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游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章 罗艺兴衰(1)——幽燕枭雄,巍巍大唐:开国,燕山游侠,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时,幽州周边存在着一股割据势力——高开道。于是,罗艺主动向高开道求援。所谓唇亡齿寒,高开道当然不能让窦建德独吞幽州。接到罗艺求援后,高开道立刻率领两千骑兵,驰援幽州。窦建德见高开道率军前来,遂引兵而去。第一次攻打幽州,窦建德没有顺利将其攻下。
但是,不久之后,窦建德卷土重来,集结二十万大军,再次进攻幽州。显然,此番再攻幽州,窦建德是有备而来,足足纠集了二十万夏军,无论如何,也要一举拿下幽州,消灭罗艺。
战斗伊始,夏军大举攻城,原本已经突破城防,登上幽州城墙。不料关键时刻,罗艺麾下两员猛将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率领百名先登死士,由地道而出,突然直击夏军后背,掩杀过来。夏军猝不及防,四散溃走,被斩首一千二百余级。
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出其不意,大败夏军。看到夏军败退,罗艺不免有些轻敌了,率领军队出击,准备进攻夏军大营。不曾想到,窦建德早已在大营排好阵型。等到罗艺渐渐靠近大营,夏军将士突然冲出战壕,发起反击。罗艺一时不察,被打得大败。随后,窦建德乘胜追击,一直追至幽州城下。
然后,窦建德再次展开攻城,还是无法攻克幽州。万般无奈之下,窦建德只得率军,撤出幽州,返回大本营洺州。
窦建德两次进攻幽州,与罗艺打成了平手。夏军耗费了大量兵力,最终还是没能攻下幽州,反而损兵折将。同样,罗艺虽然保住了幽州,但自己的损失也不小,差一点就失去了幽州。
两次幽州之战,让罗艺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幽州城池坚固,但毕竟势单力孤,长期孤悬北方,绝非长久之计。这一次顶住了窦建德的进攻,不代表下次还能顶住。所以,罗艺认为,若要保住幽州与手中的兵马,必须依附于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很快,罗艺锁定了一支“潜力股”——李唐王朝。
攻打幽州失利,窦建德清楚地意识到,罗艺的确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短时间内,很难将其消灭。这个时候,窦建德想到了折中的策略,意欲招降罗艺,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幽州。故而,窦建德、高开道二人,相继派出使者,前来面见罗艺。二人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罗艺可以和自己合作。
不过,罗艺已经打定主意,准备率部归附李唐,哪里再肯与窦建德、高开道合作。更何况,窦建德两次攻打幽州,和罗艺结下了深仇大恨。与窦建德合作,无疑与虎谋皮。因此,罗艺对下属阐明了降唐之意,说道:
建德、开道,皆剧贼耳,化及弑逆,并不可从。今唐公起兵,皆符人望,入据关右,事无不成。吾率众归之,意已决矣,有沮众异议者必戮之。(《旧唐书·罗艺传》)
正好此时,唐朝也向罗艺抛出了橄榄枝。不久,唐朝特使张道源,来到山东,派人向罗艺传达了唐高祖李渊的意思,罗艺大喜过望。随即,武德三年(620年),罗艺主动上表唐高祖,表示愿意归顺大唐。
对于罗艺的归诚,唐高祖求之不得,给予了罗艺极高的待遇,唐高祖下诏,加封罗艺为燕郡王,赐姓李氏,籍册归属宗正寺管理。赐姓封王,足见唐高祖对罗艺的重视,这也是为了笼络住这位归附李唐的枭雄。从此之后,罗艺不再是割据一方的草头王了,而是唐王朝正式承认的封疆大吏。
另外一个方面,尽管罗艺主动归降唐朝,唐高祖对其赐姓封王;但是,他所统辖的幽州,其实与当初杜伏威的情况差不多,都是表面上降唐,地盘还在自己手中。略微有所不同的是,杜伏威占据的江淮地区,土地广袤,而罗艺的地盘,空间狭小,他缺少和唐朝讨价还价的资本与实力,对唐朝根本构不成威胁。
降唐之后,罗艺的确恪尽职守,为唐朝戍守幽州重镇,并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参加了平定河北刘黑闼叛乱的战争。从武德四年(621年)至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在河北两次举兵叛唐,声势浩大,波及范围广,危害性大,对唐朝中原之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平定刘黑闼叛乱,唐朝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历时一年,才剪平刘黑闼势力,平定河北叛乱。在平叛河北的过程中,罗艺负责镇守幽州,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军平叛河北,罗艺曾经出兵配合过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的军事行动。
