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3章 平阳杂事,鹅的三国,中更,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平阳县,霜染百草。</p>
诸葛亮乘牛车巡视近郊,这里自他上任之前就开始了堡垒构建。</p>
自秦汉以来,从未遭受如今这么大的社会动荡。</p>
故而此前的村落、里社的位置,布局不是那么的合理。</p>
从他上任以来,聚集人口,优先发展利于灌溉的平地;偏僻之处留下后续发展的空间,现在拿来当放牧的野地,或种植林木。</p>
主要种植的除了传统桑树外,自年初时诸葛亮就开始鼓励吏民种植板栗树、枣树两类。</p>
枣与板栗,是真的可以在饥荒年间救命的东西。</p>
这日与往常一样,诸葛亮巡视东郊三座堡垒,这里每个堡垒新安置了十户迁来的幽州叛民。</p>
这些叛民以十户为单位,充入各处堡垒沦为基本劳动力,进行相互监视管理。</p>
而十户这个规模,在普遍五六十户为限的堡垒内,也能有勉强的自保能力,不至于被本地人欺辱致死。</p>
普通堡垒能承载的人口规模就六十户;若是周围地势开阔,有良田开垦,需要更多的人口,那就可以修筑更大的堡垒,或者两座堡垒并立。</p>
修筑堡垒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原有的里社防御,是为了减少防御支出,增加游荡的小股盗匪成本,让他们无法籍此谋生。时间长了,这些世世代代半盗半民的群体才能安分下来。</p>
对于这样存在了很多年的群体,正常的剿匪手段是很难铲除的。</p>
堡垒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百姓,也不能单纯为了修筑堡垒而限制生产力。</p>
例如有的乡社区域,内部团结的话,那就合力修筑一座大姓堡垒,这样还节省材料、工时。</p>
但有的乡社内部也有矛盾,那就三四个,或五六个小型堡垒肩并肩修筑,形成一种社区群。这种修筑方式,堡垒之间的隙缝里方便摆摊、管理,反而利于赶集、贸易。</p>
整个平阳城近郊、远郊的乡社,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改建的乡社。</p>
改建后的乡社,就缺一道整体包围几座小堡垒的土墙,若有这道土墙,那就成了乡邑。</p>
平阳一县境内还有各种古城邑、乡邑,这种地方不缺防护力,所以也就不在改造范围内。</p>
就任这么长时间,诸葛亮勉强完成了境内基层堡垒的改建,此外也就推广了桑麻、枣栗的种植。</p>
感觉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让平阳县积累的生产潜力爆发出来。</p>
他如常巡视……很多问题不是他巡视就能发现的,只有他勤于巡视,才能让这些问题不会发生。</p>
“县君,幕府使者已到城内!”</p>
一处堡垒外,诸葛亮正检查新移植树苗冬日浇水的情况,就听远处一骑快马而来。</p>
周围人面露喜色,纷纷向诸葛亮拱手、长拜道喜。</p>
诸葛亮却沉眉,但也露出笑容摆手:“诸位恐怕是要想错了,某就任平阳以来寸功未立,今年还未考功,怎么会是嘉事呢?”</p>
这下一些人又面露担忧神情,诸葛亮则调整仪容,来见县里的使者就问:“究竟何事?”</p>
“不知,县里从北来了两位幕府使骑,要见县君。”</p>
使者说着取出一块木牍,这是县里县丞所书,诸葛亮拿起阅读。</p>
这位县丞出身关中,是当年平匈奴的军吏之一,奈何四十岁出头,也就提前诸葛亮几个月赴任平阳。</p>
县丞已经请县尉出城狩猎野味去了,希望诸葛亮能立刻返程,不要耽误幕府使者的行程。</p>
诸葛亮身边的一个县吏就说:“县君不可拖延,照例来说,寻常令文应该是郡里代幕府传达。今日是幕府使者亲至,要么是不宜让郡里插手,要么就是急事。”</p>
“有理,快备车马。”</p>
诸葛亮立刻启程,行二十余里后抵达县邑,换一身衣服后就来馆舍见两位幕府使者。</p>
说是两位使者,实际上正使一人,另一人是护卫。</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