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七五章 功亏于篑,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胜保接过圣旨,心中顿时一万头草泥马跑了过去。
这皇帝陛下甩的锅,想要扔回去都不行。胜保只能闷头接住。
传旨的太监没有走,站在原处等着胜保的决断。
胜保没有管对方,也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走向了马厩,亲自给自己的战马拴上马鞍,然后带着所有的亲卫出了土城,直接朝向城北的战场而去。
城外的战斗还在继续,这样的不间断进攻已经进行了一整天时间,他就不信城内的海匪是铁打的。
那些战斗最为激烈的城墙下面,尸体已经堆叠了几米高。高大的云梯底部已经被尸体掩埋。
冲锋的清军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云梯上攀爬。
袁卫将自己的大号霰弹枪当作拐杖拄在地上,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的身高将近两米,此时这副庞大而充满力量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
“他娘的,老子难道真的要死在这里了?”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清军,袁卫在心中感慨。
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胜保从城北开始,骑着马沿着徐州城跑了一圈,最后回到了城北。
他对自己身后的亲卫军说道:“养兵干日,用兵一时,报效皇恩,就在今日,与我一同登城!”
“登城!”
“登城!”
“登城!”
……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在胜保的身后响起。
他手下的亲卫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是精锐中的精锐。
从明朝的开始,朝中将领就延续着一个习惯,那就是将最为精锐的老兵笼络到自己的身边,成为亲卫家丁,享受最好的待遇。
战马的鼻孔中喷吐着热气,驮着背上的勇士向城墙上冲去。
胜保刚才转了一圈,一方面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最佳的突破口。
现在他带着手下冲向的地方就是那处护卫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这是048支队485大队的防区。
这个支队是江北纵队中最年轻的支队。他们的子弹也是最先用完的。整个支队的伤亡也是最大的。
“吁~”胜保他们在护城河外面跳下战马。
没有做任何的停留,就冲上了城墙。
于此同时奕�6�0也指挥手下新军前来支援。
这是清军中两支最强大的战力,此时正在护卫军最薄弱的地方汇聚。
485大队的防区。清军突然跟打了鸡血一般,以之前两三倍的速度开始登城。
防守的护卫军只能端着刺刀上去突刺。
也许是刺刀的质量还不达标,也许是用的次数太多了,也许是士兵们使用的方法不规范。
485大队的步枪刺刀至少有三分之一都已经别断。
“杀啊,死战不退。”大队长沈明雄手中握着一把大刀,高呼着大踏步冲了上去。
混战已经从云梯登城的地方扩散到城墙上。
短兵相接,清军一点也不逊于护卫军。反倒是护卫军的操典中缺少冷兵器格斗,处在下风。
突然一群披甲的武士冲到了城头上,战局瞬间变得一边倒。
当周围的护卫军发现458大队的防区沦陷之后,已经晚了,清军已经开始向两边扩大战果。
正在观察着城外敌人动静的袁卫突然听到有人在喊自己。
“司令,不好了。”
那传令兵走到袁卫的身边,才喘着粗气小声地凑到袁卫的耳边说道:“西城沦陷了,敌人已经占领了两百多米的城墙,这会儿正在杀向城门。”
“什么?”哪怕极力地控制自己,袁卫还是忍住不住再次问道。
不过没等传令兵再说一遍,袁卫就调整了过来。
他抬手阻止传令兵再说一遍,在头脑中快速理了一下思路说道:“下令各部有序撤离城墙,让民兵先撤,正规军后撤,军官带队殿后。”
袁卫还有些不放心,又让副司令姜伟、参谋长潘晓波去另外两侧城墙组织撤离。
事实上,早在敌人打到城外之后,袁卫这边就已经制定了第二套计划。那就是放弃城墙,退入城内巷战。
为此,训导主任饶家俊一直在城内准备。
胜保终于登上了徐州城头。
他盯着城内在看,想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一支军队抵挡了自己这么长的时间。
手下递给他一把护卫军的火枪。
这枪制作非常精良。
“大帅,这枪从后面装弹,一次可以装五发子弹,他们的子弹全都是用黄铜包裹。”
手下拿出一枚子弹壳,这城头上已经没有完整的子弹。
“喏,大帅,就是这个东西,弹头是镶嵌在上面的,因此他们的枪打的非常快,不过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子弹了。这玩意儿是黄铜做的,价值不菲,想必他们储备的也不是太多,现在全都消耗完了。”
胜保心想,果然如此,正因为海匪没有了子弹,这才让他们打到了城头上。如果对方子弹充足,那么这徐州城依然拿不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