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的表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3章 献俘阙下,满唐华彩,怪诞的表哥,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雍王呢?”</p>
“探望伤兵去了,两位节帅请。”</p>
郭子仪闻言稍感讶然,擒下史思明这么大的功劳,薛白竟然并不重视。</p>
这种时候还去收买人心,所图甚大啊。</p>
这般想着,他被迎入了营帐,目光落处,还真是见到了史思明。</p>
彼此目光相对,郭子仪心中舒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些担忧。</p>
可喜的是叛乱终于平定了,可虑的是,薛白如有天眷般地连续擒下契丹可汗与叛贼首领,声望愈隆,一发不可收拾了。</p>
“老夫需将贼首带回营中询问。”想了想之后,郭子仪开了口。</p>
他人老成精,其实颇为狡猾,趁着薛白不在,也不等人回应,第一时间就让亲卫去押史思明。</p>
“郭节帅且慢。”</p>
守在帐外的刁丙当即阻拦,道:“雍王还未审完,暂时不可将人带走,郭节帅有甚要问的,就在这问吧。”</p>
郭子仪一计不成,坦荡地笑了笑,看向史思明,其实也无甚好问的了。</p>
“胡逆,你深受朝廷厚恩,为何行悖逆之事?!”</p>
史思明那一双鹰般的眼睛一翻,瞥了郭子仪一眼,懒得回答这种无聊的问题。</p>
郭子仪不以为意,看了眼一旁的李怀秀,知此人杀了朝廷下嫁的公主,这次是必死无疑了,也没甚好说的,遂与李光弼并肩往外走去。</p>
“强抢怕是不行,否则我就抢了。”</p>
“何必呢?”李光弼道:“战俘不论在谁手中,都是朝廷平定了叛乱。”</p>
“你想,待回长安献俘是何等情形。”郭子仪道,“雍王率诸将先押上契丹可汗,腰斩于朱雀门前,再押上史思明,腰斩于朱雀门前,何异于董卓入长安平十常侍啊?”</p>
他是以开玩笑的口吻说的,李光弼苦笑了一声,问道:“还能免了献俘礼节不成?朝廷正等着以此重振威信啊。”</p>
“虽免不了,却不得不争。”郭子仪道:“出尽了风头,也该劝他放一些兵权。”</p>
所以他方才是故意表态,让薛白知道即使活捉了两个重要俘虏,也未必能煊赫当世,得过他这一关。</p>
次日,郭子仪又派人去讨要俘虏,果然,薛白亲自来与他谈了。</p>
“雍王竟还亲自来了?”郭子仪爽朗道:“不需如此,把史思明押来即可。此间降卒数万,得让他们见到史思明被俘了,雍王再不把人押来,我等只好押着降卒去你帐里见了。”</p>
“郭司徒风趣。”薛白识趣地笑了笑,道:“此番大胜,郭司徒是实际指挥者,确该把史思明交给你,只待我再问几桩事。”</p>
“雍王是想了解什么?”</p>
“范阳、平卢的将领情况,朝廷接下来任命谁为这两镇节度使,且节度使的权力该如何限制。”薛白道,“这才是彻底免除后患的根本。”</p>
郭子仪虽然觉得这样的国家大事不该由薛白来作主,却又深知薛白说的有几分道理。</p>
他沉吟着,问道:“我听闻,雍王在河南道把节度使的职权一分为四。”</p>
“不错。”</p>
比起史思明,这是薛白更愿意聊的事,他遂不厌其烦地把自己对于藩镇割据的隐忧与郭子仪详谈了一番。</p>
末了,郭子仪沉吟道:“此举在河南可行,但范阳、平卢不同,需为朝廷征讨契丹、奚,况且河北情况复杂。主官若权职不够,行事掣肘,反而不妥。”</p>
“今叛乱初定、契丹可汗被俘,正是整顿河北之时。”</p>
薛白说到这里,以略带了一些遗憾的口吻道:“若是可以,我倒是很愿意为朝廷做这件事,避免割据之祸。”</p>
郭子仪心中暗道:“怕是你要酿成割据之祸。”</p>
可当他深思此事,也能够体会到薛白是在为这大唐社稷做长久的考虑。</p>
这让他感慨不已,看来雍王是真的自视为李氏子孙,对祖宗基业十分上心啊。</p>
可惜啊,如果不是当年的一场三庶人案,眼前这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正是大唐皇位最好的继承人,郭子仪觉得自己定是会支持他的。</p>
“郭公?郭公?”薛白连唤了两声,“郭公在想什么?”</p>
“雍王这是想往范阳主事?”郭子仪回过神来问道。</p>
他当然知道朝廷不能让薛白在范阳久留,否则尾大不掉,必成大祸。</p>
可若是能暂时把薛白放到边镇,也是给圣人一个掌权的过程,另一方面,薛白毕竟是宗室,有重振大唐之心,用他来对付边镇桀骜不驯的将领们,或能达到一定的平衡……关键是短时间内。</p>
“郭公认为,可行吗?”</p>
郭子仪“呵呵呵”地笑了几声,抚须道:“雍王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竟愿激流勇退?”</p>
随着叛乱平定,薛白这所谓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之权显然是一定会被卸职的。他已经想好了,与其被动等别人来捋,倒不如主动拿它来交换好处。</p>
“我是圣人的臣子。”薛白打着官腔,道:“国家有难该站出来,如今该到了把兵权交还给圣人的时候了。”</p>
郭子仪不信这些有的没的,但已经了解薛白的心意。</p>
他当然没有权力作主让薛白到范阳主事,但却能够把继续进兵,稳定范阳、攻克平卢的职责交给薛白。</p>
