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神奇的华夏银元(求追订月票)
吴地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1章 神奇的华夏银元(求追订月票),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吴地书生,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 class="contentadv"> 只要不断地将白银铸造成银元,朝廷就可以不断的增加收入。
如今华夏市面上流通的白银至少有5亿两以上。
将他们全部转化成银元,朝廷可以获利1亿银元。
这样一来华夏朝廷的财政赤字一下子就被消除了。
而且那些喜欢用白银到华夏来采购的西洋人,也要先用白银兑换成银元,被华夏朝廷宰割一刀。
商人们都不是傻子,知道银元的重量有猫腻。
可是这种银元采用了最新的水力机床压制以及高清模具铸造技术。
使得国内的仿造者望而却步。
他们制造出来的银元,外观模糊,一眼就看出是仿冒的。
最终他们也只得接受这个现实。
因为李献忠已经取消了白银的货币属性,普通的白银已经不能被当做货币使用。
银锭只能像铜锭一样,成为一种大宗商品。
荷兰人更是气急败坏,大骂华夏人不讲武德,变相掠夺了他们的财富。
不过骂归骂,荷兰人很快就看到其中的巨大利益。
很快荷兰政府也有样学样,开始推出了类似的荷兰盾银币。
原本荷兰已经开始准备推行纸币了,不过李献忠的这一波骚操作使得欧洲各国争相模仿。
于是原本逐渐淡出的金属货币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但是不久后他们就发现,这招对华夏人一点用都没有。
很简单,因为华夏人在贸易中完全占据主导地位。
华夏的商品无论是丝绸、瓷器、茶叶,还是玻璃香水这些,在欧洲可都是硬通货。
很容易换成欧洲本地的货币或者是金银。
所以华夏的商人根本无需因为兑换货币而被荷兰人或者其他欧洲人给宰割一刀。
但是欧洲人就不一样了,现在华夏几乎不需要他们的商品,他们无法采用以货易货的模式,来规避兑换的掠夺。
于是这种掠夺方式就变成了单向的。
荷兰人自诩为商业之国,但在银元这件事情上却只能被华夏人宰割。
但是他们并不甘心就这样认输。
既然正规的渠道走不通,那么他们就开始仿制华夏的银元。
尽管没有铸币的模板,但是华夏的铸造工艺,欧洲人也能达到。
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荷兰人终于仿制出了一批华夏银元。
尽管无法做到百分百一样,但是如果不仔细甄别很难发现差异。
如果将这些仿制的银元,混在银元中一同使用,相信华夏人也很难发现。
于是为威廉为首的荷兰商人足足铸造了500万枚华夏银元。
当然了出于谨慎,威廉决定先少量使用。
他们首先对华夏的市舶司,少量使用了假币。
李献忠之所以采用后世“袁大头”的铸造工艺,是因为“袁大头”还有一个十分简单的辨伪方法。
只要对着银元吹一口气,放在耳边就会发出响声。
这也是他看中这种工艺的原因。
狡猾的威廉并没有全部使用假币,而是将三成左右的假币混在了真币中一同使用。
不过即便是如此华夏的市舶司还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猫腻。
这早就在李献忠的预料之中了。
所以市舶司并没有当场打草惊蛇。
得手的威廉以为是占了大便宜,于是开始大量使用这些假银元。
看到这些荷兰人终于上钩了,华夏的市舶司开始出手了。
他们很快就以使用假币逮捕了威廉等人。
理由很简单,威廉等人并没有在华夏银行兑换银元的记录,哪里来的大量银元?
威廉等人自然是不服气,于是狡辩道:“这些银元是他们在海外通过贸易积攒下来的,这些就是华夏的银元。”
市舶司的官员则笑着说道:“你们使用的这些假币可都在市舶司单独存放着,还想抵赖不成?”
威廉则说道:“市舶司每天经手这么多银元,即便有假币凭啥说这些就是我们的?”
为了颜色接近华夏的银元,威廉使用的假币含银量也达到了8成左右。
同华夏的88%相差不是太大。
只是他们没有使用锡,而是采取的铜银合金铸造。
虽然不说是一模一样,也几乎是以假乱真了。
但是威廉等人并不知道华夏的银元是可以吹响的。
当市舶司的官员将一个真正的华夏银元丢到一堆荷兰人的假银元之中,又很快的将其找出来的时候,威廉等人几乎是欲哭无泪!
原来华夏人还留了这一手。
最终他们只得乖乖认罪,承认是自己伪造了华夏的银元。
签了《认罪书》后,华夏没收他们的假币,还是将他们放了回去。
如果不签,则是直接被斩首,所有资产一律没收。
威廉等人也只有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
很显然他们的这次投机行为亏到姥姥家了。
华夏在得到了这笔假币后,将其重新融化,铸造出了400万银元。
诚然这是一笔巨款,不过以如今华夏的经济体量,这些钱也就是一年的贷款利息。
由于朝廷控制了粮食,盐,茶这些大宗物资的价格,尽管华夏人的收入增加了,不过物价并没有随之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尽管李献忠利用了这次银元使得货币注水了18%,但是并没有出现相应的通货膨胀。
而且他利用了华夏在贸易出口的优势,强迫西方各国接受了华夏银元。
朝廷虽然从中得利了,但是并没有过多的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不过眼下最大的问题还是白银。
华夏并不盛产白银,如今在得到了马尼拉同云南后,金和铜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大量的补充。
但是白银仍然只能依靠外贸赚取。
尤其是白银铸造成银元本身就可以为华夏朝廷带来18%的利润。
所以大量的白银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要去中北美洲夺取西班牙人的银矿成本实在是有些高,倭国的银山就成为了李献忠的目标。
同“翡翠热”一样,李献忠也先是造势。
倭国盛产大量白银的事情,华夏人其实早就知道。
但具体有多少,没人说的清楚。
如今华夏盛传倭国有无数的银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整个华夏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对倭国的金银有着巨大的兴趣。
不少商人已经嗅到了气息。
继马尼拉的黄金同缅甸的翡翠之后,倭国的银山很可能是朝廷的下一个目标。
乾熙三年三月初八,华夏帝国皇帝李献忠正式传令朝鲜总督孔有德,令其在朝鲜釜山打造大量运输船。
三月二十日,李献忠在辽东开原召见了女真三卫以及科尔沁三部的首领,更是印证了大家的猜测。
同时辽东、山东以及京师直隶,山西各镇的兵马都接到了集结的命令。
尽管朝廷没有正式下诏,不过一场“征倭之战”已经拉开了帷幕!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