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游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五章 江淮争雄(2)——杜伏威入朝,巍巍大唐:开国,燕山游侠,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巍巍大唐:开国正文第十五章江淮争雄——杜伏威入朝隋末以来,中原、北方一带,群雄逐鹿,兵连祸结。与此同时,长江中下游的江淮地区,也是战乱不休。以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为代表的江淮三雄,为了争夺江淮地区,不死不休。直到武德三年,局势逐渐明朗起来。
在唐王朝的暗箱操作下,杜伏威出兵大破李子通部,攻占其领地。而后,李子通不甘失败,又举兵击败沈法兴,尽收沈法兴所辖地区,重新东山再起。至于沈法兴,经此一败,再无翻身之日,最终穷途末路,投水自戕。
短短数年之间,江淮地区的铁三角,相互征战不断。最后,沈法兴是“三巨头”中第一个灭亡的。这也是弱肉强食,能者居上的乱世法则。虽然,沈法兴兵败身死。但是,杜伏威和李子通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两人打了这么多年,各自的损失肯定不小,谁也没有吃掉对方。
本来,杜伏威以为,自己击溃了李子通主力,便能大功告成,李子通肯定会就此一蹶不振。没想到,李子通另辟蹊径,转而又端掉了沈法兴,占据沈部故地,死而复生。这可让杜伏威头疼不已,看来,这个李子通,还真是个难缠的劲敌。在如此逆境之下,还能让他逆风翻盘。
不管怎样讲,沈法兴的败亡,使得江淮的军事态势,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三足鼎立,变成了杜伏威、李子通两强对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双方终究还会再有一场大决战。
于李唐王朝而言,它当然是希望杜伏威、李子通打得越狠越好。他们俩打到最后,无论双方谁输谁赢,都是唐王朝愿意看到的。如果一个能把另一个消灭,自然最好;即使两个都无法消灭对方,落个两败俱伤也好。这样,将来唐军扫平江南,也可以减轻一定的军事压力,这是唐朝的总体方略。
同样,杜伏威与李子通两人都明白,这场决战,是躲不掉的。首先,从杜伏威的角度来看,他一直视李子通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灭掉这个惹人厌的冤家对头。其次,李子通自从攻灭沈法兴势力后,逐渐恢复了元气,也聚拢了一些兵力,拥有了一定的资本,可以和杜伏威一争高下。
就在杜伏威、李子通在江淮地区相持不下之时,此时的北方,中原战场,秦王李世民正率领唐朝东征大军,与王世充苦战于洛阳城下。时间很快到了武德四年,这一年的正月,杜伏威主动与唐朝联系。
当时,秦王李世民正在指挥唐军主力,猛攻洛阳城。此时,远在江淮的杜伏威,突然委派部将陈正通、徐绍宗,率领两千精兵,前往洛阳,与李世民会师,协助唐军攻打洛阳。有了两千江淮兵的助阵,对李世民进攻洛阳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
当然,两千兵马并不算多。杜伏威这么做,充其量也就是摆摆姿态。虽然,杜伏威表面上归降李唐,接受唐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双方的关系,是相当得微妙。准确地说,唐朝与杜伏威,就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唐朝需要借助杜伏威手中的兵力,充当李唐平定江淮的“打手”,借刀杀人;与此同时,杜伏威也需要借助大唐的声威,为自己壮胆,以便于彻底消灭宿敌李子通,戴上江淮之主的桂冠。
再者,杜伏威虽然归降唐朝,但双方都心知肚明,这只是表面上的君臣关系,貌合神离。李唐并不能对杜伏威的地盘,实行有效的管制;同样,杜伏威也只是表面归附,实际上依旧是一方割据政权的性质。
