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真有一“辆车”的考验与野心勃勃的石油之城
小兵王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4章 ,真有一“辆车”的考验与野心勃勃的石油之城,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小兵王2,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贾谊道:“的确,现在大汉最赚钱的就是这些研发机器的。尤其是研发出一台实用型的机器。可以在几年内富可敌国。但这行业没点技术,根本进入不了。”</p>
“殿下要管营就要想办法往机械行业发展,机床机械厂已经成为大汉一切产业的源头了。”</p>
离开杜县之后,徐爱民一行人来到了雍县,这也是他们此次巡视最重要的一个县。</p>
刚进入这个县的范围,徐爱民就感受到这个县的与众不同了,别的郡县最多是碎石路,但这里距离县城还有几十里,就出现了一条笔直流量的沥青马路,这就显示了他非同一般的财力。</p>
同时在这条沥青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行走着一辆辆油罐马车,这些油罐马车的数量太多了,以至于排成了一条长龙,既看不到头,也望不到尾。</p>
贾谊介绍道:“雍县是大汉煤油的炼化基地,关中上千万的百姓石油都煤油,大部分都是从这里炼制出来的,石油带来的财富让雍县快速府衙,一年成邑,三年成都的神话,再次在关中出现,这是我大汉一个行业带动一座县城的典范。”</p>
雍县是关中比较普通的县之一,唯一的不同之处可能就是秦王室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但现在就是大汉朝,这反而成为了政治上的劣势。</p>
但十几年前大汉把这里定为石油的炼制中心之后,在这里建立了整个大汉最大的炼油厂。</p>
雍县的一切就变得不同了,石油带来的天量财富让这里变得日新月异,10年的时间,雍县的人口增加了10倍,从一个几万人的小县城变成了一个几十万人的大都市,富裕程度直逼长安。</p>
徐爱民来到雍县的煤油炼制厂,里面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容器罐,这些罐子里面装着各种石油,而后经过煅烧,冷却,凝炼出煤油,再装到马车上,把这些煤油运输到整个大汉的各地,遗留下来的汽油做武器,小心存储,沥青则由马车运向大汉的各个工地当中。</p>
徐爱民问炼油厂厂长道:“你们炼油厂一年有多少产值?”</p>
厂长傲然道:“殿下,我们炼油厂每年的产值突破了10亿钱,整个大汉没有一家工厂比我们的产值高,哪怕是霸上钢铁厂也是一样的。”</p>
以前大汉第一的工厂就是霸上钢铁厂,而庸县的炼油厂是打趴老霸主登上霸主的宝座的。</p>
徐爱民看着四周那些高大的原油罐子,对这个数据一点都不怀疑。</p>
这就是一个石油的城市。整个城市产业链也全部围绕石油展开,有钢铁厂,但主要是为了建造装石油的容器罐,和用来装石油的铁皮罐,有属于自己的马车厂,但制造的却是用来运输煤油的专业的马车和拉沥青的马车,炼制石油的残余的沥青,成为了这个县城的最好建筑材料。</p>
县城内部的道路全部被沥青马路取代,同时四通八达的沥青道路不断联络的各条大路,甚至出现在乡村之间的驰道也用沥青马路连接。这是整个大汉唯一一个实现了乡乡通驰道的县城。</p>
海量的财富给这个雍县百姓带来了非同一般的傲气。这样说吧,在整个关中有好几个小长安的县城,这其中整个关中的百姓最认可的还是雍县是小长安,但雍县对这样的称号却不屑一顾。</p>
小长安也能算夸奖人的话。我们要做就做比肩长安城的城市。</p>
因为炼油厂太过于庞大了,徐爱民巡视一圈直接到了晚上就住在炼油厂的招待室当中。</p>
在晚上聊天的时候,徐爱民感感叹道:“大汉要是多几个这样的巨型作坊,那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p>
张辟疆有点哭笑不得道:“殿下某三年前从西域经过雍县,这个县城的百姓不但傲气冲天,野心很大。他们一直有想脱离内史郡的打算,想要并入陇西郡。”</p>
“嗯?”徐爱民满脸问号,好好的京城百姓不当,要加入偏僻的陇西郡。他完全想不通这其中的逻辑。</p>
张辟疆道:“他们想以小吞大成为陇西治所。”</p>
徐爱民恍然大悟道:“这倒也说得过去,几十万的人口即便是放在中原也是可以成为治所,雍县在内史也是人口第二多的城池。”</p>
张辟疆道:“但他们的想法被内史令强硬镇压了,雍县现在是内史第二缴税大县,只在长安限制下,内史令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事情的。”</p>
徐爱民道:“孤也接受不了,雍县一年的税收就超过了七亿钱,少了这笔钱,内史的很多事情就不好做了。”</p>
不过他的身份可不只是内史右令,还是大汉的太子,未来的皇帝,雍县这样的强大的县城去了陇西郡,也的确是可以带动陇西的发展,不要看同属于关中,陇西这些年就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人口增长的数字甚至赶不上大汉的平均水平。陇西郡的确需要一个经济中心带动全郡的发展。</p>
当然这只是徐爱民的一个念头,他现在的岗位是不允许他做这样的事情的。</p>
五月十五日。</p>
徐爱民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巡视,跑遍了内史四十一个县城,再次回到了长安城。</p>
“右令,你这段时间跑来跑去辛苦了!”周昌道。</p>
徐爱民笑了笑道:“令君,孤是年轻人,当然要到下面跑一跑,而且长安在令君的手下发展的如此好,也算不得很辛苦。”</p>
“也是,陛下最重要是到地方上巡视,这样才能了解对方的情况。”</p>
然后他问道:“你觉得地方情况如何?”</p>
徐爱民道:“内史各县也算是发展的欣欣向荣,农业,工业各方面都在稳步增长,百姓的收入增加,对朝廷的政策也算是拥戴。”</p>
周昌笑道:“这不是朝廷的上计,还是说说下面的问题吧。”</p>
徐爱民想了想道:“令君,孤这些天考察了内史的工业区,觉得这些工业区同质化太严重,没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也很难形成产业崛起,看到其他纺织业赚钱,就建立一个纺织工业区,看到炼铁赚钱就想做炼铁厂。因为同质化竞争就极其激烈,下面的县根本也没赚到多少钱。</p>
而长安城又安置了太多优秀的工厂,这就导致天下优秀的工匠,还是关中的农夫都蜂拥而入的往长安城涌入,给长安城居住治安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p>
孤认为我我们内史府衙要发挥自己的领导责任,把长安城一些优秀的工厂合理的分在下面的县城当中,这样既可以在关中创造新的经济中心,也可以让这些县城分担长安城的人口压力,更可以带动这些县城百姓的共同繁荣。”</p>
周昌笑道:“高瞻远瞩,其实老夫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很难付诸行动,不过殿下的话,应该可以扛住这个压力。”</p>
对内史令来说,长安的政务才是一切的根本,在长安城发生任何事故,那都是可以通到天的大事故。</p>
而周昌为内史令在这十年时间,他觉得最难做的事情就是控制长安城的人口了。</p>
长安的人口突破了160万,这在战国时期,韩国全国的人口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一座城池就能顶上一个国家的人口,尤其是这些人口还在快速增加,周昌内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p>
他也有合理布局产业链的想法,只可惜内史赚钱的工厂基本上被少府控制,那些厂长个个脾气大的很,连少府令的命令都敢反驳,就更不要说他这个不搭架的内史令了,而内史府衙的汉吏也不想把长安城的产业分散到其他县,所以周昌也只能放弃这样的想法。</p>
(本章完)</p>
(/39086/39086959/10100463.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