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游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章 中原劲敌(1)——夏王窦建德,巍巍大唐:开国,燕山游侠,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久之后,王世充废黜了皇泰主杨侗,篡位称帝,国号为“郑”。看到王世充都称帝了,窦建德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仰人鼻息。于是,窦建德效仿曹操、司马昭、桓玄等人的先例,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下书称诏。等于是说,窦建德没有称帝,却是不戴皇冠的皇帝,是名副其实的河北夏国之君。
另外,窦建德对待前隋遗孤,还是非常仁厚的。譬如,窦建德特意追谥隋炀帝为“闵帝”;隋炀帝的次子齐王杨暕,死于江都兵变之中。但是,齐王杨暕留有一个遗腹子杨政道,窦建德便封杨政道为郧公。
同时,为了对抗李唐,窦建德还傍上了突厥这棵大树。以窦建德的洞察力,他看得出来,自李唐建国以来,尤其是统一西北,接连消灭陇西薛氏、河西李轨两大割据政权之后,突厥逐渐对唐朝产生不满。窦建德明白,如果能够取得突厥的支持、帮助,将会大大增强夏国的军事实力。
当时,隋朝的宗室之女义成公主,是突厥的可贺敦,也就是突厥可汗的夫人,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后。江都兵变之后,大部分隋朝宗室成员,被宇文化及屠戮殆尽。只有少数人幸免于难,这其中就包括隋炀帝的遗孀萧皇后、女儿南阳公主。
所以,义成公主派遣使者,迎接萧皇后、南阳公主,前往突厥。窦建德正欲联合突厥,便想走义成公主这条捷径。于是,窦建德专门派出千余骑兵,护送萧皇后、南阳公主,前往突厥。与此同时,窦建德还将叛臣宇文化及的首级,献给义成公主。这样一来,窦建德算是和草原霸主突厥汗国,结成了同盟。
醉翁之意不在酒,窦建德所有的所作所为,都是有目的的。他不论是与洛阳结盟,还是示好突厥,都是在为抗衡唐朝而积极准备。因此,在唐军用兵中原之前,唐、夏两国之间,剑拔弩张,大战前的较量,一触即发!
果然,武德二年(619年)二月,也就是窦建德消灭宇文化及的当月,窦建德正式大举向唐王朝开战。战争初期,来势汹汹的窦建德,企图将唐朝潼关以东作为突破口,撕裂李唐防线。更出人意料的是,初次交锋,窦建德一度占尽上风。面对来者不善的窦建德夏国大军,不少唐军守将,或不战而降,或兵败被擒,潼关以东一些重要州郡,尽皆落入窦建德之手。这场李唐与夏国的首次较量,究竟上演了这样精彩的对决?最后,又是哪位唐朝将领,挡住了窦建德的凌厉攻势呢?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窦建德亲率夏军主力,进攻邢州(今河北邢台)。《资治通鉴》中,并没有详细记载邢州之战的具体过程,只是简单记述了战争的结果,“窦建德陷邢州,执总管陈君宾”。邢州城破,唐朝邢州总管陈君宾,被夏军俘虏。潼关以东的第一个战略要地,成了窦建德的“盘中餐”。攻下邢州,等于是打开了战争的局面。
紧接着,五个月后,武德二年(619年)六月,窦建德兵锋所指,进逼沧州,一举攻陷沧州。仅仅过了两个月,武德二年(619年)八月,窦建德又是马不停蹄,统领十万夏军,直扑洺州。此地的唐军主帅,是淮安王李神通,一位李唐宗室亲王。
淮安王李神通此人,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当初,李渊率领义军,进入关中之时,李神通曾经起兵响应。虽然,淮安王李神通是李唐宗亲,且带兵多年,但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常败将军”。尽管李神通军中宿将,问题是,他带兵打仗多年,就从来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比如,先前,宇文化及退守聊城,唐军完可以一鼓作气,攻克聊城。结果,因为李神通的独断专行,以及私心作祟,致使唐军丧失战机,攻打聊城功亏一篑。还有一件事,更加坐实了李神通“常败将军”之名。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分封唐初开国功臣。身为皇帝堂叔的淮安王李神通,认为自己乃是李唐宗室,位次为什么要排在文臣房玄龄、杜如晦的后面。因此,李神通很不服气,便当面向太宗抗议:
