的杜、贾两族,都是颍川、乃至豫州的冠族右姓。
吕布对此的特别交代,看起来是对右姓名族的特别礼遇,但高顺听完之后,大不以为然,面色严肃,上言进谏,说道:“明公礼待杜氏、贾氏,而许诸将洗城,以末将愚见,好有一比。”
“什么比?”
“明公这是在掩耳盗铃。”
吕布愕然,不明白高顺的意思,问道:“这话怎么说?”
高顺说道:“请明公试想,定陵的县人,俱是杜氏、贾氏的同乡,其中且不乏两家的亲戚、朋党,明公就算是不许我等侵扰杜、贾两家,但杜、贾两家在看到我军抢掠其乡人、亲戚、朋党的时候,难道竟会因此而感激明公么?恐怕非但不会,而且还会大大地非议明公,给明公以恶评!明公,是以末将以为,与其礼敬杜、贾两家,何如洗城一日此事,干脆不做?”
吕布知高顺说得对,可他自有主意,说道:“将士们跟着我出生入死,尤其是自并州起,就跟随我的那些并州子弟,这些年来随我转战南北,远离乡梓,诚可谓苦劳也!今吾赖彼等之力,攻下了定陵,不日更要赖彼等之力,与孙文台决战於野,我不能不做恩赏,以振士气啊!”
“明公,治军当以严也,此是明公平素对末将的教诲。怎么到了明公这里,却就不愿遵守了?”
吕布瞧了眼高顺义正辞严的表情,勉强露出个笑脸,说道:“子向,大丈夫当有权宜之变。治军需严是一回事,战胜犒劳是另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见高顺还要再说,急忙又开口,说道,“你不要再说了。”忽地一笑,说道,“这次咱们打颍川,举的是张孟卓的旗号,即使杜、贾等姓会因我军的洗城而大为不满,料他们责备的也只能会是张孟卓,无关我等事也!”
吕布有没有政治头脑?虽然他的政治见识不高,也有。他知不知道何为对,何为错?也知道。却只是立场从不坚定,遇到事情,做决定时,常常轻率,不能做到克己择善而行。对於他的这个缺陷,高顺是很了解的。
知道劝不住吕布了,高顺叹了口气,只好不再谏言。
曹性等诸将早就不乐意听高顺在那儿叨叨了,等他闭上了嘴,闻得吕布笑与他们说道:“你们记住我的话,不要打扰杜、贾两家,现在就各带本部入城去罢。”终於等到了洗掠的时间,诸将大喜不已,轰然应诺,便就你拥我挤,匆匆地返回本部,带着兵士抢奔进城,只恐落在了别部的后头。
高顺望到此状,又是一声叹息。
他身后一人说道:“子向,缘何喟叹?”
高顺看去,是张辽。
高顺指着奔向城中的曹性等各将与他们的部卒,忧心忡忡地说道:“颍川是国家的名郡,名士云集,现今颍川的士人遍布於袁本初、袁公路、孙文台、荀贞之等人的帐下,就连刘景升等人的帐中,也不乏颍川之士。今我军攻略颍川,本该尤其小心行事,可明公却不听我言,竟许诸将洗城。文远,我所以叹息者,是忧恐明公今日之此举,或许会引起袁本初等人的共愤啊!若果如我之所料的话,则我军便是打下了颍川,只怕也不能久占之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