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獴在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大国工匠们的水准,去大明扶贫,飞獴在天,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月初五,工匠们按照朱植的要求开始用工部提供的铁板锻造铳管。</p>
三十名铁匠分成五组,每个铁炉前一组,分成三班轮流敲打锻造,炉子昼夜不息。</p>
工匠们先将三尺多长的铁板在高温状态下敲成无缝的圆柱,再在外面包一层铁板同样敲成圆柱。</p>
在锻造铳管的两天里,朱植始终坚持吃在铁炉边、睡在铁炉边。无论是宁贵妃派人还是武定候亲自过来请吃饭,都不曾离开。</p>
郭爱亲自把饭送了过来,朱植却没时间和她多说话。</p>
他不仅要对工匠进行设计上的指导,也要对制造工艺一步一步熟悉,更重要的是对工匠的水平有个详细了解。</p>
晚上,郭镇带着三个社长前来辞行,朱植这才发现忘了北上这么个事。</p>
他又连夜加班,拟定了一个物资清单,连同十万锭宝钞和五百两现银交给了郭镇。</p>
唉,这个王爷当的,比皇帝还会操心。</p>
到了初六傍晚,工匠们终于将两层铁板完美融合成一根铁管。三十名铁匠三班倒,终于打造出五根铳管毛坯。</p>
朱植亲自对每根铳管都进行编号,并记下工匠的名字。</p>
初七上午,朱植安排这三十人休息,又设计了一款简易的镗床,指导其他铁匠们按照6.5毫米的内径要求将枪膛内镗得溜光。</p>
这是小鬼子经典名枪三八大盖的内径尺寸,后世能穿透人的胸膛,辽王想让它穿透未来战场上敌人的铠甲。</p>
有了镗床,再加上二人配合,镗铳管的效率也比后来的大明利用人力手工加工铳管快了二十倍以上,而且口径做到了完全一致。</p>
到中午的时候,匠人们便完成了这项工作。</p>
朱植却不敢休息,匆匆吃过午饭,又指导铁匠们现场造了十台刻线机。</p>
刻线机并不难做,用几根木头做一个简单机床,中间用钢条做一钢钩,伸进铳管内,按一定角度拉伸,就象岛国毛片用机棒伸进女人身体做往复运动一样。</p>
但是,刻线却是极为费时费力,既考验工匠的熟练程度、技巧,更考验耐心,一不小心,拉错了线,就会让前面千辛万苦锤炼的铳管报废。</p>
朱植觉得,要想找到能够熟练操作这个机械的匠人,除了重赏之外,还得从零开始培养。</p>
初八和初九这两天,朱植让原来的三十名铁匠继续锤铁管,安排剩下的二十名铁匠分成十组去刻膛线。</p>
为了不浪费前面的千辛万苦锤炼的铳管,匠人们自己先找了十根旧铳管做试验,先找找感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