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吏,功居第一,臣窃不服。(《旧唐书·房玄龄传》)
不料,唐太宗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李神通当众羞得无地自容。同时,也将他屡战屡败的事迹,公之于众:
义旗初起,人皆有心。叔父虽率得兵来,未尝身履行阵。山东未定,受委专征,建德南侵,军陷没。及刘黑闼翻动,叔父望风而破。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诚无所爱,必不可缘私,滥与功臣同赏耳。(《旧唐书·房玄龄传》)
故而,此次窦建德进犯洺州,李神通再次发扬了他常败将军的“优良传统”。看到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呼啸而来。淮安王李神通心生怯意,急忙带领所部兵马,放弃洺州,退保至相州。
很快,窦建德率领夏军,杀到洺州城下。洺州陷落,总管袁子幹投降。夺取洺州,窦建德的下一步目标,便是李神通退保的相州。要么说李神通废物一个,先前已经放弃了洺州,这一次又放弃了相州。李神通集结部队,从相州撤往黎阳,准备与驻守那里的大将李世勣,两军会师。
这个李世勣,正是原先的瓦岗军名将——徐世勣。前文说过,李密兵败投唐,唐高祖为了招抚山东瓦岗旧部,派遣瓦岗谋臣魏征,前去劝降徐世勣。魏征晓以大义,徐世勣最终归顺唐朝。
徐世勣归唐之后,唐高祖对他委以重任,任命徐世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不久,徐世勣又被加授为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且,唐高祖还给徐世勣赐国姓“李”。从此,徐世勣改名为“李世勣”。
自从李世勣投唐之后,便一直为唐王朝镇守黎阳。同时,他又管辖着黄河以北的大片军事防区,是当地最高的军事长官。所以,抵抗窦建德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了名将李世勣的肩上。李世勣可不是李神通那样的常败将军,此人身经百战,极善用兵。那么,李世勣能否挡住窦建德潮水般的进攻呢?
黎阳以及黄河以北,都是李世勣的辖区,且又有黎阳仓的粮草供应,再加上李世勣一代名将。按理说,挡住窦建德,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窦建德连克三州,兵势大盛,他的胃口也越来越大。所以,李世勣面临的情况是,窦建德大兵压境,唐军节节失利的窘境。
没等李世勣布置如何御敌守城,前方相继传来不好的消息。怎么回事呢?原来,唐朝又丢了两座城池。攻克洺州之后,窦建德矛头直指相州。淮安王李神通已经从相州撤往黎阳,相州一座孤城而已,哪里还经得起窦建德的进攻。武德二年(619年)九月,窦建德攻破相州,刺史吕珉被杀,相州失守。
祸不单行。相州失守,还不算最坏的。不久,另一个军事重镇——赵州,也面临着陷落的厄运。淮安王李神通撤到黎阳之后,面对咄咄逼人的窦建德,他也不能毫无作为。于是,李神通命令慰抚使张道源,镇守赵州,阻挡夏军攻击。显然,李神通的这种做法,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非常不幸,就在夏军攻取相州的同月,窦建德再度举兵,占领了赵州。赵州丢失后,负责镇守赵州的两员唐军守将:慰抚使张道源、总管张志昂,成了窦建德的俘虏。继三州沦陷之后,唐朝又接连丢失了相、赵二州。
在攻克赵州之后,窦建德不免有些飘飘然了。在他看来,自己完可以轻松占领这些地方,就是因为当地守将的顽强抵抗,才致使夏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于是,窦建德准备将此次抓获的唐军总管张志昂、慰抚使张道源,以及上次攻克邢州生擒的唐将陈君宾,一并杀死,以此泄愤。
面对窦建德的意气用事,国子祭酒凌敬立即规劝,认为他们也是各为其主,并没有什么过错。况且这三人都是忠义之士,对待这样的无双国士,不能滥杀无辜,应该以礼相待,彰显夏王的仁厚:
人臣各为其主用,彼坚守不下,乃忠臣也。今大王杀之,何以励群下乎!(《资治通鉴》)
没想到,窦建德依旧怒气未消,认为这三人,不是主动投降,而是城破力屈被擒,这种人不杀,不足以泄愤。因此,窦建德坚持要杀掉这三员被俘的唐将,他愤怒地对劝谏的凌敬说道:
吾至城下,彼犹不降,力屈就擒,何可舍也!
