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的表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7章 新官上任,满唐华彩,怪诞的表哥,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实际上已是冬天,可这日宣政殿上并未点起火炉。</p>

薛白身体好,不觉得冷,杜有邻、颜真卿等人则穿得厚实,唯有李泌真当现在还是八月一般,依旧穿着一身单薄的道袍,看着就觉得冷。</p>

待李岘的两件事奏罢,薛白连连点头,恨不得直接就批允。可要想施行下去,还得通过中书门下,他只好征询他们的意见。</p>

“臣附议。”</p>

杜有邻一如既往地当着薛白的传声筒。</p>

这个回答虽然显得很平庸,事实上是带着一些小心思的,他只说附议,那自然是附和李岘的两条建议。</p>

而杨绾是出了名的神童,而且品行高洁,众望所归,正是京兆尹的合适人选,杜有邻赞同这件事,无形中就把恢复旧历之事也拉到了同样合理的程度。</p>

可惜旁人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韦见素当先开了口,道:“杨绾可迁京兆尹,时历不可轻易改。”</p>

说罢,韦见素当即闭上眼坐在那养神,以示今日他不会再改变主张,不论旁人说什么都没用。</p>

杜有邻遂分别瞥了眼颜真卿、李泌,认为这件事能不能做成,就看颜真卿的反应了,因为李泌常常是为了反对薛白而反对。</p>

他心里很不解薛白为何要把李泌引为宰相,简直是在给自己找不自在,增加困难。</p>

“颜公,你的意思呢?”</p>

“朝令昔改,有损朝廷威望。”颜真卿依旧坚持原来的意见,道:“殿下是代圣人监国,当以忠孝为先,岂可擅自更改时历。”</p>

杜有邻遂想要再劝一劝颜真卿,薛白却已看向了李泌,问道:“长源的看法呢?”</p>

李泌入相以来,大多数时候都是像个摆设一样,无喜无悲。若有事情问到他,他必反对薛白,可有时薛白也会故意反向表态来试探他,与他斗智斗勇。</p>

平时这种较量互有胜负,这次薛白的态度却很明确,李泌遂道:“我与颜公看法相同。”</p>

薛白问道:“如此,过几日就是太上皇的寿辰,太常寺是否该准备些舞乐?”</p>

说着,他走了几步,看着殿门外。</p>

今日已经开始下小雪了。</p>

杜五郎之所以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还选在昨日办表演,就是担心往后几日会下大雪,有经验的老农看云就能看出来。</p>

“胡天八月即飞雪。”薛白喃喃道:“长安八月也飞雪了啊。”</p>

看着那轻飘飘的雪花落下,李泌紧了紧身上的道袍,露出了一个生无可恋的苦笑。</p>

往年的天长节举办时都是秋高气爽,今年却要在大雪中举办庆典吗?而之后还有中秋节。</p>

太上皇所喜欢的盛大歌舞,已经在民间表演过了,若再庆生,薛白必然是随意糊弄,使得太上皇全无颜面。与其如此,倒不如不办。</p>

再往深了想,太上皇、圣人皆为薛白挟制,薛白若想让他们吃点苦头,是很容易的事。若为他们考虑,倒不如答应恢复旧历。</p>

其实,颜真卿反对此事是为薛白好,恐他沾上权臣的名声。而若真为太上皇、圣人好,倒不如答应下来。</p>

“我想通了,天长节不必办为好。”李泌终于改了口。</p>

若是别人,难免要找补几句以挽回颜面,可他不在意这些无关紧要之事,说罢,向薛白行了一礼径直告辞。</p>

这宰相当得,他似乎很不开心。</p>

韦见素不由叹息一声,知此事已成定局,不是他所能阻挡的了。</p>

很快,在八月初五之前,朝廷下诏,废除了圣人制定的时历,依旧沿用旧历。</p>

民间原本就不习惯改历,对此自是拍手称快。</p>

原本偷偷摸摸准备好的各种年节、上元节用的物件也都可以拿出来了。至于中秋,他们早就偷偷地过了。</p>

由此,长安城的气氛忽然热闹了起来,街市上很快有了更多扎花灯用的各种材料,隐约可见开元年间的光景。</p>

但对朝廷官员们而言,这件事更深刻的意义在于,监国太子否定了圣人的时历,也就否定了圣人的功绩,确立了他自己的权威。</p>

~~</p>

上元元年,十二月初。</p>

一个四十岁左右年纪,衣着朴素,气质沉静的男子走过青门大街。</p>

他正是刚刚被召回长安担任京兆尹的杨绾。</p>

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他天生聪慧,四岁时有次家中晚宴,席间行酒令,让宾客用音韵四声读出在场的器物,当旁人都被难住时,杨绾指着烛台说出了“灯盏柄曲”四字,因此被寓为神童。</p>

