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到达百济,谋划百济
三吃糖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1章 到达百济,谋划百济,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三吃糖豆,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们虽来自大汉,但我百济亦有自己的规矩与难处。若收留你们,你们将如何自处?又能为我百济带来什么?”国王继续问道。</p>
李肃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我家主公精通兵法谋略,可协助百济训练军队,增强国防。我等众人亦有各自技艺,可在农业、商业等方面为百济出谋划策,促进百济的繁荣。且我等带来了大汉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手工技艺,若能在百济推广,必能使百济百姓受益。”</p>
百济国王沉思片刻,与大臣们低声商议了一番。</p>
“好吧,朕可暂时收留你们。但你们需遵守百济的律法,不得肆意妄为。且要将你们所说的农耕技术与手工技艺传授给我百济子民。”国王最终说道。</p>
贾长生心中大喜,连忙拜谢:“多谢陛下大恩,我等定当遵守陛下旨意,为百济的发展尽心尽力。”</p>
从王宫出来后,贾长生等人回到岸边,将消息告知船队众人。众人欢呼雀跃,纷纷开始准备登岸事宜。</p>
“主公,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终于有了立足之地。”赵峰兴奋地说道。</p>
贾长生望着这片即将成为他们新家园的土地,缓缓说道:“没错,这是新的开始。我们要在此地生根发芽,积蓄力量。虽然远离大汉,但我们的目标从未改变。总有一日,我们会重返大汉,掌控那片属于我们的江山。”</p>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贾长生带领众人开始在百济安顿下来。他们与百济百姓友好相处,传授各种技艺,同时也在暗中扩充自己的势力,为未来的宏图伟业继续谋划着,而这片海外之地,也将成为他们崛起的新起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书写出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p>
贾长生回到营地,立即召集心腹们入帐商议。众人皆知晓,此次所谓的“投靠”不过是权宜之计,占据百济才是长远目标,因而帐内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期待。</p>
贾长生率先开口:“诸位,今日虽得百济国王首肯暂留,但我等志在掌控此地。且先说说你们对百济兵力与防御的观察所得,赵峰,你来讲讲。”</p>
赵峰抱拳起身:“主公,据我观察,百济军队人数约有三万之众,然装备参差不齐,多为简陋的刀枪剑戟,铠甲亦不精良。其防御重点在几座主要城池,如都城熊津,城墙高大厚实,但其余城防相对薄弱。且士兵训练有素者有限,作战多凭勇气,缺乏精妙阵法与战术配合。”</p>
贾长生微微点头:“如此说来,其军事力量并非坚不可摧。李肃,你对百济朝政与民间舆情有何见解?”</p>
李肃轻抚胡须:“主公,百济朝政看似稳定,实则贵族势力相互倾轧。国王虽有权威,但对偏远地区掌控力渐弱。民间百姓对我等到来,多有好奇与敬畏,若我等施以仁政,不难获取民心。然百济有部分保守贵族,对我等外来者心存疑虑,恐会暗中作梗。”</p>
贾长生沉思片刻:“那在经济方面,孙瑜你有何发现?”</p>
孙瑜拱手道:“主公,百济农业尚算发达,盛产稻米等粮食作物,但耕作技术落后于我大汉。商业则集中于几处繁华城池,以物物交换为主,货币流通未广。且其手工业粗糙,若我等能引入大汉的先进工艺,必能迅速掌控其经济命脉。”</p>
贾长生眼神深邃:“既有所短,亦有所长。陈影,你负责的情报网,可探得百济有无外援或潜在盟友?”</p>
陈影低声道:“主公,百济与高句丽时有摩擦,且与倭国亦有往来。但高句丽目前自顾不暇,倭国远在海外,虽有联系,却难以在短期内对百济形成有力支援。”</p>
贾长生站起身来,踱步片刻后说道:“既如此,我等占据百济,可分几步走。其一,军事上,赵峰你挑选精锐,伪装成普通士兵,混入百济军队,暗中学习其指挥体系与布防弱点,同时结交一些底层军官,必要时可策反。待时机成熟,我军里应外合,夺取关键城池。”</p>
赵峰领命:“末将遵命,定当谨慎行事。”</p>
“其二,李肃你率一干谋士,广交百济有识之士与不满贵族,挑拨其内部矛盾,分化他们的力量。扶持亲我之势力,让百济朝堂陷入混乱,无暇顾及我等动作。”</p>
李肃应道:“主公此策甚妙,肃必全力以赴。”</p>
“其三,孙瑜你着手在民间推广我大汉的先进农耕与手工技艺,与百姓建立良好关系。同时,秘密控制百济的商业要道与重要资源,逐渐削弱其经济根基。”</p>
孙瑜点头:“瑜明白,定让百济经济在不知不觉中为我所用。”</p>
“陈影,你继续加强情报搜集,密切关注百济国内动态以及周边国家的反应,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回报。”</p>
陈影道:“影定不辱使命。”</p>
贾长生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诸位,此计需步步为营,切不可操之过急。我等在百济根基未稳,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务必小心谨慎,团结一心。待百济国内乱作一团,军事上又被我等掌控,便是我等取而代之之时。那时,百济将成为我等在海外的坚实根基,凭借此地人力物力,我便可谋划重返大汉,成就霸业。”</p>
众人齐声高呼:“愿为主公效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p>
此后数月,众人依计行事。赵峰的手下在百济军队中逐渐崭露头角,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者;李肃的谋士们周旋于百济朝堂与贵族之间,朝堂上的争斗愈发激烈;孙瑜在民间的推广也取得成效,百姓对贾长生等人越发敬重与依赖;陈影的情报网如蛛丝般密布,任何细微的动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p>
而贾长生则居中调度,密切关注各方进展。他时常与心腹们深夜密谈,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策略。</p>
(本章完)</p>
(/44356/44356246/10100380.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