凌敬并没有泄气,而是继续耐心地劝谏窦建德。紧接着,凌敬又对窦建德说出了一番话,令窦建德改变了主意:
今大王使大将高士兴拒罗艺于易水,艺才至,士兴即降,大王之意以为何如?(《资治通鉴》)
听完凌敬的见解,窦建德立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他明白,自己如今不再是当年那个快意恩仇,拔刀相助的农民领袖,而是雄踞一方的河北夏王,不能再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最后,窦建德听从了凌敬的劝谏,释放了张志昂、张道源、陈君宾三员唐将。
相州、赵州的接连失陷,使得李世勣驻守的黎阳一带,愈发岌岌可危。作为拱卫黎阳屏障的军事据点,逐一被窦建德拔除。这样一来,孤军把守黎阳的李世勣,将会直面窦建德的夏国大军。
袭破赵州之后,窦建德继续向唐朝州郡碾压过来,引兵直取卫州。当时,窦建德是这样分配麾下的部队:
建德每行军,常为三道,辎重、细弱居中央,步骑夹左右,相去二里许。(《资治通鉴》)
窦建德每次外出行军作战,一般将大军分成三支纵队,辎重居中,步骑兵分置左右,各纵队之间的距离,仅仅相隔二、三里。窦建德之所以如此布置军队,是要让各部之间,互相有个照应。如果任何一部遭到袭击,其它几支部队,可以迅速驰援。
在进军卫州的途中,窦建德先是派出一千骑兵,作为前锋,距离黎阳仅三十里。这时,夏军已经渐渐逼近黎阳。为了探明敌军虚实,李世勣命令麾下骑将丘孝刚,率领两百骑兵,前往侦察。
丘孝刚骁勇善战,善使马槊,有万夫不当之勇。丘孝刚率领两百唐军骑兵,往前方侦察,与窦建德夏军狭路相逢。本来,李世勣给他的任务是侦察敌情,不要轻易与夏军接战。可是,丘孝刚本就善战,看到敌人,立刻来了兴致。于是,丘孝刚挥军猛攻夏军,窦建德不敌,被唐军击退败走。
虽然丘孝刚一时击败夏军,但是夏军各部之间距离非常近。很快,右翼夏军赶来支援。丘孝刚纵使勇猛异常,但毕竟手上只有两百骑兵。最终,因为寡不敌众,唐军战败,丘孝刚阵亡。
原先,窦建德袭取赵州后,他的目标,直接对准了卫州。没想到,在黎阳却遭到唐军攻击,窦建德不由大怒,立即率领夏军主力,猛攻黎阳。李世勣手中兵力太少,难以抵挡夏军,被窦建德击败。随后,黎阳陷落,唐朝丢失了这一战略要地。李世勣率领数百骑兵,突出重围,得以脱身。
然而,黎阳城里不少唐朝宗室、臣属,部成了窦建德的俘虏。比如,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之父徐盖、谋臣魏征,以及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对待这些唐朝战俘,窦建德还是非常宽仁的。他专门为李神通和同安公主,设置别馆,奉为上宾;同时,任命魏征为起居舍人。魏征在这段时期,暂时为窦建德效力。
黎阳被夏军攻陷,卫州守军得知后,也被迫向窦建德投降。此时,滑州守军还在坚守,没有投降窦建德。不料,滑州刺史王轨的一个家奴,鬼迷心窍,竟然谋杀了王轨,将首级献给窦建德。
这个家奴原本以为,自己杀了王轨,是大功一件,夏王怎么也会赏个官当当。不曾料到,窦建德对此非常鄙夷,觉得家奴杀害主人,简直就是忘恩负义,禽兽不如:“奴杀主大逆,吾何为受之!”因此,窦建德没有犹豫,下令将这个恶奴斩首示众。同时,又将王轨的首级送回滑州安葬。这样一来,滑州吏民心悦诚服,立即向窦建德请降。
滑州归降,迅速起到了连锁反应,附近不少州县,纷纷望风而降。窦建德觉得,此次进攻唐朝,取得了自己预期的战果。所以,武德二年(619年)十月,窦建德结束了南侵唐朝的战争,率军返回洺州,筑万春宫。从此,窦建德宣布迁都洺州。
回头再来说说李世勣的情况。
当初,黎阳被窦建德攻破,李世勣率领数百骑兵,突出重围,冲破夏军的包围圈。由此可见,李世勣名将之称绝非浪得。能在那样身陷重围的绝境下,率领部队杀出重围,李世勣确实有过人之处。
既然李世勣已经成功突围,那就应该返回李唐腹地,整合兵力,再图夺回黎阳。可是,黎阳沦陷之时,李世勣的父亲徐盖,落入敌手,生死未卜。李世勣担心父亲的安危,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李世勣产生了一个想法,假意投降窦建德,深入敌营,寻找机会,杀死窦建德,救出父亲。到时候,再回归大唐,也不算迟。