以杜伏威的实力,是无法与日益崛起,即将入主中原的唐王朝所抗衡的,关于这一点,杜伏威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杜伏威清楚,一旦唐朝入主中原,灭掉了王世充、窦建德后,必然会挥师南下,荡平江淮。因此,若要永久坐拥江淮,杜伏威就要提前向唐朝示好,于是,派遣了两千精兵,配合唐军围攻洛阳。
在与唐朝达成某种共识后,双方那种貌合神离的关系,似乎稍微紧密了一些。唐朝方面,从表面上看,好像默许了杜伏威攻打李子通的行动。同样,杜伏威借助唐朝的声威,准备对李子通动手了。
武德四年十一月,杜伏威派遣麾下头号大将王雄诞,率军进攻李子通。需要说的一点是,以往无论是针对李子通,还是沈法兴的军事行动,杜伏威都会委派好友辅公祏领兵。这一次,杜伏威却一反常态,没有继续让辅公祏领兵出战,而是换成了王雄诞为统军主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上次攻打李子通,辅公祏表现不佳,缩手缩脚,杜伏威对他产生了些许不满,对他的指挥能力产生质疑。相反,在上次一战中,王雄诞的表现,尤为出彩,不仅有勇有谋,而且胆识过人。因而,杜伏威此次临阵换将,由王雄诞代替辅公祏,出兵攻打李子通。杜伏威的这种做法,也让他与辅公祏之间产生了裂痕:
初,伏威与公祏少相爱狎,公祏年长,伏威每兄事之,军中咸呼为伯,畏敬与伏威等。伏威潜忌之,为署其养子阚棱为左将军,王雄诞为右将军,推公祏为仆射,外示尊崇,而阴夺其兵权。公祏知其意,怏怏不平,乃与故人左游仙伪学道辟谷以远其事。
王雄诞率军大举来袭,与李子通部大战于苏州。面对来势汹汹的王雄诞大军,李子通急忙抽调精兵,扼守一处军事要塞——独松岭。李子通以精锐陈兵独松岭,企图凭借独松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优势,挡住王雄诞的进攻,将其死死拖住,令其知难而退,从而一举将对方击败。
可是,李子通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对上的是杜伏威阵营中的第一名将——王雄诞。王雄诞到底是足智多谋,富有韬略。他清楚,独松岭三面环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如果从正面强攻独松岭,肯定会造成巨大的伤亡,说不定还会功亏一篑。所以,王雄诞不打算强攻,而是采用迂回的战术:故布疑阵,迷惑李子通。
怎样故布疑阵呢王雄诞派遣手下裨将陈当,率兵一千余人,趁着夜色,乘高据险,进逼李子通所部。并且,王雄诞下令,众士兵要多张旗帜,将火把绑缚于树上,布满山泽之间。当时,正好是夜晚,一片漆黑,远远望去,只见旌旗蔽日,火光冲天,颇有一种大军压境之势,好像漫山遍野都是王雄诞的军队。
见此情形,李子通的心态彻底崩了,以为自己被王雄诞包围了。最后,李子通一狠心,下令放火烧毁营寨,率军撤往余杭。王雄诞见李子通跑了,岂能白白放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一路追击,直至追到余杭城下。紧接着,双方在余杭城下展开了一场大战,李子通此时早已军心涣散,被打得大败。
李子通遭遇大败后,率领残部,退回余杭城中。然后,王雄诞集结重兵,将余杭城团团围住,向李子通施压,逼迫李子通出城投降。到了此刻,李子通算是彻底明白了,自己如今大势已去,如果继续抵抗下去,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最终,李子通穷蹙力尽,主动请降,杜伏威接受了他的投降,将李子通与左仆射乐伯通一同押往长安,交由唐高祖李渊处置。至此,江淮“三巨头”多年以来的争斗,以杜伏威的完胜而告一段落:
雄诞率众讨之,子通以精兵守独松岭,雄诞遣其部将陈当率千余人,出其不意,乘高据险,多张旗帜,夜则缚炬火于树上,布满山泽间。子通大惧,烧营而走,保于杭州。雄诞追击败之,擒子通于阵,送于京师。
李子通被押到长安后,唐高祖对他的处置,还是比较宽宏大度的。高祖并未追究李子通之罪,反而赐予了他一套高级宅邸,公田五顷,赏赐财物若干,不计其数。实际上,唐高祖这是变相地软禁了李子通,准备让他终老长安。
