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4章 金储会和银圆券,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铸造金银币虽然比铜钱难,但是民间铸造工艺多种多样,应该能仿造出来。”</p>
朱由检见他如此说,又问道:</p>
“既然如此,如何避免有人伪造出劣钱,用不法手段套利?”</p>
“难道像铜钱一样,被一些民间私造的劣钱,驱逐出流通市场?”</p>
董应举这下没话说了,因为劣币驱逐良币,是一个无解的难题。</p>
这么多朝代都没解决,他不认为自己有办法解决这一点。</p>
所以他此时也明白了,为何皇帝否决了他铸造的金银币样式。</p>
“金银币的制造,要从铸造转变为打制。”</p>
“就像西班牙的银元那样,印上图案打制成货币。”</p>
“甚至制造专门的机器,专门制造银元。”</p>
“户部银行的目标,就是发行打制币、机制币。”</p>
“用这种民间不熟悉的制造方法,尽量避免假币。”</p>
朱由检说着这些,又想到了被自己派去出使泰西的孙元化。</p>
他给孙元化的一个任务,就是搜罗西方的造币机械。</p>
未来再把这些机械用大明的方法改造,制造出大明专用的造币机。</p>
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避免假币出现,把造假成本提得高高的。</p>
而非像铸造铜钱那样,懂得翻砂法就能铸造。随便找几个人,就能造出假币来。</p>
(西班牙本洋,墨西哥十字盾徽COB,这是打制币,在大明按按银块称重流通)</p>
(西班牙本洋,地球双柱,这是墨西哥制造的机制币,在乾隆年间沿海地区大量流通。后来墨西哥独立后变成墨西哥鹰洋,在清末大量流通,并成为清末银元仿造对象,一银元库平七钱二分就是从鹰洋而来)</p>
董应举听皇帝说了这么多,还是不明白皇帝为何要设立金储会。询问道:</p>
“仿照西班牙银元打制银币,户部银行就能办到。”</p>
“陛下为何要设立金储会?”</p>
朱由检语重心长,对他说出了自己最大的打算:</p>
“设立金储会的目的,是在银元发行后,以金储会的名义发行银圆兑换券,简称银圆券。”</p>
“例如户部银行铸造一亿枚,其中有三千万存入银行,又有三成、也就是九百万作为准备金被存入金储会。”</p>
“那么金储会就能根据所拥有的九百万枚银元,发行九百万银圆券。”</p>
“这些钱除了成本之外,大部分会拨给户部,由朝廷分配使用。”</p>
“朕的这个目的,董卿可明白了?”</p>
董应举最初听到银圆券,还有一些不明白。</p>
但他到底是大明最精通金融的人之一,很快就琢磨明白了。</p>
皇帝的意思,就是在制造银元之外,另外印刷出可以兑换银元的银圆券。</p>
这些印刷出来的钱,就是朝廷的收益。</p>
想通这些之后,董应举的内心,顿时怦然心动。</p>
因为这个收入,能极大地增强朝廷的财力。</p>
所以他更不愿意金储会掌握银圆券发行了,说道:</p>
“臣以为户部银行就能发行银圆券,不用麻烦金储会。”</p>
“而且银圆券的印刷数量也可以更多点,户部银行铸造一亿枚银元,就发行一亿元银圆券。”</p>
好家伙,这可比朱由检设想的更激进。</p>
但这同样也是朱由检不敢把银圆券的发行交给户部银行的原因。</p>
像董应举这样激进,银圆券会不会被民间接受都不好说,即使暂时接受了,以后也可能像宝钞那样失败。</p>
所以他问董应举道:</p>
“户部银行发行的银圆券,民间百姓会认吗?”</p>
“现在大明的宝钞,有多少人把它当钱?”</p>
“你有没有信心,把官员的俸禄发成银圆券?”</p>
董应举这下没话说了,因为大明的宝钞,现在是擦屁股都没人愿意要。</p>
户部银行发行的纸币,多半像宝钞一样被抵制。</p>
不过不管如何,他都想把银圆券的发行权力捞过来。是否能够可行,先试一试再说。</p>
但是朱由检却不敢让朝廷试了,万一银圆券发行失败,朝廷为数不多的信誉,就要被消耗干净。以后再想发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p>
所以朝廷只有一次机会,必须谨慎再谨慎。他威胁董应举道:</p>
“若是董卿执意反对金储会,朕就让皇家银行独自发行银票,用以在内廷银行兑换白银。”</p>
“其它钱庄、银铺,到时也可能会发行银票。”</p>
“户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把银票规范起来。”</p>
董应举这下急了,因为银票的发行,明显是被银行、钱庄掌握。户部从这里面,没有丝毫收益。</p>
与之相比,金储会外廷能掌握三分之一席位,印刷的银圆券也会交给户部,那可是巨额收益。</p>
所以他当即道:</p>
“不能允许钱庄、银行私自发行银票,必须要发行统一的银圆券。”</p>
“臣以为金储会可以设置,但是外廷的三个席位,要都交给户部。”</p>
朱由检对此没意见,因为他原本就打算交给户部的。</p>
在说服董应举后,金储会算是正式分享了一部分中央银行的职权。</p>
为了防止这个机构膨胀和腐化,朱由检又做出了限制,例如在国会设立金融委员会,并且规定每年的纸币发行数量,必须由国会通过。</p>
在国会设立之前,就按金储会储备的金银,发行相应的银圆券。</p>
可以说,他对纸币的发行非常谨慎,连董应举提出的银元和银圆券一比一都没采纳,只发行能和朝廷金银储备对应的银圆券。确保每一张银圆券都能兑换出银元,让它的信用能够立起来。</p>
得到皇帝的回复,并且和皇帝商讨好条件后,董应举心满意足地出了皇宫。并且吩咐户部铸钱的工匠,研究打制币和机制币——</p>
他要尽快把银元造出来,让金储会发行银圆券。</p>
也因为此,在涂文辅召集他和商人第三次开会时,众人终于就大明金融协会和金银储备委员会的成立,达成一致意见。</p>
这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机构,终于显出了雏形。</p>
皇室也靠着这个机构,开始掌控金融业。</p>
可以说,这件事情,除了户部银行有些吃亏外。大明皇帝和商人,都是非常满意。</p>
皇帝掌握了金融上的权力,商人也靠着依附皇帝分享了一点。</p>
并且这些第一批加入金融协会、参与金储会组建的人,还掌握了相对后来者的优势。</p>
他们也通过向内廷银行学习,逐渐转变为合格的金融从业者。</p>
未来,他们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影响到大明的方方面面。(本章完)</p>
(/99989/99989465/10100516.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