见到李世勣这样的名将前来“投降”,窦建德喜出望外,任命李世勣为左骁卫将军,继续把守黎阳。但是,窦建德并不完相信李世勣,他留了一个心眼。一方面,窦建德让李世勣镇守黎阳;另一方面,则把李世勣的父亲徐盖扣为人质,留在身边,用父子亲情来要挟李世勣。
本来,李世勣“投降”窦建德,完就是权宜之计,只是担心父亲安危。所以,李世勣屈身于窦建德阵营,时时刻刻想着的是,何日回归大唐朝廷。但是,李世勣又有担心,害怕因为自己,连累了父亲。为了万无一失,李世勣找来心腹郭孝恪,二人私下密谋如何回归唐朝,郭孝恪建议李世勣:
吾新事窦氏,动则见疑,宜先立效以取信,然后可图也。(《资治通鉴》)
郭孝恪的建议是,咱们刚刚投奔,窦建德肯定还留有戒心。如果贸然行动,不但事与愿违,反而会搭上性命。所以,目前的策略,以静制动,先为窦建德建立功勋,打消他的疑心,让他放松警惕。然后,我们再找机会,逃出敌营,回归大唐。
李世勣觉得郭孝恪的建议,很有道理。由此,李世勣开始了他的敌营“潜伏期”。如何潜伏,还不会让窦建德察觉?李世勣非常聪明,一方面,他在窦建德麾下效力,为他南征北讨,立下许多战功,不给他任何把柄;另一方面,李世勣则在暗地蛰伏,寻找合适的机会,杀掉窦建德,带上父亲,重返唐朝。
终于,机会来了。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李世勣向窦建德献上了一条“军事计策”。这个军事计策,实际上,就是李世勣请君入瓮的陷阱,为窦建德布置的圈套。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计策呢?李世勣遣人游说窦建德:
曹、戴二州,户口完实,孟海公窃有其地,与郑人外合内离;若以大军临之,指期可取。既得海公,以临徐、兖,河南可不战而定也。(《资治通鉴》)
之前,窦建德与洛阳结盟,那是出于对抗李唐的需要。现在,情况变了。王世充废杀了皇泰主,篡位自立。窦建德与王世充二人,各怀鬼胎,都想吞并对方。李世勣提出这个方案,窦建德当然心动。在李世勣的建议下,窦建德决定亲征河南,派自己的大舅子行台曹旦,率军五万先行渡河,李世勣引兵三千策应。
这就是李世勣计划的一部分。等窦建德到达河南,李世勣趁机袭击他的军营,将其杀死,然后带上父亲,以及窦建德的土地、地盘,回归大唐。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窦建德自投罗网。不料,关键时刻,横生枝节。怎么回事呢?原来,窦建德的夫人曹氏生产,窦建德没有如期到达。李世勣的奇袭计划,意外落空了。
此次计划没能实现。但是,过了不久,又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状况,使得李世勣成功虎出牢笼,光明正大地反出敌营,回归李唐。这一切,还得从李世勣的一个拜把子兄弟说起来。
李世勣有一个结义兄弟,名为李文相,号称“李商胡”。此人手上聚集了五千兵马,也暂时投在窦建德麾下。李商胡的母亲霍氏,很不简单,这个老太太,精于骑射,性格强悍,自称“霍总管”。
这位霍老太太,对窦建德十分不满,甚至视若仇雠。主要原因是,窦建德亲征河南时,他的大舅子,前锋大将曹旦,四处纵兵劫掠,包括李商胡也没能幸免。然而,窦建德却没有制止这种行为。至此以后,霍氏对窦建德恨之入骨。
有一次,李世勣前来拜见霍氏,霍氏当着李世勣的面,控诉窦建德的无道:“窦氏无道,如何事之!”听霍氏这么说,李世勣觉得这又是一个机会。所以,李世勣好言劝慰霍氏:“母无忧,不过一月,当杀之,相与归唐耳!”三人于是定下大计,找机会杀掉曹旦,一起投奔唐朝。
不过,等李世勣走后,霍氏担心夜长梦多,李世勣会产生动摇。因此,霍氏告诉儿子李商胡,干脆先下手为强,快刀斩乱麻,我们立即行动,马上除掉曹旦,直接造反,届时与李世勣一起投唐:
东海公许我共图此贼,事久变生,何必待其来,不如速决。
母子二人一拍板,决定连夜动手。当天夜里,霍氏、李商胡假意宴请曹旦麾下的二十三员偏将,把这些人灌醉之后,部杀死。当时,曹旦的两员部将高雅贤、阮君明,还带领部众,驻扎于黄河北岸。
紧接着,李商胡假传曹旦命令,派遣四条大船,运载三百夏军过河。等大船驶至河道中流,李商胡下令,将这三百夏军斩尽杀绝。在这三百人中,只有一个兽医,水性较好,跳下大船,游回对岸,向曹旦汇报此事。曹旦听后,才知大事不妙,立即命令军戒严,防止叛军袭营。
