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游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西北狼烟(2)——折戟浅水原,巍巍大唐:开国,燕山游侠,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大唐开国,是一部壮丽绚烂的英雄交响曲。从当初以三万义军起兵太原,到一路所向披靡,攻克长安,定鼎李唐帝业;再到后来金戈铁马,一统天下,大唐雄师席卷天下,大唐旌旗遍布天下。大唐王朝十年的开国之路,十年风雨,见证了唐王朝从一个根基薄弱的新生政权,逐渐成为了一个傲视九州,屹立东方的庞大帝国。

同时,李唐王朝的十年开国之路,也是一部可歌可泣,充满曲折的帝国图腾史诗。在大唐一统天下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曲折、艰辛。可以说,大唐王朝一度要与一统天下,失之交臂,甚至还曾经面临着山穷水尽的绝境。然而,李唐王朝注定是主宰中国历史的主人。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一统天下,缔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大唐帝国!

那么,在大唐开国的十年风雨之中,唐王朝究竟遇到了怎样的曲折呢?譬如,唐朝建国还不到一年,这个新生的国家,就遇到了一次巨大的危机,一次足以将整个国家卷入万丈深渊的军事危机。

同时,李唐王朝也碰到了一个难缠的劲敌。这场军事危机,就是李唐与西秦之间的“浅水原之战”;而这个难缠的劲敌,正是一度让李唐王朝面临亡国之危,雄踞陇西的一代霸主——西秦霸王薛举。

由于隋末天下大乱,狼烟四起。因此,在唐朝建立之后,当时的天下局势,重新回到了魏晋南北朝的乱世:群雄割据。可以说,唐王朝不过是众多割据政权中的其中一个罢了。至于其他群雄势力,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薛举、李轨、萧铣等人,他们都有着称霸天下的野心。所以,他们都有资格与唐王朝争夺天下。

虽然,唐高祖李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代隋室,建立大唐王朝。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此时的李唐王朝,实力并不算十分雄厚。当时的唐朝,所统辖的区域,不过河东、关中、巴蜀三地。故而,唐王朝目前还不具备东征中原的实力。只有等到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唐王朝才能向东进军中原。

所以,在唐朝建立之后,所面临的军事局势,还是相当错综复杂的。唐高祖李渊从实际出发,首先制定了巩固关中的战略计划。所谓巩固关中,就是首先要扫平西北地区的割据势力,巩固关中地区的稳定,解除唐王朝来自西北方向的军事威胁。然而,在刚刚开始实施这个战略计划的时候,李唐王朝却遇到了一个劲敌——薛举。

确实,薛举对于唐王朝而言,是一个难缠的劲敌。他曾经一度让唐朝蒙受巨大损失,险些面临亡国之危。不仅是对李唐王朝而言,而且,连唐王朝引以为傲的“军神战魂”——秦王李世民,平生唯一一败,都是拜薛举所赐。这个在虎牢关,以3500玄甲军,大破窦建德十万主力的战争之王,竟然也会有失败的体验。

无论是晋阳起兵,闪击西河郡、袭破霍邑,斩宋老生;亦或是,率领右路军,一路挺进关中,为父亲李渊扫平关中,直至最后攻破长安;又或是,李渊入主关中后,率领军队,在扶风一战中,力克薛仁杲的西秦大军。可以说,李世民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李世民也将他的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在唐朝实行统一战争的过程中,李世民可以说是再次起到了中流砥柱,国之护佑的重要作用。在大唐一统天下的十年中,用功勋卓著来形容李世民,最为恰当不过,是李世民打下了大唐的半壁江山。

在整个大唐的统一战争之中,李世民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李世民,也就没有后来那个强大的唐帝国基本的版图轮廓。是李世民打下了大唐王朝的半壁江山,是李世民帮助父亲李渊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同样,也是李世民,一手开创了大唐王朝的宏图基业。

