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息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8章 【番外】猫儿篇一,娘子,请息怒,娘子息怒,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便是后来闹出了宣德门事件,整个士林敌视陈初,却也未能在淮北地界带起任何节奏。</p>
那时,和灾民同住数月、为将士们纳鞋、赶制军粮的猫儿,已化身了救苦救难的菩萨娘娘。</p>
这份感情,自然而然会投射到陈初身上。</p>
但这种事并非是只靠演便能演出来的,像阿瑜,会因为一个豁口破碗而犹豫不敢喝水,可猫儿可以卷起裤管踩在烂泥里为灾民煮粥。</p>
这便是出身底层带来的天然亲近。</p>
听了这些理由,蔡婳仍觉不够充分,猫儿对她可算毫无保留了,继续道:“除此外,还有一桩事咱们渐渐老了,四大农垦日后总要找年轻人接手吧?”</p>
“你想将这产业交给未来的太子妃?”</p>
“嗯只有沾了皇家名头,旁人才不敢打田地的主意,以免你我百年之后,人亡政息,陛下这番心血被人蚕食”</p>
这点蔡婳倒不怀疑.如今陛下尚在,某些小报上还不时叫唤两声,要求四大农垦将名下大楚半数耕地交给朝廷。</p>
朝廷是谁?</p>
朝廷还不是那帮文官的么.</p>
若将耕地划归户部,待陛下故去,不出三十年,耕地必然又会快速集中到某些人手中。</p>
如今,大楚税赋六成来源于商税,随着近年泉州市舶司肃清了南洋海匪、陈伯康在吕宋诸岛站稳了脚跟,海外贸易为大楚带来了丰裕财政。</p>
可文官千百年来就爱吃独食,他们若不能完全掌控财权,借此压制武将和君权,就睡不好觉似得。</p>
猫儿这是想培养接班人了,好在文官掌控的财权以外,继续保留一条皇家财权。</p>
这般情况下,太子妃的人选无论出自文武,都有隐患。</p>
而没有根基、且不会倒向文武任何一方的民间太子妃,便成了最稳妥的选择。</p>
蔡婳没想到,猫儿竟为稷儿谋画了这么远,不由悠悠叹道:“果真是父母为子女计之深远呀可是你至今未和稷儿好好谈过,怎知他和那唐小娘能成?”</p>
“嗐!蔡姐姐今日这脑子怎这般不灵光?稷儿将此事说与玉侬,不正是想借玉侬之口说给你我听么?他定是怕你我不同意,才以此做了试探”</p>
“这小兔崽子,年纪不大,倒学会迂回作战了!”</p>
景阳门内、开宝寺旁。</p>
申时刚过。</p>
占地五十余亩、屋舍连片、古树掩映下的大楚国立高等学堂内,‘铛铛铛~’几声磬响后,安静的学园内渐渐热闹起来。</p>
虽男女同校,但放学时,男生女生各自结伴,也算泾渭分明。</p>
少年人易饿,三年甲班冲出数名同窗,手抓碗筷,一路跑向饭堂。</p>
不多时,几人打了饭菜,边说笑边走向宿舍。</p>
一名身材颀长、面容俊朗的男生,转头看了一眼身边同窗的饭缸,见里面只有两颗馒头,不由分说将自己饭缸里的肉菜扒到对方碗里一半。</p>
“继哥儿,我吃不完,俩馒头便饱了。”</p>
连连挥手这人,站在一众同窗里,显得格格不入。</p>
学堂里的学生,大多十七八岁,不论美丑,都自带几分书卷气。</p>
唯有这人,至少有二十四五岁了,且面色黢黑,身上还穿着初等学堂的校服、明显有些小了。</p>
看他这模样,不像学子,倒更像农夫。</p>
被唤作继哥儿的少年,呵呵一笑道:“我吃不完,何大哥帮帮我。”</p>
何大哥面相憨厚,人却不傻,自是知晓这位睡在自己上铺的小兄弟的善意,便诚挚笑道:“待愚兄今年暑假回了家,给你寄些我们蔡州特产。”</p>
“哈哈,好说。”</p>
这位何大哥可是高等学堂里的名人.此人是东京高等学堂年纪最大的学子,比有些教授还大些。</p>
并且,据说此人十三岁时才开蒙,却在开国十年的秋招中,以淮北路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东京高等学堂</p>
旁边一位同窗闻言,不由好奇道:“何大哥,你不留在东京么?淮南能寻到甚好差事?”</p>
高等学堂的学生毕业后,自然是留在东京就业面更宽,收入、机遇,更是不可同日而语。</p>
何大哥憨厚的笑了笑,却道:“我看报纸上讲,小赵娘子今年在蔡州推行的义务教育,很缺新式学堂毕业的先生,我回去教书”</p>
那位同窗倒吸了一口气,愕然道:“何大哥,以你的勤奋,便是继续考大学堂也不难!大学堂待上几年,毕业便可在六部观政啊!你回去教书能有甚出息?”</p>
何大哥却道:“我年纪不小了,想做些实事.”</p>
他这话,大家都很难理解。</p>
便是化名陈继的陈稷也搞不懂这位大龄同学的想法去六部观政,就不能做实事了么?</p>
随后,几人讨论起了毕业后的打算。</p>
饭堂去往宿舍的路上,立着一排雕像。</p>
他们都是历届国立学堂走出来的优秀学生,有已做了一府知府的陈英朗;有历经两年航行、去年年末刚刚返回泉州,带队寻到了陛下所说的南美洲的郭林;还有光复西域、大楚军中最年轻的督帅秦胜武</p>
但最后一个书生打扮的雕像,却不像前方那些雕像在基座上刻有名字和功绩。</p>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是谁。</p>
立雕像,自是因为他有功;没留名,却是因为他犯了杀人之罪。</p>
虽有人评价他过刚易折,但在何姓学子心里,这位学长却是为了不使陛下因他为难、不让学堂因他蒙羞,才做了玉石俱碎之举。</p>
何姓学生习惯性的在雕像前默默站了几息。</p>
前方,同窗发现何大哥又站在雕像前发呆了,不由喊道:“何继志,愣什么啊?”</p>
“哦,这就来”</p>
何继志随即跟上了同窗的脚步。</p>
那雕像,便是开国元年,死在了临安昌华县的崔载道。</p>
而何继志原名何肚儿,原是蔡州真阳县一名农户子弟,宣庆五年秋,崔载道在此接待北上的留淮学堂学生,两人偶遇.</p>
那时的何继志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坐进学堂读书。</p>
可彼时崔载道现身说法,说自己是灾民,逃到蔡州后,靠楚王妃设置的助学金才完成了学业。</p>
还劝他,君子当自强不息.</p>
后来,崔载道没有食言,在蔡州为他补了两个月的课,才让何继志以十三岁高龄考进了蓝翔小学堂。</p>
当初,何继志问崔载道为何帮他,崔载道曾道:当年楚王妃拉过我一把,你就当这是咱们淮北的传承吧。</p>
再后来,何继志听说了崔载道身死的消息</p>
也正是打那时起,原名何肚儿的他,将自己的名字改做了‘继志’。(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