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李商胡母子做这些事时,事先并没有告知李世勣。等到一切都干完了,李商胡才派人通知李世勣。此时,李世勣正在曹旦军中。听到这个消息后,李世勣被惊出一身冷汗。万一走漏了风声,李世勣恐怕有性命之忧,曹旦此举,显然将李世勣置于险境。
事已至此,也没有其它路可走。郭孝恪建议李世勣,趁曹旦没有防备,突袭曹旦大营,将其击杀,然后破营而出。可是,没等李世勣集合兵力,突袭曹旦,曹旦此时早已下令军戒严。所以,奇袭曹旦的计划,显然无法实施。情急之下,李世勣、郭孝恪迅速作出反应,率领数十名骑兵,冲出敌营,投奔唐朝。
李世勣虽然成功脱险,逃出窦建德的魔爪。但是,他的父亲徐盖,还深陷敌营。对于李世勣而言,自古忠孝难两,面对家国大义,他唯有舍弃亲情,选择忠义。殊不知,李世勣的这个抉择,差点为父亲带来杀身之祸。
针对李世勣的逃离归唐,夏国的满朝文武大臣,都愤怒不已,看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群臣一致建议窦建德,杀掉李世勣之父徐盖,震慑李世勣。然而,窦建德力排众议。他认为,李世勣归唐,说明他不忘旧主,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人,不能因此迁怒于其父。很快,徐盖便被窦建德赦免:
世勣,唐臣,为我所虏,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资治通鉴》)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李世勣、郭孝恪率领部众,顺利回到长安。所以,在众多唐初开国元勋中,李世勣是唯一一个两次归顺唐朝的传奇将领。在第二次回归唐朝不久,李世勣即追随秦王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和宋金刚,参与了介休决战,一举击溃宋金刚残部。之后的唐初统一战争,李世勣亦是战功卓著,先后经历了东征洛阳的“虎牢关之战”、平定江淮辅公祏等一系列大战。
自第二次归顺唐朝以来,李世勣便一心一意,不辞辛劳地为李唐王朝南征北战,平定四海。唐太宗即位后,在唐王朝的对外战争中,李世勣(李勣)更是居功至伟,大破突厥、两击薛延陀、平灭高句丽,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最终,一代名将李勣,在唐高宗统治时期,以七十六岁高龄寿终正寝,可谓生荣死哀。
从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窦建德率军进攻邢州,到同年十月,窦建德班师洺州。将近九个月的南侵李唐,窦建德几乎出尽了风头,攻占了唐朝潼关以东数州之地。面对窦建德暴风骤雨的进攻,李唐王朝根本毫无还手之力,接连丢失了一个接着一个的重要州县,以及战略要地。
事实上,并不是唐朝军队不堪一击,而是李唐没有腾出手来。要知道,武德二年(619年)到武德三年(620年)的上半年,正是河东之战最激烈的时候,唐王朝的主要精力,部集中在河东战场,与刘武周、宋金刚之间的战争。因此,无暇顾及窦建德的南侵,才让窦建德钻了个空子。
但是,不管怎么说,窦建德的大举南侵,让唐朝吃了大亏,遭到不小的损失。此次南侵,也让李唐王朝意识到,将来的中原战场之上,窦建德的夏政权,必将是一个强劲的对手。日后,唐朝进军中原,定鼎天下,肯定会和窦建德发生一场生死角逐。所以,从此刻起,唐朝上上下下,开始对窦建德高度重视。
就在窦建德向唐朝发难的同时,中原地区的另一股重要的政治、军事集团,也发生了巨变。洛阳城内,风云突变。作为洛阳政局实际操控者的王世充,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废杀了皇泰主杨侗,公然僭逆称帝,建立了与唐、夏两国鼎足而立的——河南郑政权,彻底取代隋朝在洛阳的统治。
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洛阳权臣,王世充是如何一步步实施自己的称帝计划,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同时,王世充的称帝建国,对于中原形势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