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小人嘴脸,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过他们想着董良也许已经都被扶桑人打败了,也就不再说话,毕竟肖国群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

孙瑜一脸的满意,那个洋人徳迪可是说过了,要是能够解决此事,会有一笔丰厚的报酬。

孙瑜这个海防同知也做的不容易,每年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他的位置。

就连知府刘光友都想将这个差事给兼了。

没有权力,哪里来钱啊,孙瑜要保住自己的位置也不得不上下打点,这些可都是要花大价钱的啊。

就在这个时候刑房的王继贵凑了过来,小声提醒道:“孙大人啊,那个匪首董良非常彪悍,他说过,要是谁敢动他的家人,他就灭其满门。此人凶狠,几百洋人都被他给杀了,不好招惹啊。”

王继贵一方面出于好心,不想让孙瑜在这件事情上栽了。

还有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本心。

在回来的路上,他想了一下,董良所做的事情似乎并没有危害朝廷。

他只是损害了那些洋人的利益。按道理,朝廷是没有必要插手进去的。

刘知府和这个孙同知受到洋人的影响有些太大了。

在他看来,这个董良在琉球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洋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年在沿海四处炮击,杀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啊?

现在朝廷要修建海防,每年花的钱不知凡几。

要是这个董良能够在琉球给这些人洋人找些麻烦,将洋人的注意力都给吸引过去,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啊。

“哼,王主事,你不会是怕了一个海盗了吧,不过是一群泥腿子出身的人,他要是敢回,本官自会将其收拾了,要是害怕盗贼的威胁,咱们官府还能做什么事情?”孙瑜说的义正言辞的。

好像他是一个多么正直的官员似的。

要不是王继贵是衙门中的老人,他现在就让人将其赶出去。

王继贵没有继续劝说,他只是临时留在孙瑜这里协助处理洋人的这个案子,很快他就会回到府城去继续坐自己的冷板凳。

每天上班打卡,喝茶、看书,按月领取一份勉强可以养家糊口的俸禄,没有任何人找他送外快,因为他的手中没有实权。

“郑明,你还知道哪些匪徒的情况,全都一一报上来。”孙瑜吩咐道。

郑明为了活命,也不再顾忌,将他知道的同安籍的老乡几乎都给咬了出来。

闽江口,陈得利看着前方的罗星塔,非常的激动。

很多洋人的船员都称这座塔为中国塔。

它不是灯塔,但是却在告诉远航的游子,他们到家了。

陈得利一共带出来三艘关船,船上装满了白糖、苏木等琉球特有的商品,这些东西都是内地比较抢手的商品,到了港口找到牙人,很快就能够销售一空。

这次陈得利选择到福州,而不是厦门,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被厦门的洋人发现。

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福州府是东南第一大贸易港。

这得益于福州作为省会的地位,以及闽江口的良好通行条件。

最重要的是武夷山的红茶通过水运,只要四天就能够运到福州。

而茶叶是此时满清对外贸易的第一大商品。

此时每年大概有30万担茶叶从这里出口,占到全国总出口量的百分之四十。

洋人喜欢红茶,尤其以武夷山的红茶为最。

后世印度和锡兰的红茶就是英国人从闽省偷走的树苗所繁育。

船队继续向前移动,江面上的船只越来越多。

没有人在意这几艘关船,琉球每年都要到内地贸易,其实很多都是萨摩藩打着琉球国的幌子过来,所使用的也大都是这种船体宽大的关船。

“郑大人,等下还是您先带几个琉球人先下船,我这两天眼皮子老是跳,总感觉心中发慌。”

陈得利的胆子一直有些小。

祖上虽然是汉人,但是在琉球生活了好几代人,一看就不像是汉人。

地方官府见了番邦的使节,为了表现出天朝大国的大度,一般都不会为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制胜一投

幸福微光

我,区区扎纸匠,你却让我办大案

谋醉

玄幻:我!龙庭太子!天生帝王!

风过不留痕

帝二代:大汉储君!举世无双

风过不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