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4章 平定奢安之乱,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面对朱燮元的目光,袁崇焕丝毫没有畏惧,高声道:</p>
“黔国公的事情闹到如此地步,和他有龃龉的云南巡抚和巡按必然有责任。”</p>
“制台当以陛下所赐尚方剑,把云南巡抚谢存仁、云南巡按余珹,押回京城问罪。”</p>
“此事自有朝堂诸公明察,我等问心无愧。”</p>
朱燮元听到他这番话,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询问徐本高道:</p>
“真的能这样吗?”</p>
“我手上这把尚方剑,有没有这个权力?”</p>
“徐镇抚使不是说,只有得到护军和锦衣卫确定才能用吗?”</p>
“二位能不能签个字,同意我用尚方剑?”</p>
徐本高急得要哭了,深悔自己前些日子给袁崇焕撑腰,把这番话说出来。此时他急忙解释道:</p>
“那是针对和外敌通信的规定,由护军和锦衣卫把书信内容记下来。免得说不清楚,以后被人诬陷。”</p>
“其它军政事务,朱总督可以完全决断。陛下赐朱总督尚方剑,就是为了授予全权。”</p>
“总兵以下皆可军法从事;总兵及以上可用尚方剑解职,押送京城问罪。”</p>
朱燮元实在不敢相信,似乎不知道自己手上的尚方剑权力这么大。接连问了几遍,在袁崇焕和徐本高都确定他能用尚方剑把云南巡抚和巡按押回京城问罪后。方才一声令下,唤来自己亲卫,下令道:</p>
“云南巡抚谢存仁、巡按余珹,与黔国公沐启元相互攻讦,以至酿成此变。”</p>
“着令立刻解职,押回京城受审。”</p>
“川贵五省护军使袁崇焕,暂代云南巡抚。”</p>
令牌既下,亲卫立刻听令。袁崇焕和徐本高二人,则是目瞪口呆。</p>
两人都实在没有想到,朱燮元竟然借这个机会,把袁崇焕赶去云南。</p>
看着朱燮元冷峻的目光,袁崇焕想要争辩,却又没说出口。因为他已经认识到,自己但凡敢说半个不字,朱燮元绝对不介意,用尚方剑把自己解职,同样押解回京。</p>
那时自己纵然有老师好友庇佑,不会真的问罪。但是风评却必然下降,被认为不会做下属。</p>
这对致力于立下大功、重回辽东的袁崇焕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事情。所以他只能放下在朱燮元这里夺权的想法,安慰自己去云南能独立带兵,不在这受朱燮元的气。</p>
所以,他接受了这个命令,打算带着自己召集来的旧部,前往云南赴任。</p>
不过这还没完,朱燮元在他接受命令后,立刻又提醒道:</p>
“到了云南,袁护军一定要谨守本职,不要肆意妄为。”</p>
“云南官兵的任务,是收复川南的乌撒府,然后沿着河流,再去攻打水西。”</p>
“具体怎么打我不管,但是若抗命不遵、把本官的话抛之脑后,那就别管本官再请出尚方剑。”</p>
警告了袁崇焕一下,朱燮元向徐本高道:</p>
“徐镇抚使,本官这对尚方剑的使用,应该没有出错吧?”</p>
“镇抚使好好记录,以后上报朝廷。”</p>
徐本高这个时候,已经看得呆了。终于知道朱燮元一个没打过仗的文官,为何在奢安之乱爆发后节节高升,肩负五省重任——</p>
这是真正的统帅,而不是高第和王之臣那样的庸人。自己和袁崇焕拿对高第和王之臣态度对他,那是认错了人。</p>
所以他这时候很快摆明态度,表示自己已记下一切,回头上报皇帝。</p>
然后又催促袁崇焕,赶紧去云南就任。</p>