必须要说的是,唐高祖为什么没有杀掉李子通,而是将其表面优待,实则软禁呢原因很简单。李子通兵败投降之时,刘黑闼已经在河北举兵叛乱,唐朝正在全力平定河北叛乱,估计唐高祖还来不及料理李子通。另一方面,李渊也想通过对李子通的宽容处置,向天下展示出大唐王朝的胸襟气度。
李子通投降后,杜伏威一举拿下了李子通所占据的全部领地,取得了争夺江淮之主的决定性胜利。此时,对于杜伏威而言,沈法兴和李子通,这两个与自己纠缠多年的强敌,一个死了,一个降了。看来,杜伏威拿下江淮全境,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强劲对手。所以,接下来,杜伏威便要消灭江淮地区剩余的小股割据势力,彻底肃清江淮。
不用说,这个任务,杜伏威自然又是交给爱将王雄诞去完成,由王雄诞继续带兵,扫平剩余的江淮割据势力。从击败李子通,已经足以看出王雄诞的能力,解决剩下的这些小山头,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吗。
李子通失败后,杜伏威肃清江淮,主要面临的有两股敌人,一个是占据歙州的贼帅汪华,另一个则是占据昆山的苏州贼帅闻人遂安。首先,王雄诞将矛头对准了歙州贼帅汪华,准备先拿他开刀。
汪华占据黟、歙之地,称王十余年,实力虽然比不上江淮“三巨头”,但依然不可小觑。王雄诞击败李子通后,调转枪口,回师征讨汪华。汪华也不是吃素的,亲率精甲锐士,陈兵于新安洞口,与之拒战。
对此,王雄诞立即作出部署。一方面,他将一队精兵埋伏于山谷之间,伺机而动;另一方面,王雄诞则派出数千老弱兵卒,出战与汪华交锋。刚刚交战不久,那数千老弱羸兵,便佯装败退,返回大营。
看到敌军后退,汪华立刻率军进攻对方大营。没想到,此举正中王雄诞下怀。于是,王雄诞命令留守大营的士兵,拼死力战,务必死死顶住汪华的进攻;同时,王雄诞悄悄指使埋伏于山谷的一队精兵,迅速抢占新安洞口,截断汪华所部的后路。
结果,汪华猛攻大营,久攻不克。等到晚上回军时,发现洞口已被攻占,后路完全被截断。所以,汪华陷入了一个进不得进,退不得退的尴尬境地。万般无奈之下,汪华只好自缚,向王雄诞投降。就这样,占据歙州的汪华势力,被王雄诞轻松地消灭了:
先是,汪华据黟、歙,称王十馀年。雄诞还军击之,华拒之于新安洞口,甲兵甚锐。雄诞伏精兵于山谷,帅羸弱数千犯其陈,战才合,阳不胜,走还营;华进攻之,不能克,会日暮,引还,伏兵已据其洞口,华不得入,窘迫请降。
平定歙州汪华之后,王雄诞趁热打铁,兵锋直指占据昆山的苏州贼帅闻人遂安。闻人遂安长期占据昆山县,却无所归属,没有依附于任何一支割据政权,独来独往,是一支独立的武装势力。当初,沈法兴走投无路之时,便曾经率领残部,准备投奔闻人遂安,但最终还是兵败自杀身亡。
所以,攻克歙州后,王雄诞马不停蹄,率军直扑昆山,进攻闻人遂安。到达昆山之后,王雄诞仔细观察地形,发现昆山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强攻恐怕难以力胜,且耗费兵力、时日。思来想去,王雄诞不准备强行攻城,而是打算不战而屈人之兵,劝降闻人遂安,兵不血刃地拿下昆山。
于是,王雄诞一个人单骑来到城下,向城中的闻人遂安喊话,分析目下形势,“陈国威灵,示以祸福”。闻人遂安经过深思熟虑,明白自己如今已不是杜伏威的对手,还不如开城投降。随后,闻人遂安率领诸将,出城归降。就这样,王雄诞不费一兵一卒,招降了闻人遂安,拿下昆山。
自此前前后后,王雄诞先是率军击破李子通,荡平了江淮“三巨头”中头号霸主。紧接着,王雄诞又相继出兵,平定了歙州汪华、昆山闻人遂安两股割据势力。王雄诞因为这一系列的战功,被拜为歙州总管,赐爵宜春郡公。当然,王雄诞接受的是唐朝的册封,毕竟,他名义上,是在为唐朝征战江淮群雄。
同样,随着李子通、汪华、闻人遂安的相继失败与投降,江淮地区基本被杜伏威所占领。当时,杜伏威的地盘,尽有淮南、江东之地,其势力范围,“南至岭,东距海”。也就是说,杜伏威实现了对江淮地区的军事统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江淮之主,完成了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夙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