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六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独治大明,余人,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是如此,哪怕大明将吕宋岛划出几个王国,但他们所着重的是耕地和水源区,整个岛大半区域属于无主之地,亦或者是大明王朝吕宋巡抚衙门的辖地。
经过一日一夜的航行,大明航队终于来到一个被称为玳瑁的地方,这里生活的玳瑁成为海船的重要补给站。
只是现在这里不再是猎杀场,而今出现了一座港口和一座城,正是大明王朝派遣工部所修建的吕宋码头和吕宋城。
吕宋巡抚衙门自然坐落在城中,吕宋巡抚张遂已经带领俞元赞等将士恭候在吕宋码头上。
此行的总负责人是工部左侍郎陈政,虽然名义上是护送各国使者返回吕宋岛,但更重要的任务是了解这里的最新情况。
现在已经是弘治三年八月份,大明布局吕宋已经长达大半年之久。
且不说皇帝着不着急,哪怕京城的百姓都已经是翘首以盼,却是希望知晓吕宋方面的成效,是否真能找到海外金矿。
“金矿找到几处了?”
“主要金矿有四处!”
“金矿的规模怎么样?”
“不可估量,目测起码有上千万两黄金!”
……
工部侍郎陈政在勒令使船将各国使臣送回去后,当即向吕宋巡抚张遂打听具体的情况,得知答案让他心里涌起了一阵狂喜。
虽然不可能一下子便将上千万两黄金带回去,但哪怕是花费二十年的时间,一年产出五十万两黄金都是十分的惊人。
很显然,皇帝坚持下南洋的做法是做对了,那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又将开辟出一条重要财源。
北京城,西苑。
远在一万多里外的太液池湖面显得古井无波,一只黑色的水蜻蜓正立在鱼竿末端上,这里宛如一个美仑美奂般的垂钩图。
随着浮标被拉进水里,那只蜻蜓被扬起的鱼竿惊走,而一尾极漂亮的红鲤鱼被鱼线带出了水面,红鲤鱼呈现一个矫健的身形。
足足八百亩的水域,既是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里,又是一个没有其他钓鱼人的场所,这里的鱼情简直是钓鱼人的天堂。
“陛下,这条鱼好肥、好漂亮!”刘瑾上前,摘下那条活蹦乱跳的鱼道。
朱佑樘将鱼竿放在旁边,接过旁边佳人送过来的茶水道:“算一算日子,陈政现在应该到吕宋城了吧?”
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他一改前两年年年用战的做法,而是选择休养生息,更是有意削减重大的财政开支。
虽然在自己主政下,盐税和粮税都得到了迅猛增加,特别粮税收入已经是坐三望四,一年的粮税收入朝着四千万石挺进。
只是大明的宗藩要钱来养,勋戚和文武百官要养,自己的军队更需要继续投钱强军,建州的工事至今都还在稳步建设中,治理黄河同样需要百万两计的投入。
朱佑樘深刻地体会到做皇帝很难,想要做一个好皇帝更是难上加难。
不论是嘉靖让“家家皆净”的加征加派政策,还是万历派遣太监广征矿税,其实收到的钱比自己清丈田亩要强。
偏偏地,自己劳心劳力想要做一个好皇帝,故而并不打算让百姓家家皆净,所以始终不忍心加税。
所幸,崇文门的税收得到了一点蚊子肉,而奢靡税的效果同样十分显着,却是得到了一大笔的富人税补贴财政。
虽然他成功地解决一度要停工的建州工程,以及治理黄河并没有受到财政的影响,但奢靡税收到的钱终究有限,却是不可能将天下的富人都洗劫干净。
一个帝国从来不缺花钱的地方,特别自己还面临武器升级问题,所以现在大明的财政仍旧并不算十分宽裕。
“陛下,人应该是到了,这张遂是应该好好治一治了!”
“为何要治张遂?”
“张遂从小小监察御史被陛下超迁为巡抚,却不知道感恩,反而不断向朝廷索要银两,而今已经要去二百万两了,奴婢觉得有一半恐怕进了他们的口袋!”
“你不懂!”
“陛下,你派陈政过去不是要调查张遂吗?”
“是,亦不是,这钱肯定得花,但仅仅不让张遂乱花!”
……
朱佑樘身处在这个时代才发现,前世那些以为找到便有源源不断的金子是骗人的,开采金矿的前期需要投入一大笔庞大的开支。
到了此时此刻,让他感受到做事确实不容易,亦是明白为何采金的企业利润率并不算高。
朱佑樘知道想要将金矿开采出来,不仅仅需要庞大的前期投资,而且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最大的问题是运输问题,并不是如何将金子运出来,而是如何将生活物资和生产物资运送进去,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银两支持。
偏偏,吕宋是悬于海外之地,碧瑶金矿又是吕宋岛的腹地,这大大加剧了开采的难度,更是提高了金矿的开采成本。
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腐败。
大明并不是没有金银矿,除了年产量十几万两白银的云南外,南方诸省有几个大银矿,现在亦是处于开采状态,但其他的银矿则是没有太大的开采价值。
这里所提到的开采价值是官府而言,由于官府的采矿效率低下,一些银矿工场是入不敷出,却是白白肥了那些蛆虫。
另一方面,民间私采银矿的事情是屡禁不绝,那些亏损的银矿到民间却是赚钱的买卖。
“陛下圣明!”刘瑾得知朱佑樘是这个心思,当即便是恭维道。
朱佑樘将手中的茶杯轻轻放下,而后重新抛竿道:“圣明不能当饭吃,陈政替朕视察归来后,后续的钱还得更多了,但国帑现在差不多见底了啊!”
明明可能得到好消息,明明是后世让人垂涎的金矿,但到了堂堂帝王这里,却是没有显得多么兴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黄金不能提升社会的生产力,远不如将精力放到研制尼龙材料上,但偏偏世人皆痴迷于黄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