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准备占领百济国
三吃糖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2章 准备占领百济国,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三吃糖豆,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位,今八城入我囊中,百姓亦归吾等治下。然百废待兴,当务之急,乃是分地以收民心,兴农以足民食,渔捕以补其缺。唯有如此,方能使百姓安居乐业,我等亦能在此地站稳脚跟。”贾长生洪亮的声音传遍四方。</p>
谋士李肃上前一步,说道:“主公,分地之事,需慎之又慎。可先丈量八城之田地,依其肥瘦、远近、水源等条件划分。为显公正,可召集城中有名望之长者、乡绅及百姓代表共同参与。每户按人口多寡分配,同时,为鼓励开垦荒地,可许以新垦之地数年免税之优惠。”</p>
贾长生点头赞许:“此议甚好。孙瑜,你且筹备此事,务必要做到公平公正,让百姓无怨言。兴农之事,你亦有何良策?”</p>
孙瑜拱手道:“主公,可先查看本地作物,对比大汉先进农耕之法。引入新的作物品种,如大汉之高产谷麦,其产量远超百济原有作物。再者,改良农具,推广牛耕技术,组织农夫学习先进耕种技巧,如深耕、灌溉、施肥之法。还可设立农官,督导农事,奖励丰收,惩罚怠惰。”</p>
“善。那渔捕之事,陈影,你可派人探查八城周边水域,何处鱼群密集,适合捕捞。”贾长生转身吩咐道。</p>
陈影应道:“主公,影已派人前去。据回报,城东之海湾、城北之河流,鱼群颇为丰富。然当地渔民捕捞之法简陋,多为小船小网,效率低下。”</p>
贾长生思索片刻:“可令工匠打造大船大网,传授渔民先进捕捞之术,如鱼群追踪、深水捕捞等。同时,设立鱼市,规范渔获交易,防止商人压价,保障渔民利益。”</p>
于是,各项政令逐步推行。孙瑜带领一干人等丈量土地,百姓们纷纷前来围观。只见孙瑜等人手持工具,仔细测量,每一块土地的情况都详细记录。</p>
“此次分地,真能公平否?吾等百姓,可盼着能有块好田呐。”一位老者担忧地问道。</p>
孙瑜笑着回答:“老丈放心,此次分地,有诸位共同监督,必是公平公正。主公心系百姓,定不会让大家失望。”</p>
在分地的同时,新的作物种子也开始在八城的土地上播种。农官们穿梭于田间,指导农夫们耕种。</p>
“这新种子,真能如他们所说,产量大增?”一位年轻农夫疑惑地看着手中的种子。</p>
旁边的农官耐心解释:“此乃大汉之良种,只要你依我所言,深耕细作,按时灌溉施肥,定能丰收。且新垦荒地免税,这可是大好机会。”</p>
而在海边,工匠们打造的大船一艘艘下水。贾长生亲自来到海边,观看渔民们学习新的捕捞技术。</p>
“这大船大网,可真厉害,一次捕捞的鱼比俺们以前好多天捕的还多。”一位渔民兴奋地说道。</p>
贾长生笑道:“日后,大家只要努力捕鱼,生活定会越来越好。鱼市也会保障你们的利益,不必担心鱼价低廉。”</p>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里的作物茁壮成长,一片绿油油的景象。鱼市上,渔获堆积如山,交易热闹非凡。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改善,对贾长生的统治也越发拥护。</p>
“主公之恩,如同再造。吾等以前为温饱发愁,如今不仅有田可种,捕鱼亦能获利,真是太平盛世啊。”一位乡绅感激地说道。</p>
贾长生却并未满足于此,他又召集心腹商议道:“如今百姓虽衣食渐足,但还需其他方面的提升。当务之急,是兴办学堂,教化民众,培养人才。”</p>
李肃应道:“主公圣明。可选拔有学识之士为先生,教授孩童读书识字、算数、礼仪等知识。同时,设立学府,培养高层次人才,研习治国理政、兵法谋略等。”</p>
“再者,要加强城防建设。”赵峰说道,“虽已得八城,但周边仍有百济其他势力虎视眈眈。可加固城墙,修建瞭望塔,训练守城士兵,打造强弓劲弩等守城器械。”</p>
贾长生一一采纳众人建议,学堂在八城中相继建立。孩子们的读书声在城中回荡,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文化气息。城防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士兵们日夜操练,城墙日益坚固。</p>
“看这城墙,愈发高大厚实,以后再有外敌,咱也不怕了。”一位守城士兵自豪地说道。</p>
在贾长生的精心治理下,百济东部八城逐渐从战乱后的废墟中崛起,成为一片繁荣昌盛之地。百姓富足,文化兴起,城防稳固,而贾长生的威望也如日中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了他在海外的坚实根基,为他进一步掌控整个百济乃至更大的雄图伟业,积蓄了强大的力量,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百济的东部闪耀着希望与生机的光芒。</p>
(本章完)</p>
(/44356/44356246/10100379.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