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猴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68章不要打了,诡三国斐潜,马月猴年,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青龙寺左近。</p>
曾敬穿着光鲜,神态优雅。曾敬知道自己是个无名之辈,但是旁人不知道啊,所以他可以装一装。</p>
他离开自己家乡之后,就没有什么名气,但这并不妨碍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好人,一个名人。</p>
好人不应该什么事都争斗的,所以他不喜欢争斗。</p>
名人应该高高在上指点江山的,所以他也不喜欢争辩。</p>
他只喜欢点评,最喜欢就是当和事佬。</p>
因为他发现,点评旁人可以无形当中提升自己的身份,而当和事佬往往可以两边都收好处……</p>
这好处可以是钱财,但不一定非要是钱财。</p>
普通人大多数是不清楚有些东西,有些事情为什么要去争的,而且有时候即便是说了道理,这些人因为认知的问题,所以多数依旧只是从其中捡一些自己想要听的去听,并不会立刻改变自己原本的观念。就像是很多普通人不管是那个企业的粮食种子,反正种下去能赚钱就行,也不会管是谁的芯片,反正手机便宜就可以,更不会管中西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反正有病治了就完事。</p>
但是也有一些人知道。</p>
所以这一些人就会争执起来,到底要不要改,选择什么才会更好……</p>
然后也总有一小撮的人,打着中庸的旗号,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但是实际上做的事情么,用一个俗语来说,就是拉偏架。</p>
一边高喊着,不要打架,大家都是兄弟……</p>
然后将那个挨打的架起来,捆绑其手脚,捏住其口舌,却对于施暴者屁都不放一个。</p>
或者是只敢放一个屁。</p>
比如满汉之争。</p>
不要打了,都是大清的人啊!</p>
对着满人低声,杀几个得了,别脏了您的手,这些汉人不听话,我去教育他,主子您消消气。</p>
对着汉人怒吼,看看,这都让你搞成什么样子了?你看看,为了你这什么抗争,死了多少人?这都是你的责任!你要负责!明朝多腐败,明朝有什么好的?为了这样的明朝去抗争值得么?日子都要过的么,你这样搞大家还怎么过日子,打来打去,分什么蛮夷华夏啊,要不得!</p>
比如中西医之争。</p>
不要打了,都是现代医学啊!</p>
对着资本露出笑脸,您说的对,没钱还治什么病,吃什么药啊,我们又不是开慈善堂的。</p>
对着百姓面色狰狞,人家投入不要钱啊?人家搞科研不要钱啊?降低药价人家还怎么活下去?高药价不是人家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中西医争有意思么?中医有用么?你要搞中医连药材都给你废了,不是,药材都不纯正,怎么治病?中医都是老古董,现在大家都是现代医学,分什么中西医啊?</p>
大家都不要打了啊……</p>
有话好好说。</p>
有时候这样的理论,很容易迷惑人的。</p>
所以这些和事佬会将其拿出来,去迷惑旁人。</p>
『何必要分什么这个忠,那个忠,这个孝,那个孝呢?』曾敬一脸的正气,啪嗒一声将折扇合拢,『都是忠孝啊,怎么分?没必要分的对不对?就像是古文经,今文经,都是经文,没必要分么,没必要争啊!大家一起研究经文,一起尽忠尽孝,不是比争这些要更好么?更有意义么?』</p>
曾敬的嗓门很大。</p>
因为他小时候就知道,有理不在声高就是个屁话,若是不能先声夺人,那就连屁都放不出来。所以一上来就要抢占最高最安全的位置。比如偷桃子被发现了,只要大喊一声你们怎么能偷桃子,那么就可以摇身一变从望风的,变成了举报者,说不得还能混到桃子主人的奖励,免费吃点桃子。</p>
至于其他小伙伴的怨言,曾敬也振振有词,我是望风的,我看到了危险来临,提前报信,难道有错么?至于报信的内容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确实做到了示警,尽到了职责,还有什么好说的?至于你被追上了被揍了,那是你跑不快啊,要不然其他人怎么没被揍?好了,给你个桃核,别哭了,玩去罢。</p>
