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废很小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4章 0631【贵国皇帝是否太过霸道?】,大宋泼皮,很废很小白,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唐书·日本传》记载:咸亨元年,当时的倭国“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p>
学习了汉家文字后,倭国人不喜欢倭这个字,认为是中原对他们的一种蔑称。</p>
到了唐之时,倭国就在递交的国书中,强调自己已改名为日本。</p>
但不管是隋唐还是五代至宋,中原依旧沿用倭国之称,而不称日本。</p>
至于寅先生称国王,而非天皇,倭国君臣则没甚反应。</p>
天皇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p>
当时,倭国在向唐朝递交国书时,为不失体面,把自己的君主称为“天皇”。</p>
可是倭国人又担心天皇这个称呼,引得唐朝震怒,于是玩了个小心思,在提交的国书中不出现“天皇”二字,而是将“天皇”训读的读音用汉字标了出来,即“主明乐美御德”。</p>
以至于还闹出了乌龙事件,唐朝一度以为“主明乐美御德”就是日本天皇的姓名。</p>
中原一直将倭国天皇,称为国主或国君。</p>
天皇,则是倭国关起来门来的称呼罢了,从未摆在明面上。</p>
鸟羽天皇朗声道:“贵国使节不远万里,远渡汪洋而来,所为何事?”</p>
他的中原官员一般般,发音生硬,不过咬字倒是还算准。</p>
寅先生从袖兜中取出国书,高声道:“奉我国陛下旨意,前来递交国书。”</p>
一名侍官上前一步,接过国书,递交到鸟羽天皇的手中。</p>
手握国书,鸟羽天皇翻看起来。</p>
看着看着,他的面色一变,眉头渐渐蹙起。</p>
啪!</p>
鸟羽天皇合上国书,面色阴沉道:“我国对贵国向来恭敬,贵国商贾前来贸易,也是礼遇有加,然贵国皇帝是否太过霸道了?”</p>
他原本以为所谓的国书,与宋国无异,不外乎是两国交好,开通商贸,互通有无。</p>
结果,他低估了齐国皇帝的野心和霸道。</p>
闻言,一众倭国朝臣的目光纷纷投向国书,想看一看中国皇帝到底说了甚么,让鸟羽天皇当众失态。</p>
寅先生面色毫无波澜,答道:“汉朝之时,倭国派遣使节前来中原,请求册封,而今金印犹在,我国陛下要求倭国称臣,合情合理,何谈霸道一说?”</p>
事实上在宋之前,倭国先后接受过中国两次册封。</p>
第一次是东汉时期,倭国遣使来到汉朝,希望能接受光武帝刘秀的册封,于是刘秀赐给倭奴国王金印。</p>
金印底座刻有【汉委奴国王】五个字,委便是倭。</p>
这枚金印后来一直被倭国当成王权的象征,在每一代天皇手中流传。</p>
第二次册封,则是刘宋时期,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老虎打下南国基业后不久,倭国便派遣使节向刘宋纳贡称臣。</p>
并且刘宋期间,倭国连续五位国君都派遣使节前来纳贡,合称“倭五王”。</p>
这番话让鸟羽天皇面色一滞,无从反驳。</p>
汉朝赐下的金印乃是皇室一系的传承之物,金印犹在,按理说倭国就还是中原的臣子,合情合理。</p>
不待鸟羽天皇反驳,寅先生继续说道:“天无二子,地无二皇,我国陛下乃天下共主,万邦皇帝,倭国国君自称天皇,已逾制,往后当自削天皇之称,改为国主!”</p>
这份国书,本就是马扩自行纂写,意在激怒倭国,使得宣战名正言顺。</p>
所以,自然不会客气。</p>
(本章完)</p>
(/30918/30918220/113793083.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