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张元林带队打响第一炮,陈书记表现平庸三过家门不敢入(修改重发)
真的在写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20.张元林带队打响第一炮,陈书记表现平庸三过家门不敢入(修改重发),四合院:从截胡秦淮茹开始,真的在写了,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什么情况这是,难道是工地上出了事儿?”</p>
下意识的,张元林以为是出了事故,不然没道理大晚上的出动这么多人。</p>
本来白天干活就够累的了,吃过饭肯定都想好好休息,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发生,想来没人愿意这么晚了还跑出来折腾。</p>
最关键的是,从集体宿舍跑出来的人杂七杂八,什么工种都有,要知道他们都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单独作业,根本没道理这么多人集体出动。</p>
难道说,出了事的地方不止一个?</p>
这不应该啊,自己设定的改革计划虽然要推翻原有的设施,但是每一步都建立在安全合规的基础上,怎么都不可能置人命关天的事情于不顾。</p>
有风险的事情肯定会小心谨慎的应对,要是拿不准主意宁可暂停放弃,这也是张元林做事的一贯准则。</p>
想到这里,张元林的心情变得沉重紧张,没有再多想,赶紧披上衣服就出了门。</p>
等追上了大部队,张元林却发现这帮人三俩成群,欢声笑语,哪里有一丁点出了事儿的样子。</p>
这让张元林非常不理解,只得抓一个人问问具体是什么情况。</p>
一看是张元林拦路,扛着工具的工人眼睛一亮,连忙上前感谢道:</p>
“张师傅,您对我们真的太好了,为了帮大家解决困难,特地请了娄家来帮助我们,对于您的恩情,大家伙儿是没齿难忘,可我们拿不出钱给您,就只能替您多做事,多干活。”</p>
很快陆陆续续有人注意到张元林的到来,纷纷向他靠拢,诉说着对张元林的感激。</p>
听到大家的解释,张元林总算是明白了他们大晚上扛着家伙事儿要去做什么,并非是出了大事故,而是他们为了偿还恩情选择自愿加班!</p>
这让张元林感到十分的欣慰,看样子他选人的眼光还不错,来的都是些有情有义的真汉子,这些人知恩图报,张元林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去培养他们。</p>
虽然这次出来跟着张元林是打白工,不拿一分钱,但是跟着张元林学到的进阶本领将来回去以后随便去哪里都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他们竞争上岗的明显优势。</p>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以后,他们会比现在更加的感激张元林的大恩大德。</p>
除此之外,还令张元林感到意外的是娄家的态度。</p>
在出发前,张元林和娄半城有过一段私密的谈话,没有什么过于沉重的话题,更像是老友对老友临行前的道别和叮嘱。</p>
最开始娄半城的意思是张元林在外面遇到了任何困难都可以找地方用电话或者信件与他联络,只要是娄家能触及到的地方,娄家就一定会全力以赴的伸出援手,或者是第一时间疏通关系给予相应的帮助。</p>
张元林表面上答应下来,实则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当只是娄家的善意,或者说习惯性的客气几句。</p>
毕竟出了四九城,娄家的名头就不怎么好用了,更何况现在已经不是从前,并非以某个家族的能量就能轻易左右地方的决策,尤其是涉及到更高层面,那些家族的影响力就更小了。</p>
但根据这些工人农民们接收到的回信来看,娄家对他张元林的提醒十分重视,也认认真真的的落实到位,没有丝毫的马虎。</p>
所以张元林感到意外,他没想到娄家会这么听自己的话。</p>
“嗯,看样子娄家背地里遇到的麻烦比我想象中的要多,不然也不会对我的随口一提如此听劝,有点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了。”</p>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娄家愿意听我的话说明他们很信任我,既然如此,那不如来做一笔对大家都好的公平的交易。”</p>
“正好全国推改革搞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你娄家早晚要碰到大麻烦,守着那些家产没啥意思,还是拿出来做口碑更划算,拿钱消灾嘛,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p>
张元林心里想着,决定抽个时间给娄家写封信,内容的开头写上工人农民们对他们娄家伸出援手表示万分感谢,接着告诉他们要继续行善,做好事不能停,其次就是旁敲侧击的提醒他们再大方些,主动提供更多的金钱和物资支持这次全国范围的行动。</p>
如果娄家人真心的信任他张元林,那就肯定会照着提示去办,这样做不敢说可以保住娄家丝毫不受历史洪流的冲刷影响,但最起码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p>
娄家拥有雄厚的底蕴,只要不受到致命伤,不被一刀切,将来留在内陆并且重新崛起的机会还是很大的。</p>
张元林虽然已经对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规划,但也明白独木难支,一个人挑战全世界的难度,条件允许的话,肯定是需要盟友来分担压力的,像娄家这样的大家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p>
回过神来,张元林看向眼前干劲十足的工人和农民,知道这时候不应该阻止他们,以免坏了士气,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便叮嘱道:</p>
