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离刺荆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3章 暴利的纺织业,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元祐二年四月甲午(十三)。</p>
赵煦从经筵回到福宁殿后,刚刚吃了些膳食,正准备睡个午觉。</p>
石得一便到了他面前,凑到他身边报告:“大家,臣已经查清楚了,张驸马和那位法云寺秀在和尚的关系……”</p>
“嗯?”</p>
石得一便原原本本将自己,查到的那些隐秘之事,一一报与赵煦知道。</p>
赵煦听完,感慨一声:“果然是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p>
按照石得一的说法,赵煦的那位亲爱的姑父,与法云寺那位秀在和尚到底是何时结识?通过谁结识的?如今已经难以求证。</p>
反正,各种说法都有。</p>
但,探事司可以确定的是,熙宁年间,张敦礼上表赵煦的父皇,报告了这位秀在和尚佛法精深,可堪大寺主持的事情。</p>
然后,便主动请缨,请求自出家财,为这位大和尚建寺供奉。</p>
正好彼时,建于大中祥符年间的法云寺在仁庙时代,毁于水灾。</p>
僧录司方面,请求重建这一敕建寺庙。</p>
赵煦的父皇,便将这个法云寺的牌匾,赐予了那位秀在和尚,让其在汴京,择址重建法云寺。</p>
张敦礼与秀在得旨后,便在大相国寺以西,择址为新法云寺山门。</p>
然后,他们就开始了各自的操作。</p>
先是在京中造势,集合了十几位平素颇有善名,在信众中很有威望的僧人、居士,纷纷出钱,作为重修法云寺的资金。</p>
短短半年,募得善款数万贯。</p>
于是,引得大量信众踊跃捐款,在接下来半年,起码获得了超过十万贯的捐款!</p>
法云寺就是这般,在信众与僧众的共同努力下,重修而成的。</p>
此后数年,类似的操作,重复上演。</p>
什么塑像啊、造钟啊、修建佛塔啊、供奉佛宝啊……</p>
规模有大有小,但操作手法基本类似。</p>
都是驸马登高一呼,然后那些在信众中有善名、有威望的僧人、居士跟进,再然后普罗大众踊跃捐款。</p>
只能说,让子弹飞永不过时!</p>
石得一低着头,继续汇报着:“大家,还有个事情……”</p>
“嗯?”</p>
“安节坊中的那个作坊在前些时日,已正式开工……”石得一禀报着:“那个叫李二虎的商贾,雇了百余织工,在那安节坊中,每日纺纱……因无棉花,他便用着丝麻纺纱,相信再过些时日,便能在市面上看到第一批成品!”</p>
赵煦眼前一亮,点点头,道:“善!”</p>
“让开封府务必保护好,不可让这工坊出什么意外!”赵煦叮嘱着。</p>
他可是有些担心,万一这作坊运作后,因为大量廉价布匹进入市场,冲击布匹市场,导致其他作坊主不满,闹将起来。</p>
这就不美了。</p>
“奏知大家,蔡府尹和贾街道早早就安排好了,必是万无一失,绝无宵小敢染指彼处!”石得一说道。</p>
“嗯!”赵煦点点头,对蔡京和贾种民的表现表示满意。</p>
“还有什么事吗?”赵煦问道。</p>
石得一道:“蔡相公之子懋,近日常常出入冯节度府邸……”</p>
“冯节度则多次前往太师府邸拜谒……”</p>
“嗯哼?”赵煦眉毛一扬:“我知道了!”</p>
蔡确,当然是想回朝的。</p>
这不,这个月就已经连续发回了三封奏疏,详细汇报着市舶司的进展。</p>
主要是港口建设、市舶司官署的建设,以及泉州船厂的情况。</p>
按照蔡确奏疏上所言,如今泉州市舶司的情况不是小好,而是大好!</p>
虽然港口、码头、灯塔等配套设施还在建设中,但主体工程都已经是完成了的。</p>
言下之意就是朝廷随便派个大臣过去接手,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把活干完。</p>
除此之外,蔡确在奏疏里总是喜欢提什么祖宗之制,还说什么皇恩深重,百死难报一类的话。</p>
绕来绕去,还是想回京,回到属于他的都堂。</p>
但是,赵煦却不能让他回京!</p>
蔡确这个人,权力欲太强了。</p>
他若是回朝,朝中少不得又是一阵鸡飞狗跳。</p>
可一直拦着他,不让他回来,好像也不好。</p>
还是得让他回朝一趟,与他仔细谈谈心。</p>
这样想着,赵煦就对石得一嘱咐道:“都知且替我去晓瑜一声蔡懋,着他近期到都堂候命,我会让郭忠孝与他排好入觐时间!”</p>
在召回蔡确入京述职前,得先和蔡懋说清楚。</p>
免得人家空欢喜一场!</p>
同时,也得安抚好!</p>
不然,蔡确可能会闹小脾气,影响工作效率。</p>
“诺!”</p>
“另外,告知通见司,有章相公奏疏,立刻送到我这里来!”赵煦叮嘱着。</p>
算算时间,章惇应该已经接到了苏州的讣告,他的守制劄子,也应该在路上了。</p>
“臣谨遵德音!”</p>
……</p>
送走石得一,赵煦慢慢的靠在坐褥上,嘴里嘟囔起来:“这张敦礼,倒是有些小聪明,可惜用错了地方!”</p>
不过,这大宋的驸马爷们,确实在捞钱方面个顶个的聪明!</p>
典型的就是太宗女婿、真庙妹夫柴宗庆。</p>
和柴宗庆比起来,赵煦的这位姑父在捞钱方面,就只是一个小卡拉米了。</p>
赵煦能容忍自己的亲戚们捞钱。</p>
皇亲国戚,捞点正常!</p>
关键,不能挡他的路!</p>
挡他的路,那就是和他做对!</p>
和皇权做对,等于藐视皇权!</p>
必将遭到来自皇权的强力回应!</p>
而石得一报告的另外一个事情,让赵煦开始期待。</p>
他知道的,目前太母车纺纱的效率,是过去手工的十几倍。</p>
在过去,织布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人工。</p>
老的手摇纺纱车,即使是熟练工,一天最多也只能纺纱两斤到三斤。</p>
就这,还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结果。</p>
一般来说,一个妇女,用手来摇,一天下来,运气好一斤,运气不好十二三两,都很常见。</p>
所以,布帛的价值,才会如此坚挺。</p>
但现在,一台太母车,却可以轻轻松松的做到日产将好几斤的纱锭。</p>
而且产量非常稳定!</p>
这就是机器的优势所在!</p>
人,会累,要休息。</p>
但机器不会累,也不需要休息。</p>
无非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报废,多大点事?</p>
绫锦院那边的作坊,在过去几个月的表现,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p>
现在的绫锦院,几乎就相当于一台印钞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