民间有個说法,刘宴、杨绾、李泌、薛白,乃是天宝年间的四大神童。</p>

这日杨绾归京,路过东市,只见里面热闹非凡。其中有个老妇已是满头白发,犹带着小孙子在贩卖花灯。</p>

“这位郎官,买两个花灯吧,马上要过年了。”</p>

杨绾与老妇对视了一眼,不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p>

他虽出身不差,祖父官至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亲官至醴泉县令,但他父亲早丧,一度家道中落。他侍母极孝,正是为了让母亲衣食用度不缺,才去考了科举,高中进士。</p>

若非如此,像他这种名门世族的子弟有一部分都是不屑于科举的,认为门荫才是正途。而科举从入场考试开始,就要让那些贱吏搜自己的身,使尊严失于下等人之手,岂是男儿大丈夫所为。</p>

杨绾与这些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捱过穷,行事俭朴务实。</p>

他向那卖花灯的老妇走了几步,双手往袖子里掏了掏,却发现没带钱财,只好苦笑着止住了脚步。</p>

正此时,一个俊美的三旬男子从旁边过来,径直走到了摊子前。</p>

“郎君,可要买花灯?你挑挑看。”</p>

杨绾正要走开,却听那三旬男子道:“你这些花灯,做工用料倒是都不错,只是灯纸上的花样太丑了些。”</p>

听他嫌弃老妇的花灯,杨绾不由停下了脚步,暗忖他不买东西反而挑剔起来。</p>

接着就见那三旬男子从袖子里拿出一支毛笔,向老妇道:“可有颜料,我替你添上几幅画,保管你卖得好。”</p>

老妇不免犹豫。</p>

“放心,若画得不好,你的花灯我全买了。”</p>

于是,老妇赶忙拿出颜料让这三旬男子作画。</p>

杨绾愈发来了兴趣,就在一旁看着,只见对方落笔行云流水,很快在花灯上勾勒出一幅松石山水画。</p>

那画虽是寥寥几笔,却像是将山间的真景都移到画上一般,实在是名家之笔。</p>

而这三旬男子接连花了四个花灯,正是春夏秋冬四景,画好,他搁下笔,向老妇道:“看看如何?”</p>

“郎君真真是了得,了得。”</p>

杨绾很喜欢那些画,便准备上前将它们买下。他虽没有带钱,但打算与老妇说定,然后找家人取钱来。</p>

可他才走到前方,那三旬男子正好向老妇问道:“你可知这花灯该作价几何?”</p>

“这么好的话,怕不是能卖到十钱?”</p>

“一个十贯,四个五十贯。”</p>

老妇惊呆了,瞪大了眼,不可置信,疑惑是自己不会算数还是听错了,若有人买四个,难道不是四十贯的价格再便宜些吗?不对,这一个花灯如何能卖到十贯。</p>

杨绾听了,原本想买画的心思立即就烟消云散,无声地苦笑了,退了两步便要离开。</p>

那三旬男子虽一直未看杨绾,余光却有留意着他,见他要走,眼神里就泛起了思索之色,像是在考虑如何留住他。</p>

“放心,我的画,必值这个价。”</p>

忽然。</p>

“咦。”</p>

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道:“好一幅松石山水画!”</p>

来的是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人,一看就是宦官,看到花灯上的画爱不释手,忙不迭地向老妇问价。</p>

“我是爱画之人,方才远远看到这位美郎君在作画就过来了,不想竟画得这般好。说吧,多少钱?放心,这不是宫市采买,我多的是钱。”</p>

“这位……这位……要买几个?”</p>

“当然是四个都要。”</p>

“五……五……五十贯。”</p>

老妇根本不敢说,但想着叫高了还可以还价的,遂结结巴巴地报出了价。</p>

不想,那宦官竟是十分高兴,道:“这般便宜?!哈哈哈,我都要了。”</p>

说罢,他双手便握住了那三旬俊美男子。</p>

“我是内侍省典引黄如之,敢问郎君高姓大名?”</p>

“杨炎,字公南。”</p>

那边,走了几步的杨绾回过头看了一眼,记住了杨炎这个名字,心中暗想着杨炎的画是好画,人也是确有大才,且心机深沉,早晚必要青云直上。</p>

换作平时,杨绾遇到杨炎这样的人物,难免要上前结识。但今日却察觉出对方似乎有意结交他才故意跑出来作画,他不喜欢这种野心太重的人,因此故意不去理会对方。</p>

他才回到长安,打算到京兆府衙看一看。</p>

漫步于长安街头,缓缓走到了京兆府所在的光德坊,却在坊门处又遇到了一桩小事。</p>

前方,有一大队马车正迎面从坊内出来,把坊中街道堵得水泄不通。</p>

“都让开!”</p>

杨绾却没让,还站在那伸长脖子看着,像是一个没见识的乡下人一般,他发现,那马车竟是有百余辆之多。</p>

为首的车夫已然扬起了长鞭,再次呼喝道:“都让开!”</p>

“挡着路了你,过来。”</p>

随着这声呼喝,有人拉了杨绾一把,将他拉到了街边。</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