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玉华城
临渊今天一定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0章 玉华城,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临渊今天一定更,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妖族尚朱紫之色。</p>
因此这万妖朝拜的妖国也得名朱紫妖国。</p>
朱紫妖国占据了几乎整个北域陆洲中域菁华之地,分为十三个区域,归属妖族十三位太子。</p>
每一次金兰节,各族的天骄争夺的,便是这十三殿太子的归属。</p>
只要能争得一殿太子候选,那自己的族群便是鸡犬升天了。</p>
而这十三块区域围绕的地方,便是妖皇殿所在。</p>
在那一颗足足百万里大小,直冲云端的巍峨古树上方,就是妖皇殿的宫殿群落。</p>
因此妖皇殿并不像是笼罩在朱紫妖国头顶的阴云,更像是光耀四方的太阳。</p>
朱紫妖国中,无论从哪个方向抬头望去,都能看到那巍峨参天的古树,以及从浩渺云端洒落的璀璨华光。</p>
以法舟的高度,自是看不到古树之上,江生也无意去妖皇殿中一探究竟。</p>
他只是想知晓,自己会被安置在哪一方王城中。</p>
三宗两寺,五方圣地,虽都为人族,却分属道家佛门,不提这道统,就是道家佛门内部也是互不统属,因此五方圣地自然是要各自安置的。</p>
“真人,这便是我妖国朱紫。”</p>
“而那便是我妖族祖树,虬龙古树。”</p>
听着金雀妖王的介绍,江生看向那一颗足足百万里方圆,好似天柱一般竖立在北域陆洲之中,没入云端,巍峨高耸的擎天古木。</p>
这颗虬龙古树实在是太大了,好像是高耸入云的天壁,又好像支撑天地的巨柱,五千丈高空亦不过是这颗古木的脚边罢了。</p>
谁也不知道这颗百万里方圆的古木究竟有多高,是否越过了罡风雷火,漫过了九天之风。</p>
就算说这棵古木直入星穹,怕是也不会有人怀疑。</p>
这棵古木有记载的经历,几乎近两万年,两万年来这棵古木一直立在这里,无惧风吹雨打,雷鸣电闪。</p>
天知道其到了什么境界。</p>
江生定睛望去,淡青眼中隐隐闪烁着精金之色,破妄金瞳亦是无法看清这颗古木的虚实,不知其是生是死。</p>
收回视线,江生问道:“此番我蓬莱落座何处?”</p>
金雀妖王说道:“真人,是玉华城。”</p>
玉华城,是第四王城,主人是玉面狐族的玉漪。</p>
听到此番被安置在玉华城,又想起那张邀函来,江生微微点了点头,心里已经有了计较。</p>
很快,万丈法舟缓缓驶入朱紫妖国。</p>
朱紫妖国的十三座王城并不是按照一二三四五来排列,孔真的五光城与金琼的金羽城实际上是斜对的,而柳七相的九玄城和玉漪的玉华城中间也隔着其他几座王城。</p>
因此当蓬莱道宗的法舟掠过一块块区域驶入玉华城时,妖族其他各宫太子很快就知晓了这个情报。</p>
实际上以蓬莱道宗的实力与地位,其应当被安置在金羽城。</p>
但此番金羽城接待的却是大天龙寺。</p>
青华道宗被安置在五光城,大金禅寺被安置在九玄城,天河道宗则被安置在巴蝾所在的锦荣城。</p>
以此来看,安置倒也不能说是不合理。</p>
可以说是成功把玄门三宗和佛门两寺分开的彻彻底底。</p>
玉华城中,多是狐族猫族之属,因此男的风流潇洒,女的千娇百媚,尽是俊男美女,活色生香。</p>
随着法舟落在玉华王宫之中,身穿云纱流裙,配着银链面纱的玉漪亲自来迎接江生。</p>
“道长舟车劳顿,特备了灵泉汤池来为道长解乏。”</p>
“有劳玉漪殿下了。”</p>
玉漪的随行使者们带着蓬莱弟子们去各处安顿,而江生则被玉漪带着前往玉华宫深处。</p>
走在玉华宫中,处处雕梁画栋,朱阁绮户,云纱幔帐,红枫云松,翠竹青柏,倒是颇为雅致。</p>
亭廊精制,挂着诸多风铃流珠,清脆作响。</p>
跟着玉漪一路走来,沿途玉简的侍女虽然面孔尚显青涩,但已有三分妩媚,身上那单薄轻纱更是难以遮盖玲珑有致的身形。</p>
这些侍女兼具青涩与妩媚,娇嫩与丰腴,可谓媚骨天成,诱人无比。</p>
见江生似乎有意这些侍女,玉漪笑道:“道长看上哪个,是这些小妮子的福气。”</p>
“若是道长喜欢,全选了也无妨,她们怕是欣喜着呢。”</p>
江生眼神清澈,声音清冷:“贫道并无此意。”</p>
“怕是要浪费殿下的一番苦心了,这些狐族少女,都是殿下精挑细选的吧?”</p>
玉漪手中云扇轻摇着:“算也不算,反正狐族最出色的一批,都在这了,个个都是青葱年华,完璧如玉。”</p>
“当然指望这些蒲柳之姿能讨得你灵渊真人喜欢,我也没报什么希望,可你带来的那些弟子,总有几个能上钩的吧?”</p>
玉漪竟是毫不掩饰,把所思所想尽数说了出来。</p>
闻言江生点了点头:“有可能,此番贫道带来的宗门弟子,多是百年前进入宗门的那一批,此番带他们来见见世面,长长见识。”</p>
“若真是喜欢上了哪个,那也是他的情关因果,发乎情止于礼,我不会插手。”</p>
玉漪颇为诧异的看了眼江生:“想不到道长也是开明之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