“行,你们肯卖力的干活儿,咱们也能尽快的把这第一个项目顺利完工,往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来,干好了这个项目大家一起回家休息休息,看望一下家人,然后再继续第二个项目。”</p>
“虽说是参与上山下乡的行动,但我有我的想法,上头的领导也同意让我用我的方式带领你们做事,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大家的信任,所以各位一定要安全作业,不可出现一丝一毫的意外!”</p>
按照组织上的意见和管理条例,去上山下乡是要到某个地方呆上很长一段时间的,如果像一阵风一样来了又走,那是不可能成事儿的,也更别提搞成绩做贡献了。</p>
可张元林有他自己的计划和打算,按部就班的出来,不动脑子琢磨说难听点也是在混日子,原本当地的条件和水平如何,不可能因为多点人来帮忙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想要走出新的路子来还得有人顶上去搞发展搞创新。</p>
就像陈书记带领的那一队,他们打算围绕着四九城的供需来做事,虽然符合大部分人的建议和提醒,可这么做会错过对其他地方的支援。</p>
而其他人根据命令到指定地点去上山下乡,一样是没有个人想法的,如果不能让当地发生改变,那就没办法离开,这么一来,不到最后运动结束都走不了。</p>
张元林就不一样了,他要敢为人先,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改革和发展去的,说是带头参与,实际上也只是借这项运动,这个机会大展身手,顺便推进全国各地的生产以及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p>
倘若未来十几年的历史进程比较平缓,张元林也不会上赶着抛头露面,可后面即将发生的是大面积的饥荒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千家万户,这期间饿死了不少人,要知道在国力孱弱求发育的阶段,充足的人力是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p>
所以张元林这一次冒险出手,也是想尽可能的减少人力的损失,为将来国力爆发式上升打下扎实的基础。</p>
面对张元林的关心,工人和农民们感受到了一阵温暖,一个个笑着表示绝对会按照张元林定下的规章制度做事。</p>
“走吧,同志们,只要没累坏,咱们就铆足了劲干,等这里的项目结束,张师傅就带着咱们回家和一家老小团聚咯!”</p>
随着一声欢呼,众人扛起工具,拿上火把和灯具,众志成城的加班去了。</p>
看着大家伙儿远去的背影,张元林心中感慨万千,又驻足了片刻,他转身回了屋里,拿出了计划书,翻阅了一会儿后便开始进行涂抹修改。</p>
“照这个速度下去,我原本做的计划都得提前了,这样也好,早点完事我也好早点回去,继续当个小小的机修工,过那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悠闲日子!”</p>
……</p>
就这样,在家人的好消息和共同的激励下,不拿一分钱工资的工人和农民们却是全心全意的替张元林卖命的工作。</p>
原本计划最快也要半个月才能完工的项目只用了一个礼拜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再就是张元林要亲自到场验收,检查一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顺利的话预计两天就能彻底收尾。</p>
说是来帮忙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实则是借着这个幌子把当地落后的地方全部推翻重建。</p>
张元林知道自己是初来乍到,即便是有四九城大领导的书信撑腰也很难取得地方领导以及居民的绝对信任,为了不闹矛盾,不发生冲突,就只能先老老实实的带着组织上的命令先入驻。</p>
等一切都稳定下来后,张元林就立马安排人手对当地的一切现状进行改革,该修的修,该拆的拆,该建的建。</p>
从当地的道路开始着手,不适合运输的路修缮或重建,不方便运输的地方就开拓新的道路,如果一个地方连条像样的大路都没有,连一套像样的道路系统也不存在,那就不可能真正的发展起来。</p>
接着是升级当地日常使用的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好的工具就是增产的好武器,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把全套工具更新到位,才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p>
然后是选地和开荒,以及完善灌溉功能,这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针对的是粮食增产方面,一旦耕种的效率提升了,原本的田地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开疆拓土也很关键,跟着灌溉系统也要搭配上去,农作物离了水可活不下去。</p>
紧跟着就是最后一步,改良工农业的工艺和耕种过程,这也是最核心的步骤,老旧的工艺和过程优先不用提,但是缺点却能找出一大堆来,张元林亲自来到这里,就是要破旧立新。</p>
当然了,地方领导和居民不是傻子,更不是瞎子,在得知张元林带人过来的目的是增派人手时,他们自然是表示欢迎的。</p>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张元林等人的动作幅度过大,短短的几天时间就把村子原本的面貌修改的乱七八糟大变样,于是一个个都变得警惕起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