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从凡尔登到日德兰(下),家祖左宗棠,白社桑落,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恰恰相反,日德兰海战让各国都意识到,战列舰更重要了。</p>
各国都认识到海权并不来自于舰队决战,它的本质是“掌控大海的权力”,战列舰是用来保卫这种权力的,但真正行使这种权力的确实更为庞大、常见、高效的巡航舰队和商船队。</p>
因此,以战列舰为首的主力舰在理想情况下是1种无需出动的武器,也就是“决战无限推迟”,各国开始更加猛烈的攒战列舰。</p>
同时,战舰的许多技术问题也暴露在世人面前,海战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英、德两国不同的设计哲学。英国建造的舰只强调的是速度和火力,而牺牲的是装甲防护力;德国军舰则在降低航速和武备的基础上强调更好的防护力。</p>
另外德国在舰炮技术上的熟练显然胜过英国人。他们装有定时信管的穿甲弹能够穿过英国船壳爆炸,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英国炮弹往往碰上装甲即炸,同时德国海军的舰炮性能也更为优异,而双方运送发射药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区别,德国人对发射药用金属封闭运送,而英国人则仅仅用丝绸包裹。</p>
另外,皇家海军在运送弹药时不关闭弹药舱门,这也是1个致命的失误。</p>
在至关重要的防火系统方面,德国海军更是优越得多,德国人在多格尔沙洲1战后,注意到了弹药储藏室和弹药输送机也能导致弹药库火灾,立即对这两个部分进行了封闭改装,海战中炮弹在德国炮塔里爆炸,不会引起进1步的损害,防护得很好的垂直信道能防止火势下窜到弹药库。</p>
德国船的上甲板在长射程的炮战中提供了较好的防护,鱼雷在它们加固了的舷侧爆炸,造成的损伤也较小。</p>
而且,德国在信号技术、测距和夜战设备方面也都超过英国主力舰队。</p>
这些问题都被列国海军所关注且深入研究,随后纳入到各自新战舰的设计当中,从而进化出1批“后日德兰型”主力舰。</p>
只不过,由于欧洲各强国都深陷战局,战至此时能否勉力支撑下去尚且难说,暂时都无力开建新的主力舰。</p>
即便是那些还在建造当中的主力舰,能坚持着继续建造就已算不错了,停工甚至废弃者也比比皆是。</p>
因此,各海军只能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和本国现有的承受能力,对已有战舰进行些聊胜于无的小改动。</p>
唯有在战时仍热衷于扩大主力舰队规模的英国,恰有战列巡洋舰“海军上将”级的首舰“胡德”号刚刚开工,遂被紧急叫停,修改设计,待“胡德”号的设计方案重新确定后,其排水量较原设计增加了近5千吨,达到41200吨,并于1916年秋天时重新开始建造,同时开工的还有其3艘姊妹舰。</p>
只不过,随着海战之后,从德国传来了“马肯森”级大巡洋舰以及后续舰只被停建的情报,英国也随即停止了4艘“海军上将”级中后3舰的建造。</p>
其实德国方面也把从“日德兰海战”中得到的经验揉入进了新主力舰的设计当中,只可惜局势的发展最终让他们无力从纸面落实到实物。</p>
于是,整个欧洲在战时仍坚持建造的“后日德兰型”主力舰,就只剩下“胡德”号1艘了。</p>
于此可见,战争让曾经不可1世的欧洲列强变得如此窘迫,就连亲历的海战都无法率先把经验应用到实处,反倒让欧洲以外的国家占得先机。</p>
若论欧洲之外的海军强国,那便是美国和中国这两家,而且两国的舰队实力都还在持续的上升期,潜力巨大。</p>
因此,日德兰海战之后3国皆根据获得的情报,调整了本国主力舰的设计。</p>
首先是中国,对于年初刚刚开工的两艘战列舰,海军部决定停工调整,而后续各舰的设计也均被打翻重来。</p>
不过,中美两国虽然出于不同的目的,但最初设计时便已经有了后日德兰时代的影子,因此两国的战列舰的改造过程并没有像胡德号那般夸张,修改后的“山东”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2万吨,航速未变,侧重于水下防护和水平防护的升级改造,并且改进了炮塔设计,增加了主炮仰角。</p>
而1直坚持低速重甲路线的美国则依照改进后的设计思路新建了两艘“田纳西”级战列舰。</p>
除了传统的14英寸战列舰,技术力更加雄厚的美国为了进1步取得海上优势,目前也正在研究开工16英寸主力舰,只不过这1切尚未为人所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