并且,在唐王朝统一天下的十年时间里,李世民每次都是出奇制胜,大破强敌。在每一场战争中,年轻的秦王李世民,一览无遗地展示出了大唐第一战神的赫赫神威。同时,这位意气风发的军事统帅,也毫不遮掩地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军事才华,以及令人称道的用兵智慧。

唐朝的统一战争,一共包括了七次重要战役。其中,李世民就单独指挥了四次战役,占整个唐初统一战争的一半不止。在李世民独立指挥的四场唐初统一战争中,这第一次战役,便是和西秦薛氏父子的较量。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秦王李世民两次率军西进,大破陇西金城实力派薛举、薛仁杲父子。浅水原之战,李世民率领唐军,平定陇西薛仁杲部,歼灭10万西秦主力,俘虏秦主薛仁杲,西秦灭亡。至此,陇西一带,被并入了李唐王朝的版图之中。

然而,李世民平定西秦,是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的事情,发生在李世民第二次与西秦的作战中。事实上,李世民一共与西秦有过两次交锋,直到第二次交锋,才彻底将西秦平定。谁也没有想到,李世民在与西秦薛举的第一次较量,居然以失败告终。一向战无不胜的李世民,为什么会遭遇军事生涯中少有的“滑铁卢”呢?

前文提过,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唐王朝平定河西五郡,消灭了河西李轨政权,彻底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统一。不过,唐朝平定河西,是在武德二年(619年),早在一年前,李唐王朝就已经开始实施统一西北的计划。

事实上,李唐王朝在西北所面临的第一个强敌,还真不是河西李轨,而是西秦的薛氏父子。而且,单论军事威胁,薛举父子要比河西李轨,对李唐王朝的军事威胁更大。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其实,李唐与西秦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早在李渊建立唐朝之前,薛举父子便主动挑起了战端。

隋炀帝大业末年,薛举父子趁势而起,在陇西起兵反隋。在薛氏父子的不懈努力下,西秦铁骑席卷陇西,很快,占领了整个陇西。不仅如此,在众多隋末群雄中,薛举是最先称帝的群雄之一。

薛举在扫平陇西隋军主力,建立西秦之后,他的目光开始向外部瞄去。薛举也是有图谋天下的野心,既然要争夺天下,薛举必然要和其它割据势力,发生冲突。因此,在占领陇西后,薛举首先将进攻的目标,锁定在了与陇西接壤的河西李轨政权。于是,薛举主动向李轨发起了进攻。可是,昌松一战,西秦战败,几乎军覆没。

进军河西的计划,一时受挫,薛举在短时间内,再也无法对河西用兵。所以,进攻河西失利不久后,薛举马上改变进攻方向,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了占据关中的李家父子。那个时候,李渊刚刚攻克长安,立足未稳,正在忙于稳定长安内部局势,自顾不暇,对于外部局势,显然鞭长莫及。在薛举看来,李家父子初入长安,根基不足,不妨趁此良机,一举攻下长安,夺取长安。

因此,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薛举派遣长子薛仁杲,率领十万西秦大军,号称三十万大军,进攻扶风,进而直逼长安。然而这一次,薛举失算了。自河西失利后,薛举又挨了当头一棒。

起初,薛仁杲率军进逼扶风,出其不意,一举袭破了当地的军阀实力派——唐弼。在袭破唐弼之后,十万西秦大军,将扶风团团包围,大有直取长安之势。扶风是拱卫长安的西大门,一旦失陷,长安也将岌岌可危。李渊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他必须要解扶风之围,迎击西秦军队。

在西秦大兵压境的危急情况下,李世民临危受命,奉父亲李渊之命,率领军队,直趋扶风,迎战薛仁杲的大军。最终,扶风一战,李世民击破西秦军队,薛仁杲大败,斩首一万余级。在扶风解围,大破薛仁杲之后,李世民抓住难得的战机,率领军队,乘胜追击,一路追击至陇山,方才收兵。

