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转资料)丧服制度,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4.嫡庶有别古代允许多妻,但正妻只能有一个,余者为妾。妻、妾的地位尊卑不同,有严格的区别。《丧服》规定妾为妻服齐衰不杖期,妻为妾则无服。妾之子以父之正妻为嫡母,要服三年重丧,而正妻所生的嫡子则不用为被称作庶母的父之妾服丧(后世改为服齐衰不杖期)。作为祖先继体的长子、嫡孙具有特殊的地位,这在丧服制度中也有反映,父为长子、祖父为嫡孙所服之丧都较被称作庶子、庶孙的其他子孙要重。为宗子、宗妇服丧要重于同等之亲,是为了表示对先祖正嫡的特殊尊重,这也是嫡庶之别的一种体现。
父系、母系有别,亲疏有别,男女有别,嫡庶有别,凡此完全符合宗法制度的原则。丧服制度既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又反过来使宗法制度更加严密,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战国秦汉以后,西周春秋时的宗族组织渐次破坏,宗子之法不行,但无论是封建社会前期的强宗大族门阀制度,还是封建社会后期以祠堂族权为特征的家族制度,都仍然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被儒家经典规范化、理想化的先秦丧服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得以长期维持,只在小范围内有细节上的变动,其影响在一些农村至今尚未完全消失。
(盛冬铃)
注释
(1)扬雄《方言》十三。
(2)《汉书·刘向传》。
(3)《墨子·节葬下》。
(4)《吕氏春秋·安死》。
(5)《读礼通考》卷86引张栻语。
(6)《周礼·冢人》注。
(7)王昭禹《周礼详解·地官·墓大夫》。
(8)张载《理学经窟·宗法》。
(9)《读礼通考》卷82引李濂《族葬论上》。
(10)《读礼通考》卷82引王廷相《族葬说》。
(11)见《太平御览》卷411引《晋中兴书》。
(12)见《盐铁论·散不足篇》。
(13)《宋书·礼志二》。
(14)封演《封氏闻见记》卷6。
(15)据说秦时有个名叫阮翁仲的人身高一丈三尺,死后秦始皇为他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世把立于墓前的石像也称作翁仲。
(16)见《通典》卷85及《宋史·礼志二七》。
(17)见《明史·礼志一四》。
(18)《吕氏春秋·节丧》。
(19)《墨子·节葬下》。
(20)《吕氏春秋·节丧》。
(21)陆翙《邺中记》。
(22)陆翙《邺中记》。
(23)见《左传·文公六年》及《史记·秦本纪》。
(24)《墨子·节葬下》。
(25)《史记·秦始皇本纪》。
(26)《晋书·索綝传》。
(27)《晋书·索綝传》。
(28)《汉书·杨王孙传》。
(29)《后汉书·卢植传》。
(30)《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31)《后汉书·光武记》。
(32)见《通典》卷85及《宋史·礼志二七》。
(33)《礼记·曲礼下》。
(34)方相氏是传说中的驱疫避邪之神,面目狰狞,身驱高大。出殡时用方相氏的偶像开路,是为了驱除邪鬼。
(35)《礼记·三年问》。
(36)《仪礼·丧服》孔颖达疏引郑玄《三礼目录》。
(37)《礼记·问丧》。
(38)《论语·阳货》。
(39)见《礼记·间传》。
(40)见《仪礼·丧服》及贾公彦疏。
(41)《礼记·丧服四制》。
(42)见《仪礼·丧服传》。
(43)见《仪礼·丧服》注。
(44)《东壁遗书·五服异同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