比如,秦王李世民第一次率军,出征河北,攻打刘黑闼时,罗艺率领所部数万兵马,大破叛将刘十善(刘黑闼之弟)于徐河,俘斩八千人。第二年,刘黑闼借助突厥支持,死灰复燃,太子李建成挂帅出征,罗艺再次领兵,与李建成会师于洺州,共同讨伐叛军。在平定河北一事上,罗艺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皆有交集,并立下战功。
然而,平定河北叛乱不久后,武德六年(623年)二月,罗艺竟然主动上表唐高祖,奏请入朝述职。其实,奏请入朝述职,对于罗艺而言,是没有选择的决定,或者说,这是大势所趋。
前文说过,唐朝招降罗艺,与招降杜伏威的性质差不多。无论是杜伏威,还是罗艺,虽然名义上归降唐朝,但在唐高祖李渊眼中,依旧属于地方军阀,独立于中央朝廷之外。随着唐朝统一战争的不断胜利,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太久。
到了武德六年(623年),唐王朝已经完统一北方,用兵南方的战争,也在逐渐接近胜利。可以说,天下形势初定,大唐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这种情况下,摆在罗艺面前的选择,只有离开幽州,主动奏请入朝,才能打消唐高祖的疑虑。因此,罗艺主动离开了经营多年的幽州,入朝述职。
罗艺主动入朝,对此,唐高祖很是高兴。他觉得,罗艺还是很有眼力见的,省得自己传召罗艺入京了。所以,唐高祖对罗艺“遇之甚厚”,拜其为左翊卫大将军,依旧让罗艺执掌兵权。
虽然罗艺离开了幽州,来到长安。但是,唐高祖也清楚,罗艺常年镇守幽州,威名赫赫,战功无数,乃是一员边军大将,仍然要发挥他的长处。正好,那个时候,突厥经常入侵唐朝边境。由于罗艺镇守幽州期间,与突厥打过交道,素有威名。故而,唐高祖命罗艺以幽州总管本官,率领天节军,镇守泾州,抵御突厥:
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旧唐书·罗艺传》)
纵观唐高祖武德年间,罗艺的行为,还是比较安分守己的,配合过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平定刘黑闼叛乱,又奉命镇守泾州,抵御突厥进攻,拥有与突厥作战的经验。这样看来,罗艺也算是一位唐朝的开国元戎。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贞观初年,罗艺居然变得不安分起来,非但不服从唐太宗的命令,甚至最后打起反旗,拥兵作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罗艺重新反叛呢?面对罗艺的叛乱,唐太宗李世民又该如何应对?这一切的根源,那就是罗艺卷入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的储位之争中。
自从李世民攻克洛阳,破郑灭夏,加封“天策上将”之后,他与大哥李建成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且愈演愈烈。因为李世民功高盖世,对太子储位产生了觊觎之心,有了入主东宫的野心。李世民的狼子野心,让太子李建成也有了危机感。就这样,兄弟二人针对太子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角逐。
对于太子之位的争夺,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各不相让,使出了浑身解数。为了扼制李世民的夺储势头,李建成绞尽脑汁,平定河北叛乱,便是最后的例证。同样,平叛河北,也成为了罗艺政治投机的开始。
试想一下,李世民为什么敢以秦王身份,挑战大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归根结底,两个字:军功。自唐朝建立以来,李世民统率唐军,南征北战,横扫群雄,打下了大唐王朝的半壁江山,立下了无人可比的盖世功勋。
李世民的秦王集团,堪称是李唐王朝军事力量的中流砥柱,具备雄厚的军事实力。唐初七场统一战役,四场都是由秦王府完成的。况且,李世民本人,更是执掌大唐军权的“天策上将”;同时,秦王府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段志玄、张公瑾、侯君集、屈突通、刘弘基这些不世出的名将,都是出自秦王集团。所以,在军事方面,秦王集团具有压倒性优势。
太子集团与秦王集团对抗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和秦王集团抢夺军功。众所周知,李世民和整个秦王府,为大唐出生入死,打下了大唐的半壁江山,这个功勋是无人能比的。
因此,李建成的太子集团,如果想要抗衡李世民的秦王集团,首先,就要和秦王集团抢夺军功。在军功上,不敢说是超越秦王集团,但最起码,应该在军功上,和秦王集团平分秋色。这样,才有打败秦王集团的资本。
