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一十三章 廷议边事,锦衣当国,特别白,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擅启边衅,这四个字不管放在什么时候都是大帽子,且不说打的到底有理没理,与外族开战,是国家层面的事情,自然要慎之又慎。
平心而论,这位户部员外郎上的这道奏疏倒和什么文武之争,以及王通擅权,还有前段时间京师那些狗皮倒灶的事情无关,仅仅是担忧。
发自公心的这道奏疏在如今这个局面下,造成的影响力可是不小,最起码那位户部员外郎只不过就事说事,也不指望京中会有什么关注,但他上了奏疏之后,先是他本音的尚书让他过去一次细说,然后宫内又来了宦官询问。
宫内和外朝对这个消息详细了解之后,这才在朝会上提出来。
朝会中这样的讨论以往总是掺杂了太多政争,对个人的攻击比对这个事情本身还要多,但现在不同,大家都知道收敛。
“不过是商队和盗匪之间的纷争,千把两银子的进出,几十条人命的死伤,然后是杀了教虏部落过千人,掳掠过千人和大批财货回返,再然后走过万人的大战,死
伤几千,现在归化城那边的消息还没有过来,察哈尔也是草原大部,接下来要是再有大战,恐怕归化城那边就应付不过来了,要是再有牵扯,搞不好会变成类似于征
伐俺答部的那种国战,要是这航”
兵部尚书毕锵字斟句酌的说道,他说到最后顿了下,没有继续,他们这些因为杨巍发动政争上来的人,现在活的都是小心翼翼。
万历皇帝没有动他们,留着他们平衡内廷和王通,但不代表他们就可以稳稳的在这个位置上,也不代表他们可以对王通进行什么攻击,可这件事,是兵部本职,而且又和王通相关,所以这言辞分寸不太好把握。
看他吞吐,内阁次辅王锡爵接过话来,开口说道:
“这几年对草原上的征伐,大明虽然全胜,可毕竟是劳民伤财,而且兵事凶险,谁也没有万全的把握,归化城的乡勇团练这般肆无忌惮的行事,即便是这次侥幸避过,下次若是将大股的教虏招来,归化城这样的要地又不能随意放弃,就只能走出动大军相救,到时候又是一番国战。”
王锡爵说到这里顿了下,又是说道:
“臣的意思并不是征伐教虏不可行,只是为了归化城那些利欲熏心商户的微末小利,惹得朝廷出动大军,这未免太过荒唐,也得不偿失。”
万历皇帝坐在当中也是沉思,他第一次看到那员外郎的奏折实际上感觉很兴奋,大明的乡勇民壮都这么能打,轻虏多杀些总是好事,不过什么事情到了天下人这个高度,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战胜和痛快这点小事了。
万历皇帝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那些“不可穷兵默武““和为贵”之类的说法,因为历史上喜好兴兵征伐的君主几乎都没什么好下场,就算是取得一个个胜利,但国库中的钱财消耗,以及人力的消耗,都会对统治造成动荡。
王锡爵的意思也差不多是如此,实际上这位内阁次辅已经说的颇为含蓄了,万历皇帝也能听出这含蓄来,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招惹来和教虏大部的国战,那实在是江山社稷的麻烦。
但万历皇帝隐隐约约又觉得不太对,因为这天下在自己登基之后,似乎和从前有很大的不同了,有些从前的道理,放到现在也未必适用。
在那里沉默了会,万历皇帝转向一边的王通,开口说道:
“王通,这件事,称怎么看?”
王通在归化城生活了一段时间,那边如今的制度都是他一手建立,他最有发言权,王通听到这话之后出列施礼,沉声说道:
“陛平,臣请先问几个问题?”
万历皇帝那边点头,王通沉声说道:
“今年年初到这次,京师这边听闻的此类消息有四次,报上来的鞋虏被杀伤丁口数字都是含糊不清,但总计应当走过了七千人,商队护卫和归化城傍子弟的死伤总计不过千,请问诸位大人,边军军报,报捷报功的首级数目有多少?”
众人彼此对视,这个数字可是衙门里的要紧事,毕锵正在心算,万历皇帝却侧头问张诚道:
“张诚,是多少?”
“回万岁爷的话,不算王大人几次出塞大战的斩首,近二十年北地斩首一共是六千三百二十。”
说完这个之后,朝会中安静了一下,文臣们脸上都有了沉思的神色,却不作声了,万历皇帝也是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
“王通,你继续讲!”
“诸位大人,草原上一共有几个鞋虏大部,这些大部又能动员多少骑兵,而今年归化城这边不声不响的就已经是斩首到了这个数字,其余零敲中打,没有禀报出来的就不必说了,诸位大人,王通想问,自从归化城建立以来,那里让朝廷花费了多少粮饷,又出动了几次官兵?”
问出这话来,大臣们都是默然,争论议论到这个地步,内阁首辅申时行却不好沉默,他上前开口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