与此同时,在李渊派遣李世民解围扶风的同时,他又让姜謩、窦轨两位将领,兵出散关,深入陇西腹地,招降薛举部众。可是,姜謩、窦轨这一路,却远远不如李世民那样兵贵神速。在进军至长道的时候,遭到了薛举西秦军的截击,不幸战败,只得引兵退回。不久,李渊又命通议大夫刘世让,前去收拢唐弼的余部。结果,刘世让与薛举相遇,兵挫战败,被薛举所俘虏。

可以看出,早在唐朝建立前夕,薛举的西秦政权,便与未来的李唐王朝,为了争夺天下,已经展开了各自的较量。扶风一战,李世民虽然是牛刀小试。但是,经此一战,也让薛举看到了李家父子的实力。

薛举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居然如此厉害,能够一仗,打垮骁勇善战的西秦大军。因此,通过扶风之战,薛举被李世民打懵了。并且,击败薛仁杲后,李世民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陇西境内。

这样一来,更让薛举胆战心惊,他没有想到,玩鹰的人竟然让鹰给叼了眼睛。在这个时候,薛举甚至产生了投降李渊的想法。于是,薛举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他首先发问道:“自古天子有降事乎?”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薛举那样霸气侧漏的一个枭雄,隋末乱世中,他是最早称帝的。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有投降的想法?一句话,他被逼急了。本来,薛举的文化水平就不高,只是一介武夫。面临一系列的军事失利,薛举不免会产生退缩的心理。因此,薛举可能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看到薛举主动抛出这样的问题,有一个人顺着薛举的问题,率先发表自己的意见,谁呢?——黄门侍郎褚亮。褚亮此人,在隋唐时期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名人,他的儿子正是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一代名相、著名书法家——褚遂良。褚亮以才高八斗闻名于世,后来成为了秦王李世民的“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只不过,褚亮这个时候,还在薛举麾下效力,被封为黄门侍郎。

其实,褚亮本人是心向李唐的。既然薛举产生了投降的想法,褚亮认为,抓住这个机会,向薛举进言。在向薛举进言的过程中,褚亮借古喻今,列举出了古往今来许多亡国之君投降新朝的旧例:

昔越帝赵佗卒归汉祖,蜀主刘禅亦仕晋朝,近代萧琮,至今犹贵。转祸为福,自古有之。(《旧唐书·薛举传》)

听了褚亮的建议,薛举颇为心动。然而,褚亮话音刚落,有一个人立即站出来,极力反对,这个人就是卫尉卿郝瑗。郝瑗其人,就是薛举当初在金城郡起兵之时,被薛举拘捕的金城令。因为郝瑗曾经的这段经历,所以他极力想要在薛举面前,表现自己。在褚亮提出投降李氏的建议后,郝瑗马上旗帜鲜明地反对褚亮:

陛下失问!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汉高祖屡经奔败,蜀先主亟亡妻子,卒成大业;陛下奈何以一战不利,遽为亡国之计乎!(《资治通鉴》)

郝瑗的一席话,又激起了薛举图谋天下的雄心,顿时心花怒放,再也不提投降李渊之事。但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薛举故意对群臣说:“聊以此试君等耳。”然后,薛举大大厚赏了郝瑗,并将他引为谋主。

紧接着,郝瑗又趁机向薛举建议,“瑗请连梁师都,厚赂突厥,合从东向。”主动联合朔方梁师都、北方突厥,共同夹击李唐。薛举采纳了郝瑗的建议,派遣使者,与突厥取得联系,相约攻打李唐。

由此可以看出,薛举依旧贼心不死,对于唐王朝的觊觎之心,时时刻刻都存在。李渊对此当然明白,他也不能坐视薛举这样张牙舞爪,肆无忌惮。不久,李渊便在外交上,给了薛举当头一棒。

先前说过,郝瑗建议薛举,主动联合梁师都、突厥,共同夹击李渊。实际上,梁师都政权,就是突厥在朔方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联合梁师都,也就等于联合突厥。薛举同意了郝瑗的建议,主动派人出使突厥。