正好,武德五年(622年)四月,洺水之战不久后,刘黑闼借助突厥的扶持,死灰复燃,重新在河北举兵叛唐。刘黑闼的二度叛乱,让太子集团的不少成员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魏征、王珪等谋士,向太子李建成建议,主动请缨挂帅河北。一来,可以立下战功,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二来,则能趁机结纳山东豪杰,培植势力,积累与秦王集团对抗的政治资本。因此,经过一番权衡之后,第二次河北平叛,最终,唐高祖李渊还是命太子李建成挂帅出征。
李建成率军出征河北,身为幽州总管的罗艺,主动出兵,与太子所部会师于洺州,讨伐叛军。而恰恰在第二次平叛的过程中,李建成成功拉拢了罗艺,将他发展成自己的人。也就是说,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的储位之争中,罗艺是实打实的太子一党,站在了秦王李世民的敌对阵营。
正是因为,罗艺曾经是太子集团成员,所以,玄武门之变后,罗艺一直惴惴不安,担心李世民会秋后算账。尤其是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这种不安愈发强烈。最后,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罗艺竟然铤而走险,举兵谋逆。
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采取宽恕政敌的策略,赦免了不少原先太子、齐王一党的重要成员,几乎所有曾经与李世民为敌的人,都臣服于他。为什么偏偏罗艺起兵谋反,与众人不同呢?
原因很简单,李建成、李世民的争斗当中,罗艺作为太子一党,干了一件不知天高地厚的蠢事,把秦王李世民给深深得罪了。因而,罗艺心里便存着疙瘩,担心李世民会翻旧账。那么,这是一件什么事呢?
说起来,这就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李世民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可是,罗艺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是认为李世民不怀好意,想要随时报复自己。可以说,完是罗艺的疑心作祟。关于这件事情,史书上有着明确的记载:
艺自以功高位重,无所降下,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旧唐书·罗艺传》)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那是发生在罗艺刚刚入京的时候,他是带着军队来的。有一次,秦王李世民派遣左右亲信,来到罗艺营中,例行公事。没有想到,罗艺自恃功高位重,有些狂妄得没了边际。对待李世民派来的亲信,罗艺一点面子都不给,居然无缘无故,将他们殴打了一顿。
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况且,这些人都是代表秦王而来,例行公事。打了这些人,等于是当面扇了李世民一记耳光。大家想想,李世民何许人也,大唐的第一战神;罗艺又是什么人,一个曾经的地方军阀而已。堂堂大唐战神,竟被一个地方军阀如此羞辱,李世民的内心感受,可想而知。
事后,不仅李世民不高兴,就连唐高祖李渊,也有些生气了。无论是维护朝廷尊严,还是维护儿子的颜面,唐高祖都觉得,罗艺做得有些过分。因此,唐高祖下令,将罗艺关押起来,以示惩戒。不久之后,突厥犯边,唐高祖又将罗艺重新释放出来,允许他戴罪立功,也算是给了李世民一个面子,给了罗艺一点教训。
所以,这才是罗艺一直惴惴不安的原因。在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之前,罗艺曾经深深得罪过他,二人结下了梁子。玄武门之变,罗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但作为隐太子一党,罗艺却惶惶不可终日,加上他又曾经对李世民不恭。因此,罗艺非常担心,李世民在杀掉太子、齐王后,会拿自己这个边将开刀。
说到这里,有人也许又会问,难道罗艺不清楚李世民的实力与能量吗,他难道不清楚这件事的后果吗?他当然清楚。那么,罗艺对李世民的态度,为什么还如此无礼,甚至不惜得罪他?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罗艺误判形势。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正是太子集团、秦王集团斗得最激烈的时候。况且,罗艺那时已经站在太子阵营,与李世民是敌对关系。罗艺毕竟是一介武夫,带兵打仗还可以,政治上却不是多么敏感。