薛白也担得起,毕竟降将田承嗣就是被他打败并招降的。</p>
作为交换,薛白会把史思明交给郭子仪,相当于放弃了回长安献俘出风头的机会。</p>
若照此发展,郭子仪便可早于薛白返回长安,辅佐圣人;而薛白或许可在范阳建立势力,之所以说是“或许”,因为此事更难,需要更多时间。</p>
一时之间,郭子仪也不能预判出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扼制薛白,犹豫着,沉默不语。</p>
薛白仿佛能看出他的心思,想了想,道:“郭司徒若是在想着如何制衡我,何不想想如何做对社稷更好。若依今日所言,我当能稳定北方,为大唐免除祸患。”</p>
这句话,算是为这场谈话一锤定音了。</p>
次日,薛崭得知了要把史思明交给郭子仪,押往长安献俘一事,不免有些不甘。</p>
“阿兄,他们这不是抢功吗?”</p>
“不是。”</p>
薛白拍了拍薛崭的肩,道:“放心吧,你冒死擒下史思明很有用,换来了最实质的权力,且没人能抹杀掉我们的功劳。”</p>
薛崭大喜,咧嘴一笑,道:“我的伤很快就好了,也能随阿兄北上吗?”</p>
“嗯,我们去趟范阳。”</p>
薛白转头北望,意识到在这一辈子自己还未去过北方。</p>
……</p>
数日之后,薛白率领着万余人抵达了范阳。</p>
在安禄山、史思明之后,又一个有着帝王之志的人来到了这里。</p>
他立马于桑干河边,看着河水奔流而去,仿佛流到了数百年后的永定河。</p>
抬起头,熟悉的燕京城在时光中斑驳,显得无比的陌生。</p>
~~</p>
囚车上的史思明抬起了头,远远望向了长安城雄伟的城墙。</p>
记忆在脑海中斑驳,他不由想到了很多年前的旧事。</p>
大概有十数年的漫长岁月了,是天宝元年,他随安禄山入朝觐见,彼时的圣人十分赏识他的将才,赐座,并与他畅谈许久。</p>
“史卿年岁几何了?”</p>
“臣四十矣。”</p>
“史卿显贵之日在往后。”</p>
圣人这般勉励了他,便赐名“思明”。</p>
可到了如今,他还没想明白,自己只是志在天下,有错吗?</p>
史思明想到这里,转过头,向旁边的士卒道:“我想拜见圣人。”</p>
没人理会他。</p>
“圣人若不见我,早晚要失位于薛氏。”史思明这般吓唬着李琮,还在为他的前程性命做最后的努力。</p>
此时此刻,李琮正在城郊,亲自迎接郭子仪、李光弼。</p>
平定安史之乱,这种勘乱定兴的赫赫战功足以让他直追先圣,成为兴复大唐的明君,当然值得狂喜。</p>
最初闻讯时,李琮正在与窦文扬议论国事,竟是激动地握住了窦文扬的手,痛哭流涕,不知所言。</p>
“这些功劳若真的全是朕立下的就好了啊!”到最后,他还是失态了,说了这种极不该说的话。</p>
窦文扬作为亲近宦官,早就知道圣人的水平,听了也不惊讶,反以有些严厉的语气道:“陛下岂可如此妄自菲薄,谁人不是陛下的臣民?谁人立下的功劳不是陛下的?!”</p>
“是朕失言了。”李琮抹着泪,喜极而泣道:“朕失言了,所幸有你提醒。”</p>
“奴婢知陛下是虑雍王之祸,却也不可长他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此番大胜,是全军将士的功劳,绝不在他一人。”</p>
李琮万事还倚仗窦文扬在外为他奔走,权力决定地位,在窦文扬面前说话也是软声软语,与那满脸狰狞的伤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之后,各地消息传来,满朝都为平定叛乱而欢欣鼓舞的同时,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请求朝廷尽快偃兵歇整。</p>
理由很简单,国库没钱了。</p>
捷报传来的第二天,李琮就下旨能招抚叛军就招抚,各路元帅尽快罢兵。</p>
待河北的联名奏章送到,提出要让薛白暂时镇守范阳,李琮就吃了一惊,第一反应是“如何能养虎为患?!”</p>
可窦文扬分析了奏章,还是从中看出了端倪,道:“陛下,这并非坏事,折子里说的让‘雍王暂镇’,并非是出任范阳节度使,而是临时留一路兵马稳住时局,‘待朝廷另择大臣’,可见范阳节度使的人选还是掌握在朝廷手里。”</p>
李琮问道:“掌握得了吗?”</p>
“雍王注定不可能在范阳多待。”窦文扬道,“奴婢就有一计,随时可召他回朝。”</p>
“真的?”</p>
窦文扬笑着点头说了,又道:“如此,雍王短时间留在范阳并不能割据一方。朝廷又可以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削弱他的声望与权柄。”</p>
李琮惊喜,方知竟还有这般好事,遂猜想,郭子仪是支持他的。</p>
因霍仙良死在军中,窦文扬很厌恶郭子仪、李光弼,觉得他们敢杀宦官,都是薛白一党。但眼下最大的敌人是薛白,还是得拉拢他们。</p>
于是,在大军回师的这段时间里,通过反复地遣使通信,他们渐渐确定了郭子仪是忠于朝廷的。</p>
之所以能留下这种印象,与郭子仪的为人处事也有关系,圆融、豁达。</p>
相比起来,李光弼对李琮的功劳其实远高于郭子仪,但为人就严肃冷峻得多,非常厌恶宦官干政,对霍仙良之事的态度就非常鲜明,认为雍王在战时斩杀胆敢行刺主帅的宦官,这是军律,应该的。</p>
李光弼甚至还叱责郭子仪为此向朝廷请罪的行为,称其“简直对错不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