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3章 流言蜚语,初唐:砥砺前行,无言不信,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03章 流言蜚语</p>
依照陈青兕最理想的计划,自然是等到渊男生与渊男建、渊男产两败俱伤的时候,或者有任何一方支持不住,向大唐求助的时候,由自己统兵,一举覆灭高句丽,将自己此番出征百济,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p>
抚慰百济,马踏平安京,再灭高句丽,可称完美。</p>
但京中的情况有些不乐观,在他离开的这些年里,因为李治的身体问题,武皇后如历史一样崛起。</p>
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意识到武皇后的崛起会给大唐带来什么。</p>
尽管牝鸡司晨之事,让朝中绝大多数的文武都很气愤,不少方正的官员出言反对抗议。</p>
但面对李治的强势,反对的官员都没寻得点上,也没有真正将之当回事情。</p>
毕竟李治也有自己的理由,这种关于让权太子或让权宰相的事情,真正的官场老狐狸是不愿意过于深入的。</p>
大多都是表明自己不支持的态度,但也没有真正赌上自己的前途去谏言抗议,对于武皇后没有半点影响。</p>
她依旧越来越得宠,对于庙堂行政的把持也越来越深入。</p>
如果真让武皇后在封禅事情上得逞,那离帝后同朝就不远了。</p>
真到那个时候,等到文武官员意识到势大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p>
现在的武皇后只是李治的一枚棋子,但封禅后的武皇后,有了政治资本,将会晋升为李治政治上的盟友,成为他把控朝局的臂膀。</p>
那个时候的武皇后可就动不得了。</p>
棋子随时随地是可以舍弃的,臂膀又怎么能轻易舍弃?</p>
要想压下武皇后,避免历史重演,现在是最佳时候。</p>
他必须回去……</p>
尽管会让此行变的那么不完美,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p>
至少回去了,能够早一些见自己的妻子跟儿子。</p>
陈青兕自我安慰似的想着,不行。</p>
陈青兕越想越觉得,这时回去也太亏了,多好的扬名立万的机会?</p>
回去是必然的,但怎么样也得多得一些东西。</p>
陈青兕暗自盘算着。</p>
刘仁轨见陈青兕想的入神,还以为他又有什么谋划,也不打断他的思绪,也想着未来的百济当如何治理。</p>
刘仁轨政治目光卓越,他如何看不出,陈青兕有心培养自己成为继任者?</p>
他并不打算改变陈青兕的大局安排,却也不想一味依从,在细节上他有自己的想法,自是以自己为先。</p>
有了!</p>
陈青兕想到李治腹黑心眼小的性格,眼睛突然一亮,倒是可以利用利用。</p>
他让刘仁轨下去忙自己的事情,然后亲自写了一封奏疏,再一次将高句丽的情况细细表明,奏疏中将自己对于高句丽的判断,一一写下。</p>
奏疏传到洛阳,传到李治手上。</p>
看着奏疏里祸起萧墙的高句丽,知道这一切都是陈青兕的谋算……</p>
想着陈青兕出镇百济之后,发生了一连串事情,抚百济、慑新罗,破倭国,乱高句丽,短短两年出头,东北居然大定。</p>
李治再一次感受到陈青兕所展现的才能,暗暗震撼。</p>
将手上的奏疏合上,李治暗思:“也不知渊男生与渊男建、渊男产什么时候能够分出胜负。”</p>
在奏疏里,陈青兕有过对高句丽局势的预判。</p>
渊男生与渊男建、渊男产终有一方会失利,而失利的一方,必然会向朝廷求救。</p>
只是求救,断不可答应。海东许有一新罗,不许再多一个高句丽。</p>
仅一新罗,翻不起风浪,但再加一高句丽,彼此联合起来,与唐廷是一大危害。</p>
高句丽必灭,不许以藩属国的形式出现。</p>
待其中一方,生机全无,自会放下身段乞降。</p>
届时,覆灭高句丽时机,到来。</p>
只是两个月,李治果然收到了高句丽的求援。</p>
求援的是渊男生。</p>
渊男生的能力在渊男建、渊男产身上不假,奈何他手上没钱,库里无粮。他所掌控的疆域位于辽东附近,那里让唐军袭扰的几乎成了不毛之地,除了有坚固的山城,经济环境差不多退至石器时代。</p>
渊男建、渊男产再不济也拥有高句丽最富饶的两大产粮地,内部资源可以循环。</p>
双方交战了十数次,尽管渊男生靠着才能,胜多输少,但面对渊男建、渊男产源源不断的支援,最终以失败告终,退守据点。</p>
渊男生所掌控的据点城池都是防止唐军进攻所建,守备森严,其中不乏昔年让李世民望而却步的安市城。</p>
渊男建、渊男产拿这些城池也没有办法,双方再度陷入僵持。</p>
本就缺乏经济,又吃了败仗。</p>
渊男生只能选择求助唐廷,希望大唐能够出兵,协助他夺回高句丽的掌控,并且保证高句丽世世代代成为唐王朝的附属国。</p>
其实就算陈青兕不提一嘴,李治也不会同意这个要求的。</p>
高句丽可是他心中最想覆灭的国家,怎么样也不会愚蠢到在这种时机下,还给高句丽机会。</p>
李治这一次压根就没有理会渊男生派来的使者,别说亲自见面,就连礼部的高阶官员都不给安排,只是出于大国雅量,给安排了驿馆,吃住无忧。</p>
不过得知高句丽真就安排使者求援,李治也忍不住说了一句:“孔明、景略不外如是。”</p>
洛阳,白马寺。</p>
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正在寺内游玩。</p>
一行人驻足于白马寺的白马面前,评头论足。</p>
博学的少年,述说着白马寺的历史。</p>
“这白马寺可不是一般佛寺,乃佛教东传后,第一座官办佛寺,也是我汉传佛教的释源和祖庭。我们所见景象,不及昔年豪华万一。只是经过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乱’,洛阳惨遭焚毁,白马寺也难以幸免。前朝文帝杨坚信佛,地方官员作了一定修缮,才有我等眼前之景。每年浴佛节,都有四面八方的佛家信徒来此参拜。其中不乏他国僧侣……”</p>
少年叫李思冲,父亲是李敬玄,官拜右肃机、检校太子右中护。</p>
作为赵郡李氏南祖房的翘楚,门第清华,才学亦是渊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