当时,薛举主要和突厥的一个实力派,达成了协议,他就是突厥启民可汗之子——莫贺咄设(即颉利可汗)。此刻,莫贺咄设将牙帐设在五原以北。看到薛举抛出的橄榄枝,莫贺咄设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答应了与薛举结盟,共同谋取长安。

这个时候,是义宁二年(618年)四月,李渊还没有正式称帝,唐朝还没有建立,薛举就已经和突厥暗地里勾手指头。李渊清楚,一旦薛举和突厥真的合兵一处,直攻长安,那么,关中的形势就危险了。

但是,李渊非常了解突厥人,这群突厥人,鼠目寸光,贪得无厌。李渊觉得,不妨可以利用突厥的这种短板,瓦解其与薛举之间的联盟。为了瓦解突厥与薛举之间的联盟,李渊委派都水监宇文歆,出使突厥,带上丰厚的礼品,游说莫贺咄设。

宇文歆果然是个人才,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对莫贺咄设分析局势,晓以利害,最终成功说服了莫贺咄设,让他断绝了与薛举的联盟。不仅如此,宇文歆还成功说服了莫贺咄设,将五原之地归还李唐。不久,武都、宕渠、五原三郡,相继归附李氏。李渊不费吹灰之力,便从突厥手中,收回五原之地。

本来,薛举想要与突厥结盟,谋取长安,对李渊施压。不曾想,李渊却来一招釜底抽薪,顷刻间,瓦解了他与突厥之间的联盟。这样一来,薛举精心策划的谋取长安,被迫宣告无疾而终。

在李渊建立唐王朝以前,西秦薛举父子,就已经成为了李唐在西北地区最大的威胁。双方剑拔弩张,无论在军事,还是在外交上,都展开了不同的较量。李渊和薛举都明白,为了西北地区的归属,李唐与西秦之间,终究会有一场战场上的大规模决战。事实上,这一天,还是在不久的将来到来了。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唐王朝建立仅仅一个月,这个新生的国家,便迎来了自建国以来的第一战。考验这个新生王朝的生命力,也在唐王朝诞生的那一刻,与这个国家一起,随之而来。

唐朝初建,李渊忙于取代隋室,对于大唐的西北边境,显然一时没有顾得上。此时,盘踞陇西的西秦霸王薛举,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在薛举看来,李唐初建,立足未稳,又对西北边防无暇顾及;不如,趁此良机,率领西秦主力,大举东进,一路杀入关中,即使灭掉唐朝,也不是不可能的。

于是,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初十,薛举亲率西秦主力,向关中一带呼啸而来,兵锋直扑唐朝西北重镇——泾州(今甘肃泾川一带)。泾州,其实就是隋朝时期的安定郡,是从陇西通往关中的重要关隘。薛举只有拿下了泾州,西秦大军主力,才能一马平川,直驱关中腹地。

西秦大军兵围泾州,身为大唐皇帝的李渊,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唐高祖李渊当然明白,泾州对于唐王朝的重要性。如果薛举占领泾州,长安则无险可守,西秦大军将会长驱直入,唐朝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对于薛举进犯泾州,唐高祖李渊必须要作出部署,无论如何也要挡住西秦军队。

在得知泾州被围的消息后,李渊立即任命秦王李世民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统领八总管(刘弘基、柴绍、丘行恭、李安远、慕容罗睺、窦轨、蔺兴粲、唐俭),总计四万唐军精锐兵力,驰援泾州,抗击薛举大军。

除了派遣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主力,从正面迎击薛举以外;同时,唐高祖李渊又派遣太仆卿宇文明达,前往招抚崤山以东,稳定山东局势;任命永安王李孝基为陕州总管,驻扎潼关一带,防备西秦大军进攻潼关。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以李世民为主帅,前去阻挡薛举的西秦大军?要知道,秦王李世民,当时不过就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而他的对手薛举,则已经是威震天下的西秦霸王,是一匹纵横多年的“西北狼”。让一个二十岁的少年郎,去对付凶悍的西北霸主,李渊是不是犯糊涂了?还真不是。

