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张居正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张居正,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宋·神宗时期</p>
“财政……”</p>
赵顼看着这二字,心下生出万千思绪。</p>
变法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就要转入经济改革。</p>
因为要面对的,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国匮民穷的大难问题。</p>
非大动干戈而不可得之。</p>
必须以综核名实、信赏必罚为原则,以严厉的考成法为手段,才能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方可使改革不流于形式。</p>
“夺情,捍卫了新政啊。”</p>
王安石看着天幕里的张居正,目中闪出一丝赞叹与羡慕。</p>
……</p>
【明朝的财政困难是由来已久的,远的姑且不说,从嘉靖七年(1528年)到隆庆五年(1571年),太仓银库岁出入银数比较的结果,没有一年盈余,全是亏空。】</p>
【为了摆脱困境,张居正将理财思想的宗旨放在开源节流双管齐下上。】</p>
【他以汉武帝时的理财大家桑弘羊“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原则出发,提出“不加赋而上用足”的理财方针。】</p>
【但这必须由严格的考成法予以保证。】</p>
【有别于那些只会乞求加赋以足国用的大臣。】</p>
【张居正的“不加赋而上用足”不是一句漂亮的门面语,而是有具体措施保证的。】</p>
【那就是“惩贪污以足民”,“理逋负以足国”。】</p>
【两手并下,整治贪官污吏化公为私和势豪奸猾拖欠赋税,以裁抑他们的非法所得为手段,增加国家财政收入。】</p>
……</p>
大明·永乐时期</p>
“双管齐下……”</p>
朱棣捻着拇指上的扳指,皱眉思索道:</p>
“这有些泛泛而谈了吧?”</p>
朱高炽上前一步,小声道:</p>
“爹,儿子有几条不成熟的想法。”</p>
朱棣挑了挑眉头,微微仰身,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摆摆手道:</p>
“放!”</p>
徐皇后没好气的拍了他一巴掌。</p>
朱棣揉着胳膊赔笑两声,扭头对朱高炽正经道:</p>
“说罢,什么想法。”</p>
朱高炽拱手道:</p>
“其一,抑制国家财政和宫廷财政的支出。”</p>
“削减南京官员的编制,终止或削减宫廷的织造项目,节约宫廷的节庆、宴会开支,缩减大规模的工程、营造等。”</p>
“其二,强化边镇的钱粮与屯田的管理工作,避免或者减轻边镇军饷日趋增大的财政压力。”</p>
“其三,限制官员特权,抑制宗藩的冒滥,削减生员的定额。”</p>
“其四,强化户部的财政事务。”</p>
“对征收赋税的簿册进行大规模整理。”</p>
“督促户部的十三清吏司的各员外郎、主事等官员的出勤。”</p>
“进行边饷的实态调查,制订边饷政策。”</p>
“加强地方政府对户部的财政状况报告,使户部能在把握全国财政状况的基础上运营财政。”</p>
朱棣怔怔的看着脸色认真的朱高炽。</p>
“你这想法……琢磨很久了吧。”</p>
朱高炽点点头,轻声道:</p>
“爹,大明最深的问题依然是祖制。”</p>
“不破不立,说的轻巧。”</p>
“却不如一开始就亡羊补牢。”</p>
“爹,您的威严够了。”</p>
“爷爷那是重开华夏,比不了。”</p>
“咱们还是着眼天下子民,万里江山吧!”</p>
朱棣看着他,一动不动。</p>
不知过了多久。</p>
皇帝叹了一口气。</p>
“好啊,不愧是咱的种!”</p>
……</p>
天幕上。</p>
一身官袍的张居正看着大明疆域,脸色肃穆。</p>
疆域上,一块块代表土地清丈的方格浮现。</p>
而其身后。</p>
一身龙袍的少年皇帝背负双手,背对着他。</p>
……</p>
【财政改革,首当其冲,也不可能避免的,就是清丈田粮。】</p>
【万历六年(1578)十一月,张居正以万历名义下令在福建省首先试行清丈田粮。】</p>
【万历八年(1580)九月,福建清丈完毕,清丈出隐瞒逃税田地二千三百一十五顷。】</p>
【于是张居正会同阁臣张四维、申时行及户部尚书张学颜等人决定,把福建丈量之法推行于全国各地。】</p>
【万历批准,随即颁发清丈田粮八款。】</p>
【同时向全国各地下令:“各抚按(巡抚、巡按)官悉心查核,着实奉行,毋得苟且了事,反滋劳扰。”】</p>
【万历九年(1581)十二月,万历追究对清丈田粮持消极态度的官员,松江知府阎邦宁、池州知府郭四维、安庆知府叶梦熊、徽州府掌印官同知李好问等,停俸戴罪管事,责令将功补过。】</p>
【在朝廷的强大政治压力下,从万历八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清丈工作在大明各地陆续完成。】</p>
(本章完)</p>
www.mbeoge.cc。m.mbeoge.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