他现在已经知道,两人加起来都斗不过朱燮元。更别说他在临行前,就被皇帝嘱咐给朱燮元提供支持——</p>
如果皇帝知道自己来到贵阳后不但没有提供支持,反而还伙同袁崇焕打算夺权,绝不会袒护自己,而是把自己撤下去。</p>
所以他只能在心里对自己的姻亲钱龙锡说声抱歉,想把朱燮元像高第、王之臣一样顶走,他和袁崇焕加起来也难办。</p>
此时,身为五省总督兼贵州巡抚、又把提督和护军使赶去四川和云南的朱燮元,已经完全掌握了统领贵州兵马的大权。</p>
训练了数月兵马朱燮元,在袁崇焕离开后一刻也等不及,用闵梦得之前定下的计策,命令袁崇焕率云南兵马下乌撒,傅宗龙率四川兵马出永宁、下毕节,自己亲率大军驻陆广,逼迫叛军决战。</p>
贵州毕节等处总兵官许成名先立一功,从永宁出兵成功收复了赤水卫。</p>
安邦彦闻之大为震惊,派兵分守陆广、鸭池、三岔等要害地点,并且派出一支兵马佯攻遵义。自称四裔大长老,奢崇明号称大梁王,合兵十余万,先犯赤水。</p>
朱燮元探知此事大喜,他最不怕的就是和叛军决战,而是担心他们龟缩在水西不出。</p>
在得知安邦彦叛军的动向后,他向许成名授计,把叛军诱至永宁。又派遣总兵官林兆鼎从三岔入,副将王国祯从陆广入、刘养鲲从遵义入,攻打叛军巢穴。</p>
安邦彦自恃勇力,打算先破去永宁这边的明军,再去抵挡诸将,急着率兵索战。</p>
四川总兵官侯良柱、永宁监军道臣刘可训,率领一万三千兵马,挡住了安邦彦十万大军。</p>
许成名见他们打成这样,率领兵马回援。</p>
安邦彦顿时抵挡不住,占据五峰山、桃红坝,依靠地利防守。</p>
到了此时,叛军已经可以说是瓮中之鳖。取胜已经只是时间问题,区别只在于是否能够全歼。</p>
许成名想要稳一稳,等更多的兵马前来,完成朱燮元的谋划,毕其功于一役。</p>
侯良柱却等不及,数日后觑到一个机会,率军冲击敌阵,许成名等将领一起跟上,打得叛军大溃。</p>
混战之中,许成名部将赵国玺、雷应乾等,追斩安邦彦于红土川,得其全尸。但是被蜀兵拦截,绕道数日才回去。</p>
此时侯良柱和刘可训两人,已经把斩安邦彦的功劳,给了侯良柱儿子侯应深;斩奢崇明的功劳,给了刘可训儿子刘正华。</p>
蜀兵和黔兵之间,开始在功劳上争起来。</p>
傅宗龙在后方没有赶上这场仗,朱燮元同样如此。而且他这个川贵五省总督因为兼任贵州巡抚,被蜀兵认为偏袒黔兵。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把锦衣卫西南镇抚使徐本高请来,请求他来决断——</p>
毕竟锦衣卫的职责,就有记录军功。</p>
再想到同样有记录军功职责的护军使,朱燮元感觉到了设立护军体系的必要性。如果有护军使和护军校尉一直在前线记录,蜀兵和黔兵争功的事情,很难这样闹起来。</p>
徐本高看着侯良柱和刘可训的报册,就感觉到不对。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情,安邦彦和奢崇明正好被两人的儿子给斩了。</p>
所以他对两人的报册,那是一万个不信。但是侯良柱和刘可训又确实在这一战立下大功,里面还关系到蜀兵和黔兵之争。他这个锦衣卫镇抚使不敢轻易决断,只能把这件事情上报,请求朝廷裁决。</p>
同时,他把奢安叛军主力被消灭的消息,通过飞鸽传书快速传递出去。让京城的皇帝和大臣知道,奢安之乱即将被平定。</p>
朱燮元已派遣使者,前去招降安位。(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