『大家难道不知道「忠」是什么意思么?大家难道不清楚「孝」是怎么做的么?在场诸位有那个不是忠孝之人?这还需要争辩什么?据闻二公为了争论此事,竟然……』曾敬摇头叹息,一脸的不理解,满怀的伤感,『这要是有个闪失,岂不是罪过?大家都是好好的,争什么呢?难道这些经文不都是大汉经文,难道在场诸位不都是忠孝之人么?为什么要争,真是失策啊,太失策了……』</p>
曾敬就喜欢讲这样似是而非的话,似乎听起来都是正确的话。</p>
他不会点评那些正确的,因为那没有什么好说的,他只会点评那些容易被混淆的,容易被歪曲,这样就可以证明他比争论的双方都要更加的高明。</p>
他以此来标明他中立的立场,并且借此来获得超然的地位。</p>
即便是他清楚争论的事情其实也和他自己有关。</p>
但是他可以当做完全无关,他只是旁观者……</p>
明面上是说今文古文都是经文,没区别,不需要争,看上去很是公平,但事实上如果古文不争了,那么今文谶纬肯定就是继续大盛,那么随后会产生什么问题,曾敬避而不谈。</p>
明面上说郑玄司马徽两个老者为了争论忠孝生病,对身体不好,听上去似乎是关心体贴,但实际上是在暗中指责二老年岁大了糊涂了,还不如我这个明白人明白,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让贤了?</p>
一群人站在曾敬周边,听着,附和着。</p>
这些旁听附和的人未必是真的认同曾敬说的一些什么,只不过他们习惯旁听附和了,习惯了不思考,然后很快就会忘记,进入下一个轮回。</p>
卢毓刚好经过,听到了,在一旁皱眉不已,便是上前一步排众而出,对着曾敬说道:『兄台所言差矣!忠孝当争!不争不可明其理!忠孝之道……』</p>
卢毓管宁王凯三人这一段时间都在青龙寺,也算是多少有些名头了。</p>
曾敬一看卢毓来了,心中就是嘀咕了一下。他自然认得卢毓,但是当下却装作不认识,连忙打断了卢毓的后续话语,『等等!等等!这位是……』</p>
卢毓是个老实孩子,见曾敬问,便是拱手而道:『在下卢毓。不知兄台高姓大名?』</p>
『哦……』曾敬也是拱手,『久仰久仰。在下曾敬。见过卢兄。』</p>
『忠孝之辩,并非无关紧要,亦非无的放矢……』卢毓还记着方才的话题,于是打完了招呼,便是继续说道,『人知忠孝,方可明理,更有……』</p>
『呃,等等,等等……』曾敬再次打断了卢毓的话,『卢兄,稍驻,稍驻……这个,听闻贵兄长曾侍袁本初?不知可是卢中郎遗命?还有,卢兄弟久居山东,不是住得好好的么,为何来长安呢?』</p>
卢毓住哪里,家境如何,和争论忠孝有关联么?</p>
明显没有。</p>
但是在曾敬这里,就要有。</p>
要当好一个和事佬,就必须会扬长避短,抓重点。</p>
曾敬就很会抓重点。曾敬知道若是跟卢毓争辩『忠孝』,他肯定会输。因为大汉当下的『忠孝』概念已经偏离了原本的含义,虽然还称之为『忠孝』,但是实际上就和今文经学当中的谶纬一般,充满了各种各种私欲。</p>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确实都是经学,这并没有错,但是在今文经学之中,因为太多的士族世家有意无意的在今文经学之中掺杂进去了各种谶纬,然后又是极力的将原本属于公众的经学,变成某家某族的私传,就像是学阀一样党同伐异,排斥异己。</p>
这个问题到了当下,已经很严重了,严重到了汉灵帝作为一个皇帝,想要开办一个综合学院都会被一群人不管不顾的群起而攻的程度。汉初说好的举孝廉呢?说好的举荐人才呢?怎么现在只有士族世家的人才能算人才,才能当官,那些鸿都学宫里面的人就都不是人才,都是些淫技奇巧的,都不能当官了?人才原本定义是什么?肯定应该是人才本身的能力品行道德等等为标准来衡量的,怎么能用说出身于何处来定呢?</p>
然后就有和事佬跳出来,大家不要争了,不要打了!</p>
陛下啊,你看这个鸿都学宫搞的,让大家都有意见,不如撤了罢?不就是一个学宫么!</p>
诸位啊,你们做臣子的,怎么能这样不给天子面子呢?陛下撤了学宫,大家就不能闹腾了啊!</p>
有话好好说么。</p>
似乎所有矛盾的点,就是鸿都学宫。</p>
但是实际上呢?</p>
有的和事佬是真傻,但是大多数和事佬都是在装傻。</p>
息事宁人便是符合『大多数』的利益,要是真的争辩起来,输赢定下来了,岂不是自己就需要改了?不管是改观念,还是改行为,总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很多人以为中庸就是妥协,亦或是认为仅仅是妥协,就像是曾敬一样,他以为自己最懂中庸,最明白妥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