在罗艺看来,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互相争夺储君之位,两大阵营互相角力,势均力敌。从表面上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因此,罗艺错误地认为,李建成是太子,李世民是秦王,单从政治身份而言,似乎李建成的胜算更大,李世民的希望,极其渺茫,几乎不存在打败太子,取而代之的可能。
既然如此,双方势均力敌,平分秋色。同时,罗艺又为太子李建成效力,自然要竭尽力,为自己的主子卖命。故而,罗艺故意折辱李世民,也是在向李建成卖个好,博一个不错的印象。
第二,罗艺性格使然。
前文说过,罗艺为人桀骜不驯,狂妄倨傲,以抗上闻名。比如,前面说过,隋朝末年,罗艺督军北平郡,与驻守幽州的老将李景不和,二人闹得很不愉快。结果,罗艺愤愤不平,竟然想要公报私仇,意图陷害李景,向隋炀帝诬告李景谋反。幸好,隋炀帝了解李景的为人,才没有被罗艺的一面之词蒙蔽。
不难看出,罗艺的性格当中,具有一种天生叛逆的成分。归降唐朝之后,罗艺长期镇守幽州重镇,统率边军,屡立战功。这样一来,更让罗艺桀骜不驯的性格,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看谁都不顺眼,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新唐书·罗艺传》中记载了罗艺的性格,“负其功,且贵重不少屈”。
罗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甚至,罗艺还不把战无不胜的秦王李世民放在眼里,最终得罪了李世民。罗艺的性格,特别容易得罪人,这并不奇怪。但是,罗艺为什么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得罪秦王李世民?
事实上,罗艺与李世民之间,曾经有过合作。刘黑闼起兵作乱之后,李世民率军平叛讨逆,罗艺作为镇守幽州的大将,主动出兵,策应李世民主力的行动。也就是这次军事合作,让罗艺有些轻视李世民。
众所周知,在唐初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居功至伟,南征北战,横扫群雄,打下了大唐的半壁江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战神。然而,在罗艺看来,他却不是这样认为。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平叛河北的过程中,使得罗艺对于李世民的印象,有了一种认定,众人有些神化这位秦王了。
前文提及过,平叛河北的过程中,李世民只注重武力征讨,忽略了政治安抚。虽然经过洺水之战,李世民大破刘黑闼主力,但是,不久之后,刘黑闼借助突厥势力,死灰复燃。不过,李建成挂帅亲征河北,一改李世民的武力征讨模式,偏重于安抚人心,迅速击败叛军,彻底平定河北局势。
通过平定河北叛乱,罗艺认为,太子李建成比秦王李世民要强。因此,李建成亲征河北期间,趁机笼络山东豪杰,发展势力,罗艺自然而然,投到了太子李建成的麾下,为太子集团效力。至于如何对待秦王李世民,罗艺的做法,简单粗暴,毫无情商,当众羞辱秦王,将自己架在炉火上烧烤。
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的争斗,将半数文武官员牵涉进来。当然,其中有些人,完是政治投机行为,罗艺便是其中之一。可是,罗艺的眼光,实在是太差劲了。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太子、秦王的斗争,李世民绝对斗不过李建成的,自己站在太子一方,绝对是胜利者的一方。
可惜,罗艺失算了。他没有想到,处于劣势的秦王李世民,竟然剑走偏锋,孤注一掷,通过一种流血政变的方式,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从而逼迫唐高祖李渊退位。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完胜,罗艺直接傻眼了。原本,自己还是太子集团的重要成员,一夜之间,居然变成了隐太子的旧部。回想起自己曾经得罪过李世民,想必新太子李世民肯定恨透了自己。
按照罗艺的思维,李世民刚刚杀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局势不稳,肯定要树立威信。什么是树立威信的最好办法呢?杀人。作为手握边军的大将,又是原先隐太子的心腹,而且又曾经得罪过李世民。往事重新涌上心头,罗艺越发感到不安,觉得李世民一定拿自己开刀,死期将至。
那么,刚刚当上太子,手握大权的李世民,是否会如罗艺想象的一样,为了稳固地位,大量清除太子、齐王余党,对罗艺下手呢?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明明已经表示不计前嫌,主动向罗艺示好,对其封官赐邑,恩重有加。既然如此,罗艺为何依旧执迷不悟,一意孤行,走上了谋逆的不归路?最终,罗艺又会落得一个怎样的下场。面对公开起兵谋逆的罗艺,初登大宝的唐太宗,又将怎样平息这场边镇兵变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