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二五章 立场问题,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是南京城有很大的潜力作为未来的华族都城。
首先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乃是六朝古都。
其次,这里在位置上能够兼顾内陆,还能勾通海洋。
华族乃是以海立国,都城应该有连通大海的港口。南京城在各方面都符合条件。
再者,南京城可以控制整个长江流域,这条线上乃是华族此时的精华所在。
以前的王朝喜欢在北方立国,因为北方的民风彪悍,中原地区乃是华夏人口和经济的中心。
但是明清之后,海贸兴盛,经济中心早就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的人口更是超过北方。
所以将都城放在南京有很大的优势。
都城的作用应该是方便控制基本盘。只要搞清楚华族的基本盘是什么,就能够猜到董良将在什么地方建都。
如果有一座现成的大型城市,自然是比新建一座都城要划算。
新建都城只适用于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通过政治中心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现在华族初立,手中的资源本就不多,自然不可能新建一座都城。
南京城内有大量新建的建筑群,天王府和东王府都是可以住上几干人的大型府邸。
这样的地方丢弃了简直浪费。
华族目前的总部福州,主要的衙门都在满城,随着人员的增多,各个衙门都显得非常拥挤。
而满城内最大的建筑给了董良作为元首府,剩下的大都是民房,采光和规模都不行。
徐鼎康作为南京城的行政总长,自然是希望苏湖地区和上海的商人参与到南京城的重建中来。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因为在这里的任何投资将来都有很大可能性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由这些熟悉的商人来投资,徐鼎康管理起来也更加的容易。
董良却知道财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政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后世的很多国家都是被财阀幕后掌控的。
想要打破这一点,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董良现在做的,将华族官府变成最大的财阀。
将主要的,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掌控到官府的手中。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搞机会均等,让商人们之间能够公平竞争,防止一家独大。
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搞反垄断,通过国家调控,避免大型财阀的出现。
徐鼎康以为自己做的隐蔽,没想到一下子就被董良发现了。
“徐总长,你这个招投标应该重新做。公告最起码要放到华族日报上,还有留出一定的时间。也不要太多,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了。”
“是是,元首,都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我回去之后立马重新组织。”
徐鼎康的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担心董良来上一句:“你到底是谁家的官员,能不能行,不行换别人上。”
董良虽然看出了徐鼎康的小心思,但是并没有准备处理他,因为徐鼎康并没有违反程序。
他要治罪便是师出无名。
而且徐鼎康是内阁选出的官员,他不便打内阁的脸。
“徐总长,你有空的时候要多走到南京城的百姓之间,看看他们有什么需求,咱们官府又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才是我们华族的基本盘,只有他们的生活稳定了,华族才能够稳定,他们的生活都富足了,咱们华族才能够变得富有。咱们华族统一之后,将拥有五万万百姓,每家拥有十两银子的财富,我们华族就拥有了五十万万两的财富。”
董良转向众人说道:“你们看问题的格局要大一些。”
“是,元首。”众人说道。
徐鼎康知道元首这是在点化自己,也是在给自己机会。
“元首,属下明白,之前的安排有些急了,主要也是考虑到城内的这些百姓重新组建起家庭,大都缺乏生计。属下想通过这些商人多创造一些岗位出来。”徐鼎康解释道。
“你这么想也不错,说明你是站在百姓的视角上看问题。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原来靠什么生活?确实有一部分是依附于权贵。难道这些权贵都是白白养活他们吗?”
“据我所知,南京城之前在太平军的控制下,每日还能出产数万匹丝绸。还能够在两年时间建造这么多的房子。那么那些女子能不能继续组织她们纺织丝绸,那些男子能不能让他们去修路的,改造城市?”
徐鼎康恍然大悟,元首原来对什么问题都看得那么透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