之所以让李世民前去抗击薛举,唐高祖自然有他的考虑。李渊主要有两点考虑,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二郎,一点都不输给薛举这个西秦霸王。

第一,李世民具有超群的军事才华。

从晋阳起兵到攻入长安的一路征程中,李世民的军事才华,是有目共睹的。在攻入长安的半年中,每次遇到极其凶险的恶战,李世民总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能够扭转不利的战局。

无论是以闪击战拿下西河郡,还是智取霍邑,力斩宋老生;亦或是,李世民建议父亲李渊,绕过河东郡,直取长安,自己亲率右路军,一路挺进关中,为父亲李渊扫清关中的军事障碍。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充分展现了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他为大唐建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李世民拥有与西秦作战的实战经验。

不要忘了,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李渊刚刚占据长安不久,薛仁杲率领十万西秦大军,进犯扶风,企图直接入侵关中。可是,没有想到,李渊派遣李世民率领精锐,前往扶风解围。扶风一战,李世民小试牛刀,力克薛仁杲的十万主力,斩首一万余级,乘胜追击,一路追至陇山。

所以,早在李唐建国以前,李世民就曾经与西秦军队,在战场上正面较量过,并且,还一举打败了西秦的十万大军。因此,李世民具备与西秦作战的实战经验。在李渊看来,这次与西秦作战,李世民想必是游刃有余,对于不可一世的薛氏父子而言,至少可以产生一种威慑作用。

虽然李世民年纪轻轻,当时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统帅。但是,他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经过几次重要战役,已经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后来,印度的戒日王曾经这样评价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以及赫赫军功:

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对于李世民这个儿子,唐高祖李渊是寄予厚望的。如果真要和薛举比拼起来,李世民未必不是薛举的对手,甚至还会胜过薛举。而且,李渊有一种预感,在大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李世民将会是一把利剑,一把出鞘的利剑。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唐高祖李渊以秦王李世民为西讨元帅,统领八总管,四万唐军主力,驰援泾州,开始了大唐建国之后的第一场重大战役。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寄予厚望的秦王李世民,却在唐王朝建国后的第一战中,意外地马失前蹄,宝剑失锋,四万唐军折戟浅水原。

首先,先来看看薛举西秦大军这边的情况。根据《旧唐书·薛举传》的记载,西秦大军兵围泾州后的战况:

举悉众来援,军屯高墌,纵兵虏掠,至于豳、岐之地。

薛举率军兵围泾州后,指挥主力人马,向高墌方向攻击前进,很快占领了高墌外围。与此同时,薛举大肆纵兵掳掠,又在东北、西南两翼,从西秦军队中抽调出部分机动骑兵,进军至豳州(今陕西彬县)、岐州(扶风郡)一带,袭扰唐朝关中重镇。薛举双管齐下,对唐王朝形成了绝对的军事压力。

应该说,薛举不愧是一代枭雄,用兵老辣,这一招不得不说非常高明。一方面,薛举亲率主力,在高墌牵制住李唐王朝的西征大军;另一方面,则派遣一支偏师,深入关中腹地,袭扰唐朝关中军事重镇。

薛举如此用兵的目的,无非就是对唐朝施压,让唐王朝陷入两线作战的军事压力。关中遇袭,唐军主力被拴于高墌,与薛举大军鏖战,自然无法分兵,救援关中。这样一来,薛举的此次攻唐的目标,也就达到了。从薛举的兵力部署,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唐王朝这次算是碰到劲敌了。

虽然,薛举用兵独到。但是,唐军之中,却有人一眼看破了他的战略意图,谁呢?秦王李世民。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四日,秦王李世民率领四万唐军主力,行军至高墌城外,与西秦大军迎头撞上。李世民立即作出部署:

太宗又率众击之,军次高墌城,度其粮少,意在速战,乃命深沟坚壁,以老其师。(《旧唐书·薛举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亮剑杀敌爆装备

穷玩战术富玩火力

山河入梦来

燕山游侠

天官志

活儿该

这年头谁还当正经狐妖

我来脏波兵线

箱子里的旧日

云上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